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班主任家校联系论文——和家长携手的智慧谭玉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五条说:“教师要尊重家长。”看到这一条,我觉得我有很多话要吐露。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是家长希望的延续,孩子的身上折射出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多年的班主任生涯告诉我,与家长积极地友好相处,可以使学校教育更加优化。可是,我们面对的是不同个性、不同教育理念的家长,需要使出不同的交往方法,尊重家长,理解家长,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才能保证教育沿着有利的轨迹发展。新学年开始,我接了一个新班,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我接触了全班所有的家长,慎重交往了一些特殊的家长。事后,我分析了一些事件,对家长的心态进行分门别类,把采取的方法也进行了归纳。面对过度牵挂型家长,我采取先定心后坚持的方法。开学第一天,我给每位学生排好座位,又根据学生的视力情况做了相应的调整。当天晚上,几个不大放心的电话就打进来了,“我孩子本来就只有一米四多,怎么会坐在最后呢?”“我孩子一点都不算大,怎么会坐第四排呢?”接到这些质问的电话,我内心相当反感,但是想到今天才是相处的起点,我只能耐心向他们解释:“我们班的男孩子个子特别小,所以在安排座位时我不能按常规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桌,只好让两个男生同桌排在第一排,这样整个班级的学生坐在一起比较合理,相对来讲,女生比男生长的大一些,只好坐后面一点了。”虽然我合情合理地解释过了,但是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又通过其他途径来要求。情急中,我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请总务处老师帮忙,把班级最后一排的凳子拔高两个螺丝眼,把倒数第二排的凳子拔高一个螺丝眼,保证后面的学生看得到黑板上的每一个字。一直到国庆节后,终于没有家长提换座位的要求了。当然,家长的担心可以理解,他们怕孩子坐在后面影响上课听讲。但是,我不能因为家长有要求而随便满足。面对自卑负重型家长,我采取先理解后帮助的方法。开学不到十天,我打开自己的邮箱,看到了一封长长的家长来信,家长告诉我:孩子从小就很敏感自卑,觉得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差。孩子上小学后,家长非常担心孩子因此会影响学习,会影响班级的整体成绩,家长为此忧心忡忡,在老师面前感觉有些自卑,不大敢提要求。孩子1第一次写生字书写很糟,纠正了好多遍才有起色,第二次作业写好后,我在孩子的作业本上写了“有进步,再加油!”六个字,没想到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学习积极性,那天回家写生字,孩子是写了擦,擦了写,说一定要让老师表扬,跟以前的表现判若两人,家长欣喜万分,所以写信感谢。我深深理解这对父母的心情,有谁不望子成龙呢?但是我知道,要改变这个敏感的孩子,不是靠一次表扬就能解决的。以后的日子,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真诚委婉地批评,花出了比别人更多的精力来帮助他。渐渐地,他喜欢在我身边,看我改作业,帮点小忙,脸上经常挂着灿烂的笑容。当然要消除孩子父母的顾虑心理,我唯有多帮助孩子,让他健康快乐成长,才是良药。面对回忆思旧型家长,我采取先共鸣后激励的方法。开学初期,我们班有一个女生经常以生病为由哭闹,可她在课堂上的表现很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有一天,这位女生交给我一封信,是她妈妈写来的,足足有三页。在信中,她妈妈告诉我:孩子以前在幼儿园表现非常出色,经常在舞蹈、演讲方面获奖,是老师的最爱,老师们非常宠爱她,把她捧上了天,所以孩子非常喜欢上幼儿园。上小学后,孩子觉得老师没有幼儿园老师喜欢她,学习的兴趣也没有以前大。孩子妈妈在信中也觉得低、中年级的老师不够宠爱她孩子。我冷静下来思考着:这个孩子课堂表现确实不差,我给她与其他同学一样的表扬和鼓励,我没有偏袒某位学生,也没有冷落某位学生,只是孩子妈妈把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作比较,总觉得孩子没有受到特殊的宠爱,心里有落寞感。其实在这之前,我已经和孩子妈妈有过多次交流,告诉她:要帮助孩子过渡好,要让孩子经受得起挫折,不要一味溺爱孩子。