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如何提高我国农民收入论文
如何提高我国农民的收入摘要: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已成为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农村的实际、应减少农业人口,拓宽就业渠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民素质,提高农业人口的质量,减轻农民负担,多方面多层次地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关键词:农民;农民收入引言解决农民问题尤其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我国入世后所要做的一件艰巨而又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占全国总人口达62%左右的农民收入低下,实际购买力不足,城乡之间消费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直接影响农民生活的改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外部效应。我国农村人口是城市人口的3倍多,但是,消费总量却只有城市居民消费总量的91%。消费取决于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激活市场扩大内需,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促进投资,从而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努力探讨从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一、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对于我国农民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绝对水平较低近年来,减贫速度不断减慢。全国仍有9000万左右的人口属于贫困人口。2、增长速度缓慢2000年人均gdp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3、城乡差距加大城乡收入比例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为2.56:1,到2003年扩大到3.23:1.城乡差距继续扩大。展望2011年和未来一个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关系将如何发展,差距发展到何种程度才会稳定乃至开4、地区差距加大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总的说来,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二、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政策是造成城乡收入差别的重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城乡差异较大无论社会和经济制度如何,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有较大的城乡差别。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基础性原因,绝不是唯一原因。好的体制会有助于缩小差距。2、国民经济结构水平低我国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均衡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结构比例(农业就业比重与农业gdp比重之间的比例)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形成了高度密切的关系。3、农业内部结构很不合理平均每个农户的经营面积只有0.5公顷左右,经营规模小的直接影响后果是不利于新技术的采用,农民也没有学习和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规模小往往也与产品质量低、价格低相关联。4、体制与政策方面尽管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增加了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数额,但是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总量仍然不足,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二是缺乏增加农业投入的保障机制。5、农民本身素质不高据统计,我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仅仅为7年。影响到农民了解、学习、采用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能力和外出打工的能力。三、解决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制约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解决我国农民的收入问题既需要农民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各级政府的帮助。对于政府而言,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措施,包括长期措施和短期措施,治标措施和治本措施。1、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这是促进我国农民增收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只有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劳动力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通过城市化才能提供较多的二、三产业就业机会,尤其是就业发展潜力最大的第三产业只有在城市中才能发展和扩大。城市化也会提高非农业用地的使用效率。积极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需要逐步深化一系列体制改革,尤其是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城市化的重点应当是加快促进中小城市的发展,在中西部地区以县以上城市为主,在东部地区也应当包括一些中心乡镇。2、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农村劳动力外流到城市中就业是城市化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外流与城市化有所区别,是因为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差别限制,使得到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并没有真正或者正式纳入到城市中去。在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改革之前,城市中的农民工现象将长期存在。取消对农村劳动力到城市中就业的各种歧视性限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重要措施。3、提高农村人口的基础教育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既是提高农民增加收入能力的基础性措施,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关键是国家要增加经费投入。4、改革农业税收政策和农业补贴政策农业税的全面取消相当于增加了农民的纯收入。直接补贴政策的实行也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补贴的幅度会有所增加。直接补贴是一种收入政策,而不是一种产业促进政策,也不是促进粮食生产的有效手段。国家的直接补贴应将重点放在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方面,5、完善市场与农民组织政策在我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存在。农民在短期内的收入情况会直接受到市场的影响。在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应当加强政府在市场服务方面的职能,包括提供市场信息服务等,以指导农民的正确生产决策。此外,鼓励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组织起来,进行合作性质的购买、经营和销售,应用先进技术,改进产品质量,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增加市场谈判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对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包括通过法律法规支持和保护,在管理和技术方面提供培训,以及在税收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等。6、改革农村金融政策农村金融和信贷问题是影响农民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金融改革的最终方向和出路应当是市场化。这包括两个方面: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和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化。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外国金融机构在我国加入wto3年后就可以对中国的企业开展人民币业务,5年后就可以对居民开展人民币业务。在我国的金融市场向外国资本开放的情况下,农村民营和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就不应当再是一个禁区。如何实现现有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改造和改制、如何将现在广泛存在的农民非正规民间金融行为正规化是必行之路。当然,加强审查、监管和培训扶持等也是同样重要的。7、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政策农业生产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渠道。加强农业生产能力是稳定和保障农民收入的基础。要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农业科技的国家投入,加强国家重点农业科研机构的建设,包括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等。要增强农业科技推广能力,重点是加强县级推广部门的建设,使之成为向上连接各级科研机构,向下连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专业农户、示范农户、村级农业技术员(村干部)等的纽带。从长远看,应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全国统一管理的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央部门垂直管理,并负担相应的经费支出。在短期内可以鼓励有条件的省先实现省一级的统一管理。要增强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包括土地整治、坡地改梯田、节水农业、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等。8、切实落实《农业法》不断增加农业总投入以上诸方面中,有些是体制性改革,不涉及到国家财政支出,而另一些则是需要国家增加财政支出的。因此,如何保障国家农业总投入的不断增加是关键问题。目前,最重要的法律条款是《农业法》第二十四条,即“国家逐步提高农业的总体投入水平,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这条法规在落实执行和检查上存在一些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是“农业总投入”的含义不明确。《农业法》第二条对农业的规定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但是,在所有公开发表的统计资料中均没有国家财政“农业总投入”这样的统计数据。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出改进:(1)按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界定“农业总投入”的含义和范畴,并在财政支出项目上明确反映出来;(2)规定每年新增加的财政收入中,用于新增农业投入至少不低于某个比例。四、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在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农民增收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运用综合措施,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富裕的新农村。1、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真正投入到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当中去,多谋促进农民增收的门路和渠道,切实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力为民所使、智为民所谋。2、要全面贯彻落实好一系列“三农”政策特别是国家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培训农民,用于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用于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用于扶持经济薄弱的村民小组和贫困户。要切实做到用途不变、金额不少,把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真正落到农民手中。3、全面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把干部职能和工作方式方法转到服务上来,让干部当好“三种人”。一是当好引路人。进一步强化对农民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门路,通过信息指导,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需求、产销动态、价格行情等方面的信息,克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二是当好明白人。新形势下的农村干部不仅要全面掌握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工作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农业科技知识、工业基本常识,还要善于让农民掌握科学致富的本领,通过典型宣传、教育培训、进村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农民也具有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和较高的农业科技素质。三是当好带头人。新时期的农村干部首先要会干、能干,会富、能富,才能领导和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4、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使其树立起三种意识一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二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三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5、用城乡统筹的思路促进农民增收城乡统筹是考虑和解决所有“三农”问题的大思路。首先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人多地少,要想致富,必须鼓励农民“走出去”。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广泛开展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转业技能培训,搞好农民工外出的信息服务,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整治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其次是统筹城乡信贷。6、大力发展种养业大力发展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促使农民在短期内实现增收的一条门路。只有一手抓农业生产、一手抓种养业,才能实现“以地产粮,以粮养畜,以畜换钱”的良性发展格局。7、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一是要切实解决好农家子弟上学难的问题。二是要切实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三是要严格控制农用物资价格上涨。结论尽管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受农业稳定发展难度大、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农民转移就业空间尚有待开拓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还在扩大,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仍需引起高度重视。强调通过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发展现代农业和扩大农民转移就业等措施,保障农民收入实现持续增长。突出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着力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参考文献[1]陈吉元.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36[2]吕滨.中国农民增收问题[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54[3]陈桂棣,春桃.中国农民调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91[4]李冬俐.增加农民收入的几
本文标题:如何提高我国农民收入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65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