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节健康健康的含义健康的含义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健康的三个层次影响健康的因素生物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不好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吸毒等。环境因素烟尘、废气、辐射、室内污染等。保健设施因素等。健康是许多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人的机体机能和其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一旦被破坏,就会影响人的健康。提高健康水平导致疾病的因素人体内任何一种身体机能的失常都会导致疾病,它可能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也可能由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空气污染、食物和化学药品中毒、遗传、受伤、发育不良等引起。生活方式也是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因素。“生病—健康”连续区域人体健康水平是一个连续区域,它的两端分别是健康状态不佳和健康状态良好。一个人的健康水平处于“生病—健康”这一连续的区域内,并且在不断地变化着。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保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保持健康的措施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作出明智、有效的决定。例如,天冷了,及时加衣服等。发生意外事故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开危险因素。例如,学会火灾中逃生、地震灾害中自救等。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来自细菌的威胁细菌大小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细菌十分微小,只有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细菌的细胞有3种形态球状球菌1杆状杆菌1螺旋状螺旋菌1危害有些细菌能侵入人体细胞。例如,扁桃体炎就是由链球菌“侵略”喉部细胞引起的。有些细菌会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例如,当引起破伤风的细菌进入伤口后,能产生一种破坏神经系统的毒素。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1细菌引起的疾病的治疗细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可用抗生素治疗,如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可以用链霉素治疗;许多由细菌引起的炎症可以用青霉素治疗。抗生素概述大多数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产生的,能抑制并最终消灭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分类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作用有些抗生素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有些抗生素对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有些抗生素能抗肿瘤有些抗生素能抑制人体免疫反应滥用的危害毒副作用抗生素用量过大时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尤其是对肝肾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更要慎重。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致命。二重感染当用抗生素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耐药重复使用一种抗生素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细菌经过药物的长期选择,耐药性强的细菌生存下来,这将给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也将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来自病毒的威胁21传染病29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来自细菌的威胁40来自病毒的威胁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习惯上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或者普通感冒(有病毒性的和细菌性的)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感冒概述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流感极易在人群中引起大流行,对人类健康有很大的危害。目前发现的流感病毒大约有1万种,禽类是常见的流感病毒携带者,某些禽流感病毒能传播给人。典型症状头痛,咽喉充血,鼻塞流涕,咳嗽气急,发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等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预防方法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进行流感病毒疫苗接病毒结构特点比细菌小,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核酸)组成。生活方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致病原因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病毒,以同样的方式感染和破坏其他细胞。引起的常见疾病传染病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特点传染性病原体可经一定途径,从病人、其他动物或带病原体的物体传给健康人。流行性病原体在适宜条件下可广泛传播,使一定地域内同时出现较多的病人。免疫性人体在患过某种传染病痊愈后,常会对该病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如流感)、饮食传播(如蛔虫病)、虫媒传播(如乙型脑炎)、接触传播(如狂犬病)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常见传染病传染病的种类很多,人的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等。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对感染动物及时处理。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食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对生活用具消毒;消灭媒介动物(蝇、蚊、蚤、虱)等。保护易感人群进行体育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预防接种等。第3节身体的防卫对微生物的抵抗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结构和方法人体有许多种结构和方法保护我们免受病患,这些结构和方法主要分为两类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抵抗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人身体中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的结构皮肤角质层位于最外面,是一些排列紧密的死细胞,能有效地将环境中的病菌、化学物质等与里面的活细胞隔离开,以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真皮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物在皮肤表面形成一个微酸性的环境,能够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黏膜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具有杀菌作用,能将空气中的病菌粘住排出体外。黏膜上的纤毛通过不停地摆动,能够清除空气中的异物和病菌。胃黏膜胃壁的黏膜能分泌胃酸,胃液呈强酸性,能杀死入侵的病菌。泪腺泪腺分泌的眼泪中含有一种杀菌物质———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人体的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概念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抵抗,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这种保护性生理功能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根据“作战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抗原和抗体抗原概念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举例体外物质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等自身物质有时自身的组织或细胞也会成为抗原特点相对分子质量大在10000以上特异性如对一种花粉敏感的人对其他花粉不一定敏抗体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后产生的,并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而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一种抗体只能对抗相应的某种抗原。