没想到,多次沟通都是白费口舌。我没有懊恼,我给孩子妈妈打了电话,我告诉她我非常理解此时她的心情,我会在孩子身上加大关注力度,让孩子适应起来的,请家长找回自信,一如幼儿园样鼓励孩子进步,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合作,孩子的笑容会灿烂开朗的。有我的保证,孩子妈妈心头的石头落地。孩子在我们的共同关注下一切都变了。面对母爱泛滥型家长,我采取先还牙后教育的方法。我们班有一个男孩子,特别冲动,天天与好多同学产生摩擦,用他那有力的小拳头帮助自己,伤害同学,同学对他很有看法。我每天想办法教育他,他当着我的面点头答应,但过一会就忘了。一天,我在他的联系本上写了一句话“请学会团结同学。”第二天中午,电话急剧地响了起来,是这位孩子的妈妈打来的,自报家门以后,她语气咄咄逼人、开门见山地说:“我儿子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多数情况下是别的同学先碰了他,他才出手打人的。”呀,歪理十足。我只觉得恼火,天哪,有其母才有其子呀!我强压怒火,反问:“那少数时候呢?你知道你儿子能分清人家是有意还是无意碰他的吗?你知道你儿子打出去的拳头有多少分量2吗?你知道同学对他有多大意见吗?你考虑过其他家长的感受吗?”面对我的连珠炮,孩子的妈妈跟我匆匆交流几句只好不了了之。傍晚,孩子的父母双双来校和我交流,孩子的爸爸比较讲道理,一谈话,就把孩子及母亲支出门外,孩子的爸爸告诉我:他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本不会区分别人碰他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亲眼目睹孩子在低年级动手伤人的过程。正聊着,孩子的母亲忍不住又带着孩子进教室来了。孩子的父亲告诉孩子:“你打人是不对的,如果长大了是违法的。”孩子回答:“我又没有打死人!”孩子爸爸说:“打死人了,你也要偿命的。”孩子回答:“我还没有满18周岁!”小小年纪,这样老到、这样盲目的回答,令我忧心。教育这孩子,重要的是和家长沟通,这又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那天,我和孩子的父母聊了很长时间,我告诉家长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后的日子,孩子会和许多人交往,人与人之间需要诚心,需要讲理,这样孩子才会立足社会,做父母的才会放心。”他们毕竟是聪明人,知道给孩子以歪理指导是在伤害自己的孩子。以后,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慢慢有所改变,孩子还是会伤人,但是明显减少。面对指责迁怒型家长,我采取先解释后宽心的方法。一天,上课铃声响起后,学生奔跑着走进教室,忽然,一位孩子与同班同学相撞,摔倒了,下嘴唇被牙齿磕破了,流出了鲜血。我连忙处理伤口,看到伤口不大,估计不用上医院缝合的。为以防万一,我打电话通知孩子的妈妈若有空来学校看看孩子,决定是否要用药。很快,孩子妈妈匆匆赶来,一看,放心地说:“没事,不要用药,就让伤口自动愈合。”我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傍晚放学后,我忽然接到同事打来的电话,说孩子的外公找我,并要我做好心里准备,对方态度不好。我急忙下楼来到教室门口,先和他们打招呼。孩子的外公开口就质问:“小孩子怎么会被打成这样?”我解释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又心平气和地告诉他孩子妈妈已经来学校看过孩子了,放学时我不知道是孩子外公接的,也不知道孩子妈妈没有告诉过家人,否则会说明一切的,孩子外公的态度比我想像的好。他反复强调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我告诉他,尽管去吧,我会承担一切的。渐渐地,孩子外公怒气消失,带着孩子走了。但我的心中很不平静:和家长交往就要学会忍耐,既要学会有策略,又要保持自己的尊严。有时候,等静下心来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轻叹一气,我感到疲惫。但更多时候,我会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从我自己是母亲的角度思考问题,我觉得一切都可以理解。何况,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呢!
本文标题:班主任家校联系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23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