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宽容品质
龙源期刊网浅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宽容品质作者:高广明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9期摘要:当前中小学校园重视学业成绩,而忽略学生宽容品质的培养。宽容品质的培养有利于中小学生自我调适期的健康成长。培养中小学生的宽容品质,要尊重差异,学会欣赏其他人,在集体中去感悟团结协作,学会宽容,教育工作者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以榜样的力量去指引学生。关键词:中小学;宽容;积极品质在中小学校园里,每当下课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学生在教室里或者校园里打打闹闹。难免同学之间会常有一些小矛盾,比如他碰了我,他踩了我这类的事情发生。于是就有的学生跑来告诉老师,或者有的学生就会当场立马打起架来。女生之间因为朋友做了一件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就宣布再也不和她说话。类似这种事情我们常常会在中小学学校看到。生活中的一些小摩擦、小误会甚至小玩笑,由于学生的计较,最后却造成了学生之间的隔阂。细思量,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们不够宽容,在于对孩子宽容品质培养的不足。因此在当前,对学生宽容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当前宽容意识薄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计划生育,使得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于这唯一的孩子又非常的溺爱。这些学生从小就在这种溺爱的环境中长大,于是就造成很多学生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心理,总觉得自己是最大的,需要别人宠着他,受到了一点委屈或者挫折就不能够忍受。二是,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市场是社会重要的调节杠杆,虽然市场经常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它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很多孩子的家长自己就是带着这种思想去教育孩子,没有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作用。下面我就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宽容品质谈几点看法。一、宽容的前提,在于尊重差异,同时还要学会欣赏他人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有不一样的看法,不一样的信念;允许别人特立独行,和大家不同,和社会传统不同。对于自己看不顺眼的,看不惯的,讨厌的,一样的给与他们存在的自由。交往的双方如果只有表面的形式上的平等,如给予他人说话和辩解的机会,但内心缺少“真诚”的态度和意向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的条件之一,此时,面对差异、矛盾和冲突,强势的一方对另一方不会有宽容之心,充其量是假惺惺的“怜悯”。要教育学生在交往中,要将心比心,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体谅他人。因此,班主任要经常组织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待人要谦让宽容,在交往中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在活动中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通过角色转换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对于一些经常犯小错误的同学,不要采取无休止的批评,这样容易使他们产生失落的心理,破罐子破摔,应该肯定他们其他方面的进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多看他们的长处,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龙源期刊网二、在集体中去感悟团结协作,学会宽容加强沟通,克服那种自以为是的倾向,同时就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恰当地安排合作学习。这中间包括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生生合作、学生与家长合作等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索,互相质疑问难,共同解决难题,来享受集体的智慧,合作的快乐。同时还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组员之间的合作来使学生懂得竞争与合作并存,建立起健康的竞争心理。三、努力营造适宜的宽松氛围宽容意识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空间。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空间,校园环境是否和谐影响着学生的宽容意识,学校要高举和谐发展的大旗,“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引领和推动校园和谐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增进学生的宽容意识。举办一些文体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真正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因为集体观念的培养不仅是宽容意识的桥梁,而且能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又要利用广播、电影、多媒体,通过声像结合、图文并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道德情操,带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使其感受古老文化的魅力还要制订“人情味”的规章制度,要着力建设更具人性空间的学校管理环境。活动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特别对于现代中国独生子女来讲,活动可以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在集体大家庭中陶冶情操,使他们胸怀坦荡,为人平和友爱,宽容大度,丢却自私狭隘以己为中心的作风。在校园标语方面,学校应当在学校的走廊、公共活动场所等张贴具有指导意义的校园标语,让学生易于且乐于接受,例如:也许你觉得你很委屈,可是你的同伴一样很难过;过多的计较和争论只会导致友谊的破裂;尊重别人的语言和行为就像尊重自己一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样能够时时刻刻给予学生指引。马丁·塞里格曼在积极心理学研究的24种主要积极人格特质,其中一种就是“宽恕、仁慈”。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人格优势,假如我们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优势,那么这会最大限度地增进我们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在我们所有优势中,宽容、感恩、爱与被爱、希望、乐观这些“心灵”优势占据着重要地位。就像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紫罗兰却把香味留在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参考文献:[1]王树岩.论大学生宽容意识的培养路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黄芬.宽容教育——中小学教育急需修补的“补丁”[J].中学教学参考,2014.[3]卓叹叹.中小学生宽容品质缺失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5.[4]张勇.关于宽容教育的研究[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5]钟颖.论中小学生宽容品质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9.龙源期刊网[6]史敏.以宽容之舟摆渡学生到人生彼岸——浅谈宽容教育在高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7]姜茜.培养学生宽容意识刻不容缓[J].教书育人,2008.作者简介:高广明(1991—),广西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标题:浅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宽容品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24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