体液免疫概念抗原进入人体后,B淋巴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过程当抗原侵入人体后,血液中的B淋巴细胞就能侦察到,并大量增殖、分化。细胞免疫概念T淋巴细胞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过程病原体进入细胞内时,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受到刺激,通过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有效应的T淋巴细胞,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宿主细胞裂解死亡。获得途径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感染或预防接种等,受到有关病原体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专门对这种病原体起作用的防御功能。特殊的防病措施17人体免疫功能31大部分细胞会产生一种专门抗击该抗原的抗体,小部分细胞会形成记忆细胞。抗体能消灭抗原,而记忆细胞能“记住”该种抗原。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抗体,消灭抗原。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同时,T淋巴细胞也有免疫记忆功能。第3节身体的防卫对微生物的抵抗58特殊的防病措施自然免疫通过感染,机体产生抗体,对病原体能产生抵抗作用,是一种自然的抵御能力。例如,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人工免疫概念采用人工的方法将由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或其他抗原物质接种到人体,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获得免疫的方法,叫做人工免疫。举例我国宋代时,有人把天花病人的痘痂经过干燥减毒,吹进小孩鼻孔,使之获得对天花的抵抗力;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等预防接种为了预防某种传染病而进行的接种。类型按照抗体的获得方式,人工免疫可分为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计划免疫概念根据对传染病流行情况的监测和易感人群状况的分析,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他们获得免疫,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方法叫做计划免疫。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为了及时、有效地预防一些传染病的发生,我国为居民从婴儿到儿童时期制定了一系列的免疫程序。人体免疫功能人体免疫三大功能抗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维护人体的健康。免疫监视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保持自我稳定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及损伤的细胞,以保持自我稳定。免疫功能失调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等。过敏反应定义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抗原(该抗原称为过敏原)的免疫反应造成的,这种反应仅发生在对某些物质过度敏感的特异体质的人身上。机理自身免疫病当免疫功能异常时,抗体或淋巴细胞会失去分辨“自我”和“非我”的能力,把自身的某些细胞和组织当做入侵的抗原而进行攻击,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定义免疫缺陷病是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种类一类是机体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的,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的疾病,称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另一类是由病毒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常见的有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肿瘤的形成形成原因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的速度和次数通常受到遗传物质的严格控制。但在种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分裂会失去控制,细胞会连续不断地分裂,形成肿瘤。肿瘤的特点能不间断地进行分裂,产生许多与自己相同的肿瘤细胞。分类良性肿瘤良性肿瘤的细胞不间断分裂局限于原发部位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的细胞不间断分裂可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恶行肿瘤恶性肿瘤又称为癌症,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恶性肿瘤细胞能够扩散、转移恶性肿瘤细胞除了能不间断地进行分裂,产生无数与自己相同的恶性肿瘤细胞外,一些恶性肿瘤细胞还会从肿瘤上脱落,进入血液。这样,恶性肿瘤细胞就会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在新组织中形成新的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的危害恶性肿瘤细胞能够逃避人体的免疫监视,不断在患者体内广泛地扩散,耗尽患者的营养,使患者消瘦衰竭,或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恶性肿瘤发生的部位人体除了头发、指(趾)甲外,几乎所有的组织、器官都可能发生癌变。预防癌症的最重要措施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不吸烟是我们应采取的最重要的预防癌症的措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能保持身体健康,减少致癌的可能性。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霉变食品中的黄曲霉素,熏烤食品中的苯并芘都是致癌物质。喜食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及偏食等,都易使人患癌。维生素、食物纤维及一些矿物质含量较高的食物都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不吸烟烟草燃烧时会产生多种致癌物质,长期吸烟会增加患癌的概率。癌症的治疗措施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人类对癌症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癌症病人的存活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治疗癌症,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放疗(放射性物质治疗)、化疗(化学物质治疗)和生物治疗等多种方法,治疗的关键是要早发现、早诊断并进行及时彻底的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位置在主动脉的基部,有两条动脉贴在心脏的外面,这两条动脉就是冠状动脉。1血液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心脏肌肉)→毛细血管→静脉→右心房作用为心脏的肌肉提供血液,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走代谢废物。冠心病的形成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管腔变窄等,导致心脏肌肉缺血,这种病变就叫冠心病。形成的原因心脏的供血是靠冠状动脉来完成的,如果冠状动脉壁上沉积了脂肪和胆固醇等物质,形成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肌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就诱发了冠心病。过程脂肪沉积人刚出生时,血管柔软富有弹性,血流畅通。进入成年后,脂肪类物质开始在动脉壁上沉积。动脉硬化血液中脂肪和胆固醇水平高的人,动脉壁会逐渐增厚,弹性降低,使血流量减少,形成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使得心肌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患者会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血栓产生随着冠状动脉硬化加重,动脉内壁不再光滑,会导致血栓的产生,导致
本文标题:第03章-人的健康-2019-2020学年九年级科学章节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浙教版)(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2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