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9】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2019】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汇总第1课社戏一、参考答案:平桥“乐土“一优厚待遇一戏前风波一一夏夜行船一船头看戏一归航偷豆一怀念好豆一怀念好戏。解析:本文的线索是“社戏”,作者按照“盼社戏一看社戏一念社戏”的思路来写。盼社戏,主要写了“我”在平桥村的生活;看社戏,主要写了看戏前的风波,看戏时的情景,看戏后的快乐;念社戏,主要是怀念好吃的罗汉豆,怀念那晚的好戏。理清思路,抓住事情的核心,用四字短语概括即可。二、参考答案:(示例)事例:看戏后归航偷豆(1)景物摘写: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作用:“同望”两字表现了“我”依依不舍的心情;“罩”字是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再次以仙境比拟社戏,与来时呼应。这句充满了梦幻般色彩的描写,表现了“我”童年时眼中社戏的美。(2)抒情、议论: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用:表达了作者对童年伙伴的怀念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解析:课文主要写了“我“去赵庄看社戏的经过。有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等情节,文中除记叙外,还大量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特别是描写,有景物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选择其中的某一情节,找出其中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的句子,结合上下文体会其作用。三、参考答案: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阿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我”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的美好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达了“我”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解析:“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纯朴、善良、真挚的品质,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遇到过的,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遇到的。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四、参考答案:l.渲染“我“不能去看社戏的沮丧心情。2.“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祖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我”此时欢喜轻快的心情。3.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作者在这里用“踊跃“形容野兽跑起来脊背起伏的情态,表现出“我”此时喜悦而急迫的心情。4.突出戏没有吸引力,孩子们不爱看,有些庆烦的心理。5.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航行之快,表现了孩子们欢快的心情。解析:本题旨在通过品味文章中的重要语句,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或修辞方法入手。五、参考答案这筒小说所着重表现的是“我”对都会和农村两种生活情景、两种人情人际关系的不同感受。原文的第一部分通过描写“我”在大都会看京戏的过程,展现了那里丑彩般保家息的社会景象和庸俗冷漠自私的人情人际关系。城市剧场里喧闹嘈杂,拥挤不堪;名角摆架子,久盼不出,令人失望:群锦士目中无人,俗不可耐,哥听喘气,使“我”苦不堪言。作者在最后进一步强调对于都市京剧舞台的告别。由此,表现了“我“对都市戏园情景气氛及人际关系的厌恶和不满。原文的第二部分所描写的则是另一种然相异的环境气氛及人情人际关系。这里有美的自然环境,有美的生活情趣,有美的人际关系,有美的人情意味。乡下的生活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情趣。掘蚯刻的河虾,饱餐一顿:在迷人的月夜出航,小朋友们一起吃罗汉豆……使“我”无比欢快,心旷神怡。由此表现了“我”向往热情友好、淳朴温厚的人际关系,憧保正直无私、美好和谐的人情味和人性美。解析:课后阅读《社戏》的原文,通过对比体会作者的情思。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相比较面存在。作者挥击都市剧场,盛赞农村社戏,所潜心抒发的正是他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憎厌。第2课回延安一、参考答案:第一问:第1部分:写诗人回到阔别10年的惩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第2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第3部分:描绘了诗人与亲人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第4部分:描绘延安新貌,赞美10年来党领导下的延安的巨大变化。第5部分:歌领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望了延安的美好明天。第二问:以诗人对延安的深情为主线抒发自己的感情。解析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感情。二、参考答案:(示例)(1)动作:“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接定宝塔山。”一“抓”一“贴”,动作逼真,传神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一个“搂”,写尽了诗人怀念延安的热切心情。(2)语言摘写:“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表现出老人见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诗人而满心欢喜。(3)场景描写:“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富有地方色彩的物品和坐状,表现出团聚场面的亲切气氛;“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酵上还响着脚步声”,用“不透风”这个补语补充说明“围得”,表现出来的人已经很多了,用“脑酵上”这个状语修饰“还响着脚步声”,进一步表现出人们还在继续到来,体现了团聚场面的热烈。解析:找出相关诗句,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诗人的感情。三、参考答案1.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盖盖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三个兴而押韵的诗节,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及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诗人在延安人民的哺育下学习、成长。2.(示例)(1)“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白羊肚手巾”“红腰带”是被富陕北地方色彩的装束。(2)“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白”窗纸、“红窗花”也是极富陕北地方色彩的物品。解析第l题旨在让同学们掌握信天游的比兴手法和押韵特点。第2题,找出诗句中具有陕北地方色彩的词语即可。四、参考答案1.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回到“家”的喜悦心情。2.这里将“杜甫川”“柳林铺”“红旗”拟人化,与其说“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是诗人的心几在歌唱,在欢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3.反复使用“千万”和“不够”两个词,高度夸张,抒发出诗人急欲看延安和看不够延安的感情,也表现出延安的变化之大。