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中地理岩石圈单元测试题
1第二单元岩石圈与地理环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下列各地中,地壳最厚的地方在()A.东欧平原B.青藏高原C.四川盆地D.东非大裂谷2、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是()A.内力作用B.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3.上图所表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4.图中③所示地质构造可能形成的地貌是()A.褶皱山B.风蚀地貌C.河口三角洲D.高地或谷地5.下图中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①-a,②-b,③-cB.①-b,②-a,③-cC.①-c,②-b,③-aD.①-c,②-a,③-b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读下图完成6~7题:6.若甲代表沉积岩,乙代表岩浆岩,丙代表变质岩,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箭头①包括风蚀作用,不包括风化作用B.箭头②为外力作用C.箭头①、②表示的地质作用中可能都有岩浆活动D.箭头②为变质作用7.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正确的是()读大洋俯冲板块示意图,回答8~10题。8.下列各类岩石中,在H处常见的是()A.玄武岩B.页岩C.花岗岩D.石英岩9.若图中M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N板块的名称是()A.亚欧板块B.南极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美洲板块10.若图中N板块边缘受挤上拱,形成的是安第斯山脉,则M板块属于()A.南极洲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11.世界著名的长江三峡是由什么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A.地壳水平运动和冰川侵蚀B.地壳上升和河流侵蚀C.地壳下陷和风力侵蚀D.岩浆活动和流水搬运读下图,完成12---13题。12.图中A处地貌的成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13.有关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叙述,正确的()A.B岩层最新B.A岩层最新C.B—D—C岩层由新到老D.C—D—E岩层由新到老读“地质构造图”,判断14-15题。14.岩层①②③④按由老到新的次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①③④②215.如果在①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珊瑚化石,那么可以推断当时的沉积环境是()A.温暖的浅海B.温暖的深海C.寒冷的深海D.寒冷的浅海16、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图中字母表示正确的是()A.字母B表示莫霍面B.字母E表示横波C.字母C表示地核D.字母A表示古登堡面17、喜马拉雅山成因是由()w.w.w.k.s.5.u.c.o.m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而成B.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而成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读甲、乙两图,回答18~19题。18.甲图所示地貌名称是()A.三角洲B.沙丘C.冲积扇D.背斜19.乙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20、下列地形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喀斯特地貌B.东非大裂谷C.恒河三角洲D.风蚀蘑菇21、图示构造是由()A.岩浆活动引起的B.地壳运动引起的C.变质作用引起的D.流水作用引起的22、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由流水堆积作用而成B.由流水作用侵蚀而成C.由风力堆积作用而成D.由冰川堆积作用而成23.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A.侵蚀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升降运动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堆积作用、风化作用D.风化作用、侵蚀作用、岩浆活动24.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读板块分布示意图(甲图)及板块碰撞示意图(乙图),回25—26题。25.5.12汶川大地震是由于图中的哪两大板块碰撞引起的()A.①、②B.①、③C.③、④D.④、⑤26.乙图属于板块交界处的一种类型,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图表示板块的生长边界B.台湾岛就处在乙图所示的板块边界上C.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过程与乙图相同D.乙图所示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读“我国某地区的地形争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27-28题。27.从图中看出这里的岩层明显呈层状分布,它们最可能属于()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喷出岩28.有关该地河谷平原的成因,正确的说法是()A.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C.中部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D.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29.下列地理事物中,从地质作用看,与东非大裂谷的成因相同的是()A.科罗拉多大峡谷B.长江三峡C.挪威的狭湾D.大西洋3读右图,回答30~31题。30.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31、下列山地中,成因和上图所示不同的是()A.庐山B.阿尔卑斯山C.华山D.泰山32.下列关于地表形态演变的叙述,与示意图相符的是()A.乙向丙的变化主要是外力导致的B.乙阶段只受内力作用C.甲阶段没有受到内、外力作用D.乙向丙过程内力为主导,丙向丁过程外力为主导二、综合题(52分)33、读甲、乙、丙、丁四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w.w.w.k.s.5.u.c.o.m⑴图甲中A处地质构造名称为,C处岩石按成因分类属岩。(2分)⑵形成图乙所示地形的地质作用为。(1分)⑶有人建议在图丁中的Q处修建一水库大坝,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__。(2分)⑷若图丙中河流为我国某一自西向东流的大河,则图中的P岛将逐渐靠近岸。