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关于闽南文化进校园的几点建议(精)
1关于“闽南文化进校园”的几点建议民盟鲤城区工委会联系人:王锦延13805925902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培育了闽南文化,而深具地域特色的闽南文化又使得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显得更加丰富多彩。闽南地区地处海峡两岸交往的要冲地带,自古以来两岸交流频繁,两岸人们语言相通、习俗相同,相当一部分居民与台湾有亲缘关系。通过了解闽南文化的历史形成、发展变化及其传播过程,探讨和研究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相互联系,能够增进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和经贸合作,对促进海峡两岸的双向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鲤城区位居闽南地区的中心地带,其各种传统文化底蕴悠久深厚,众多璀璨的闽南文化根植其间,因之,保护和传承闽南优秀传统文化鲤城区责无旁贷,理应走在前头。校园教育是全民性文化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层面,让闽南文化走进校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掌握其文化特征,领略其文化魅力,了解其文化内涵,方可使他们逐渐成为闽南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这对推进闽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故此,在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中,我们提出几点建议:一、首先要将闽南语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闽南语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方言,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古汉语形式,还承载了闽南地区千年厚重的文化。闽南语是闽南文化的唯一载体。学习闽南语,传承闽南语,才能让闽南文化血脉相传。而做好闽南方言生态保护工作、传承闽南方言与文化,重点是中小学生。那么,为什么在闽南语的故乡还要开设这样一门乡音课呢?上世纪,在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下,许多学校老师对闽南语抱有一种排斥心态,认为学习闽南语还没有掌握一门外语来得有用;很多父母也为了让孩子远离“地瓜腔”,从小就用普通话与孩子沟通交流;外地人员的大量涌入,也加剧了闽南语的弱化现象。如今,能说一口流利闽南语的孩子是越来越少了,而对于方言中的童谣、谚语、俗语、歇后语等更是茫然不知。目前,闽南语在中心城区里确实呈现出消退的态势。因此,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设闽南语课程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开展方言保护,各学校应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特别是在外来工子女较多的学校,更要允许与鼓励大家说闽南话。各学校可充分利用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音乐课、劳技课、班队会、课外活动等,结合校本教材,把适当的闽南民间故事、童谣、笑话、谚语、俗语、民间曲艺等以闽南方言的形式带入课堂,广泛推广闽南方言。二、闽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应是持之以恒的进程原生态民间文化艺术的发生发展有着内在的规律性及自律的一面,原生态民间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生发展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闽南文化的保护、传2承也理应长期渐进而行,因之,闽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并非短期行为,应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进程。切不可仅仅是一时应声而起演绎得轰轰烈烈、蔚为壮观而后就偃旗息鼓、悄无声息。各校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地开发校本课程,将闽南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地开展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多元化教育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向学生进行闽南文化教育的同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更多地让学生实际接触闽南文化,了解闽南地区的文化艺术、人文历史、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等,让丰富的闽南文化融合在学生具体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还可与其他学科共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科横向联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因此,在开发闽南文化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时,要洞察闽南文化的课程价值,结合新课改理念,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建立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闽南文化学习内容和方式,最大限度优化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热爱闽南文化的情感,培养积极的文化传承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的品质和创造能力,建构学校文化艺术教育特色。三、闽南文化走进校园要有选择性地“取其精华”且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鲤城区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蜚声海内外的闽南地方戏曲艺术(最有影响的闽南古代戏曲五大剧种,即梨园戏、木偶戏、南音、高甲戏和打城戏薪传至今),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如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等),有众多的民间工艺制作,等等。然而,对于众多的闽南文化一窝蜂地进入校园我们也要慎重而为,要有选择性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脱离生活质地的民间文化艺术进入校园之后将要经受怎样的蜕变抑或改道值得我们加以甄别;一些成人性且带有迷信意识的民俗文化是否会影响孩子们的审美观念?有没有传承与保护的价值作用应该归之于时间与实践的双重检验。但无论如何,作为依附于其土地上的生活本身所赋予的质感的黯淡失色是可想而知的。因为,民间文化艺术往往是一个结合宗教、信仰、生活为一体的行为,它是多个意象的承载,注定其表达情感要投入真实性。比如发端于闽南地区的独具魅力的拍胸舞这种原生态民俗文化,其粗犷豪放且带有野性的表演形式由具有一定生活感受且身材健美的成年男性来表演显得妙趣横生、令人叫绝,但倘若由女性或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来表演则显得有点不伦不类。试想,这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由一群丝毫没有生活感受的孩子来手舞足蹈,有的形体欠佳,或高或矮,或胖或瘦,舞台形象毫无美感可言,实在大煞风景、贻笑大方。再例如,南音的特色是典雅蕴藉、柔美婉转,保留其原汁原味是现代人应为遵循之道。而据闻有的学校则将南音的传统曲目加入现代摇滚节奏的音乐元素,将其改编为动感十足且类似于现代的流行歌曲让学生传唱。此种变味的肆意改编虽然迎合了部分学生的审美意向,但与原汁原味地保护与传承闽南文化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执笔:林松影)
本文标题:关于闽南文化进校园的几点建议(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3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