4.把猛安比作母亲,无限亲切,抒发出诗人由衷赞颂延安旧貌换了新颜的感情。解析:从修辞的角度体会诗句的表达效果。五、提示:按照“回延安忆延安一话延安一看延安一颂廷安”的思路背诵。六、参考答案:第一问:延安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1)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3)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4)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问:《延安颂》:延安精神的象征。表达了千万革命人民向往延安、热爱廷安的强烈愿望和真挚情感。《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信念、温暖、光明。《小米的回忆》:歌颂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和小米加步枪的廷安精神。《记一辆纺车》:歌颂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一、参考答案: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解析:注意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根据课文中有关“物候”的阐述回答。三、参考答l.第1段,首先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风景画,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了铺垫。第2段,把花鸟草虫的规律性变化和气候的关系点出来,透露出物候学的内涵,点明这种关系对农事的影响,指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第3段,在了解物候现象的基础上,引出物候学这一科学概念,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由表及里地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2.7-10段作者把决定物侯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进行说明。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标示地球上的不同位置,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说明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解析:梳理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四、参考答案:例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这句话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举北京物候记录的例子,列举具体的数字,把1962年和1961、1960年的物候记录作比较,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例2布谷岛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句话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解析:注意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五、参考答案:1.“传语”“暗示”“唱歌”,拟人手法的使用,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2.通过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还有古今差异。“七种乔木”“后者““前者”“早九天”“提前九天”等体现了说明语言和准确性。解析:仔细品读这两段文字,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六、参考答案:第一问:1.纬度的差异。从广东南海沿海直到北纬26度的福州、赣州一带,南北相差五个纬度,春初物候如榄始花相差50天之多,即每一纬度竟相差达10天。在这地区以北,情形比较复杂。如长江、黄河下游的平原地区,北京和南京相差六个纬度强;在阳历三四月间桃李盛花期,前后竟相差19天。但到四五月间柳絮飞、洋槐花开时,南京和北京物候相差只有9天而已。2.经度的差异。在欧洲如德国,从西到东,离海渐远,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所以德国同一纬度的地带,春初东面比西面冷,而到夏季就形成东面比西面热。3.高下的差异。在北纬30度左右,稻麦两熟区在岷江流域只能种到2000米的高度;向西至大渡河流域可种到2200米的高度;更向西至金沙江流域则可种至2500米的高度。4.古今的差异。北京春季的物侯也似乎有周期性的起伏。物候最识书左10K-1057年而1057年正是太阳中黑子最多的年份。第二问:气实发暖也影啊罚候米面。以湖北省为例,气候变暖的趋势十分明显。近50年来,湖北省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9℃左右。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生物将改变生活节奏,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将逐渐被打乱。如神农架巴山冷杉往更高处生长;武汉樱花花期提前;烟草种植高度上升显著。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参考答案: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由此可见,作者会运用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解析:在细读两文的基础上,抓住两篇文章的结尾段进行归纳。二、参考答案:《恐龙无处不有》的论证思路:开篇提出不同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各自的发现都有可能得到相互启发。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一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超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呢?然后进行假设推理:是大陆在漂移面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一推断最近一次“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一进一步推断“泛大陆“后来又分裂成四部分一于是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最后得出结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的证明。《被压扁的沙子》的论证思路;起笔提出导致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引出恐龙灭绝的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并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斯石英的成因,重点说明其性质,通过严密的推理,肯定“撞击说”否定“火山说”,从而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外最体撞击地球。解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一般是: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两篇文章就是按照这一思路行文的。三、参考答案:1.补充说明性文字,可以看出作者注重观察、善于发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2.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意在强调此研究的现实意义。3.使晦涩难懂的化学名词变得浅显,适合没有专业知识的读者理解。4.对上文的补充,进一步证明上文所讲的道理,从句子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幽默和思维的活跃。解析:结合上下文,体会这些补充说明性文字的作用
本文标题:【2019】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33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