(1分)34、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1)甲乙两地中属于背斜的是______。(2)乙处地貌上是,成因是:(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处,①②③④的岩层年龄按由老到新的排序是__________。35.读某地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题。(7分)(1)a处地质构造是____。(2)b处地质构造是___。(3)c、d处地质构造是_____。(4)适合找石油、天然气的构造是(填字母)________。(5)适合找地下水的构造是(填字母)________。(6)和东非大裂谷构造相同的是(填字母)________。(7)和泰山构造相同的是(填字母)________。36.读某地储油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按褶皱的基本形态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该地质构造在外力侵蚀严重的地区常形成(山峰、山谷)地形。(2)在储集层,由于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三者比重差异而产生的分异规律是:①层是,②,③。(3)图中的储油构造经过一段时间开采,出油量会逐渐减少,这时采用向油井中注水的办法,原因是。(2分)M4(4)岩层a形成时期的地质环境是()A、沉积作用为主B、火山爆发C、流水侵蚀作用为主D、风化作用为主37.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8分)、(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是A,B,C。(2)图中①和②或③和④四地距离在不断缩短的是,原因是。(3)红海仍在不断扩展的原因是。38.阅读下面的童话故事《小岩浆旅行记》,使用地理术语回答其中的相关问题。(8分)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它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之家。一天,它们得到批准,一起到地面履行,它们飞快地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于是就与亮亮约好在地表回合。亮亮没有停步,与其它的伙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着山坡向低处流,忽然发现自己不能再动了,不禁问旁边的同伴:“这是怎么回事”。同伴笑着说:“别担心,只不过你已经不再是岩浆了。”(1)为什么同伴说亮亮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了?(1分)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亮亮发现自己的个头变小了,并随着风儿和流水向前奔走。亮亮边走边欣赏着地表美丽的风光,忽然亮亮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认真一看,原来是晶晶,亮惊讶地问:“你怎么来到地表的?”(2)你认为亮亮个头变小的原因是什么?(1分)亮亮和晶晶又一起踏上旅程,不知过了多久,它们觉得累了,便在一处低地停下来休息。不久它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伙伴也停了下来,并且开始压在自己的身上,慢慢地它们的身体变得坚硬起来。又过了一些日子,它们商量着回家去,但怎样才能回到岩浆之家呢?这时,身边的一位老者笑着说:“要回家,你们还要经历两次大的变化。”依照老者的指引,亮亮和晶晶终于回到可爱的岩浆之家,并向没有到过地表的伙伴讲述地表之旅。(3)亮亮和晶晶在低地变成了哪类岩石?(2分)(4)请结合亮亮和晶晶“地表之旅路线图”,分析回到可爱的岩浆之家还要经历哪两次大的变化?(2分)(5)“地表之旅路线图”中“可爱的岩浆之家”是;“随着风儿和流水向前走”的阶段是(均填写数字或字母)。(2分)39.读“某地区不同地质时期的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共9分)(1)①图所示的地质构造为,图中左侧的A部分称为。(2分)(2)B处的地形为,形成的原因是(3分):(3)若在C、D两处勘探地下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最科学的选址是处。(1分)(4)请根据地质年代由老到新的顺序,简述该地区地壳的演化过程。(3分)5第二单元岩石圈与地理环境测试题参考答案1-10BCACD;DAADA11-20BBDBA;BCCBB21-30BCCCB;BBCDC31B32D33、⑴向斜岩浆⑵风力侵蚀作用⑶不可行因为Q处为断层,地质构造不稳定,易造成水库大坝安全隐患⑷北34、(1)甲(2)山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3)甲④③②①35、背斜、向斜、断层、a、b、c、d36、(1)背斜山谷(2)天然气石油地下水(3)水的密度比油轻,向地下注水既可以富集石油,有可以提升石油在地下的位置37、(1)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2)③和④板块的消亡边界(3)处在板块的生长边界38、(1)冷却凝固成为岩浆岩(2)受到风化、侵蚀作用(3)沉积岩(4)变质作用和重熔再生作用(5)①C39、(1)褶皱背斜(2)谷地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被外力侵蚀成谷地(3)C(4)该地区早期受地壳水平挤压力的影响,形成褶皱;中期以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为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后期地壳下沉,地面沉积大量沉积物。第二单元岩石圈与地理环境测试题参考答案1-10BCACD;DAADA11-20BBDBA;BCCBB21-30BCCCB;BBCDC31B32D33、⑴向斜岩浆⑵风力侵蚀作用⑶不可行因为Q处为断层,地质构造不稳定,易造成水库大坝安全隐患⑷北34、(1)甲(2)山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3)甲④③②①35、背斜、向斜、断层、a、b、c、d36、(1)背斜山谷(2)天然气石油地下水(3)水的密度比油轻,向地下注水既可以富集石油,有可以提升石油在地下的位置37、(1)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2)③和④板块的消亡边界(3)处在板块的生长边界38、(1)冷却凝固成为岩浆岩(2)受到风化、侵蚀作用(3)沉积岩(4)变质作用和重熔再生作用(5)①C39、(1)褶皱背斜(2)谷地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被外力侵蚀成谷地(3)C(4)该地区早期受地壳水平挤压力的影响,形成褶皱;中期以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为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后期地壳下沉,地面沉积大量沉积物。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岩石圈单元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7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