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课件(2019用)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及《左传》相关知识;2、诵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归纳“而、以、焉、之、其”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3、分析故事情节,领会写作技巧;4、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鉴赏人物形象,探究“退秦师”的深层含义。学习目标选自:《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所作,原名。《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僖公三十年》《春秋左传》编年史左丘明以国家为中心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按时间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史书的类别•《春秋》是孔子据鲁国史书《鲁春秋》修订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近240多年的历史。•“春秋”在古代表示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正是一年四季中各诸侯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因此取名为《春秋》。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也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左传》,原名《春秋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写人简而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春秋》与《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齐读课文,理清脉络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以:因为军队驻军。名作动翻译贰:从属二主一、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在晋国与楚国的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协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烛之武退秦师合作探究,理清脉络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秦晋围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师:军队子:对男子的尊称是:这壮:壮年已:通“矣”,语气词。烛之武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合作探究,理清脉络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秦晋围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临危受命夜缒出城烛之武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服秦伯退兵呢?结果如何?齐读第三段,共同探讨。()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夜:夜晚—在夜里名作状烛之武在古文中,方位、时间名词出现在谓语动词前,一般活用作状语。1、坦言知亡,动之以情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翻译鄙:把…作为疆界焉:怎么,疑问代词陪:通“倍”,增加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形作动阐述利害,晓之以理郑秦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者共:通“供”乏困:缺少的物资。形→名以利相诱,为秦着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翻译为:给晋君赐:恩惠朝:早晨—在早上夕:傍晚—在晚上名作状语引史为例,巧设离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东:向东。名→状封:使……作疆界。使动阙:通“缺”,削减焉:哪里厌:通”餍”满足利:使…..获利郑秦晋烛之武退秦师合作探究,理清脉络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秦晋围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临危受命夜缒出城劝退秦师坦言知亡,动之以情阐明利害,晓之以理以利相诱,为秦着想引史为例,巧设离间结局: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之:代指秦军夫人:那人因:依靠敝:损害所与:同盟知:通“智”其:还是。表商量语气去:离开翻译烛之武退秦师合作探究,理清脉络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秦晋围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临危受命夜缒出城劝退秦师坦言知亡,动之以情阐明利害,晓之以理以利相诱,为秦着想秦晋退兵引史为例,巧设离间深明大义临危受命智勇双全能言善辩1、烛之武是怎样的一个人?本文还刻画了哪些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怎样?烛之武郑伯次要人物佚之狐秦伯晋侯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知人善举慧眼识珠善于决策善谋利益头脑清醒随机应变善于分析利弊讲究语言艺术善于揣摩心理7、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善于利用矛盾机智善辩的外交家以“利”巧攻心理以“害”巧析形势以“史”巧施离间1、通假字已,通“矣”,了。共,通“供”,供给、供应。厌,通“餍”,满足。说,通“悦”,高兴。知,通“智”,明智,聪明。(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4)秦伯说,与郑人盟(5)失其所与,不知古汉语常识2、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晋军函陵,秦军汜南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邻之厚,君之薄也即东封郑若不阙秦阙秦以利晋因人之力而敝之共其乏困退,使动用法,使……撤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把……作为疆界。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3、古今异义(1)东道主(2)行李(3)乏困(4)夫人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古义:出使的人。例: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古义:缺少的东西。例: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那人。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4、特殊句式1、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2、省略句(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3)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4、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重要虚词例释1、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2、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4、之①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②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④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马之千里者(定于后置的标志)5、其①君知其难也(他的,代词)②吾其还也(表希望的语气副词)③以其无礼(郑国,代词)课堂练习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军队)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⒉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若不阙秦阙秦以利晋AD⒊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君知其难也B共其乏困C又欲肆其西封D吾其还也4.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DC6.本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是:①;②;③;④。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退5.本文选自《》。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与《》《》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编年体左丘明公羊传谷梁传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那是困难的。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已经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削减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事。词句翻译积累成语•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今泛指两家联姻。•贪得无厌: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胜之不武:以强凌弱,即使赢了也不光彩。比喻以大欺小。•春秋笔法: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
本文标题:《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课件(2019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7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