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云南省2019届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12019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对“陪臣执国命”,曾哀叹“天下无行,多为家臣”,尽管孔子和弟子分别做过齐国、鲁国家臣。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A.主张世卿世禄制度B.政治地位有所提高C.实践与思想相背离D.对政治理想的追求【答案】D【解析】【详解】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建立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的政治秩序,因此材料信息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政治理想的追求。故答案为D项。世卿世禄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标准,材料没有反映儒家的这种主张,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儒家政治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政治主张与实践的关系,排除C项。2.中国古代有轻讼、贱讼、厌讼的思想,世人多以“重义轻利”的道德说教来反对诉讼。宋代袁采在其家训中则是从买卖借贷契约、诉讼成本等角度规劝减少诉讼,这反映出A.家训具有社会教化作用B.宋代商品经济比较繁荣C.儒学复兴影响世风民风D.士大夫义利观明显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古人是从“重义轻利”的角度反对诉讼,而袁采是从买卖借贷契约的角度规劝减少诉讼,说明这一时期的买卖契约较多,应尽量避免契约问题带来的诉讼,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比较繁荣的社会现象。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家训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儒学带来的影响,排除C项;D项中的“明显改变”说法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排除。3.湖南省沅陵县曾出土两张元代油漆颜料广告。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2“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材料反映出A.繁荣发展的广告服务业B.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C.私营手工业地位的上升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通过广告告知消费者产品的优点和提醒消费者认清品牌来看,说明这一时期商业竞争激烈,商家已经知道通过一定的方式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广告业的发展程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私营手工业地位的变化,排除C项;元朝时期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D项。4.康熙曾发布“容教令”,认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劳绩甚多”“无违法之事”,其传教活动“不必禁止”。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材料反映了A.专制统治阻碍西学东渐B.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C.传统文化倾向保守封闭D.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从康熙发布“容教令”的原因是认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以及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等习俗来看,康熙对于宗教政策的标准是宗教传播不得有害统治,即反映了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是康熙允许进行有条件的宗教传播,不是阻碍西学东渐,排除A项;宗教可以在中国传播,不能说明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不能反映传统文化倾向保守封闭,排除B、C项。5.清末有奏折称:“自新政改官制添设各部,各部堂官误会破格用人之义,流品之杂,名器之滥,亘古未有……乃市侩胥吏,弹冠相庆,皮毛新学,一岁三迁。”材料反映出官制改革A.改变了传统选官标准B.加速了政体改革步伐C.效果与初衷不尽一致D.加剧了官僚队伍腐败【答案】C【解析】3【详解】从材料中的“乃市侩胥吏,弹冠相庆,皮毛新学,一岁三迁”等信息来看,清末官制改革违背了“裁冗衙”、“裁吏役”的改革初衷,并未实现官制的现代化,反映出官制改革的效果与初衷不尽一致。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选官标准的变化,排除A项;清末新政没有带来政体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冗官”现象仍然存在,没有涉及官员的腐败,排除D项。6.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白银法案》,大幅度提高银价,在国内外大量收购白银。由于国际银价大大高于中国国内的银价,于是外国在华银行纷纷收购中国白银并运往海外。这一状况A.推动了国民政府金融改革B.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影响力C.促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改善了中国对外贸易状况【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外国在华银行纷纷收购中国白银并运往海外”来看,美国通过《白银法案》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这一状况推动了国民政府在1935年开展的以法币为流通货币、禁止白银流通的金融改革。故答案为A项。白银大量外流不会提升中国经济影响力,排除B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目的是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与白银外流关系不大,排除C项;白银大量外流无法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状况,排除D项。【点睛】1935年的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并将收归国有的白银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7.抗战期间,卢作孚等民族企业家利用川江航线运送了大批军队及作战物资到前线,并将武汉地区的大批工业装备和人员转移到四川;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在大后方创办化工企业,支援抗战。这表明A.抗战物资主要来自民族资本家B.抗战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C.民族资本家是抗战的重要力量D.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民族资本家卢作孚、范旭东等人对抗战的大力支持来看,说明民族资本家是抗战的重要力量。故答案为C项。A项中的“主要来自”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8.下列是1959~1962年我国经济统计表(部分),其中1960年至1962年的数据变化反映出单位:亿元4年份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98676164971960109054745719616114515591962486434584A.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B.纠正“左”倾错误取得成效C.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D.大跃进运动的影响持续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从1960年冬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从表格中的数据变化来看,农轻重比例逐步趋于协调,说明纠正“左”倾错误取得一定成效。故答案为B项。A项中的“显著增加”说法夸张,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从表格数据来看,重工业比重下降,排除C项;农轻重比例逐步趋于协调,说明大跃进运动的影响正在逐步消除,排除D项。【点睛】“大跃进”运动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从1958年11月开始,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问题。中央多次提出调整经济指标,并着手解决经济工作中的问题。到1960年冬,随着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跃进”运动也被停止。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1962年国民经济比例逐步趋于协调,说明纠正“左”倾错误取得了一定成效。9.伯里克利与外邦女子育有一私生子,在伯里克利晚年失去两个公民儿子后,公民大会才在他的恳求下破格授予其私生子公民权。这体现了雅典A.人文关怀的普遍性B.法律执行的随意性5C.公民大会权力扩大D.民主政治的狭隘性【答案】D【解析】【详解】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公民权。材料中的“公民大会才在他的恳求下破格授予其私生子公民权”,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狭隘性。故答案为D项。A项中的“普遍性”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公民大会拥有这样的权力,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法律执行的随意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公民大会权力的变化,排除C项。【点睛】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属于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排除在外。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容易造成民主决策的失误,产生多数人的暴政。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民主,只能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10.马克思曾这样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材料反映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时代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启蒙运动传播了民主思想C.生产方式束缚人的全面发展D.福利制度建立并逐渐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等信息来看,马克思认为只要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实际上反映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束缚人的全面发展。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福利制度,排除D项。11.冷战时期,日本作为抵御苏联影响的桥头堡,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朝鲜战争爆发使日本重工业复苏。这些都开启了日本经济奇迹的大门,由此可见A.日本经济发展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B.日本经济发展缺乏内部驱动力C.日本经济实质上是美国经济的附庸D.日本经济缺乏政府的主导作用【答案】A6【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朝鲜战争爆发使日本重工业复苏”等信息来看,说明当时的国际形势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即日本经济发展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因素,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际形势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不能得出日本经济是美国经济附庸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排除D项。【点睛】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除了削减和免除战争赔偿外,还向日本提供资金和物资。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朝鲜战争还促使西方国家扩军备战升级,从而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这些现象说明日本经济发展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12.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实施“特洛伊计划”,组织一批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把‘真理’传到‘铁幕’后面的理论和方法”。其目的是A.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和平演变B.加强对西欧盟友的支持C.促进与社会主义国家科技交流D.及时从朝鲜战场中抽身【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铁幕”是指社会主义阵营,因此“把‘真理’传到‘铁幕’后面”就是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宣传,从而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和平演变。故答案为A项。材料所述是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措施,不是为了支持西欧盟友,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是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宣传,不是促进科技交流,排除C项;这一措施与朝鲜战争无关,排除D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了振兴经济,向城市输送数量多、质量好的人才,苏联党和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指示和决议,着手整顿农村普通教育。联共十七大(1934年1月)规定从1937/38学年起把农村地区四年制小学毕业生全部招入五年级学习。1929~1937年农村新建学校26351所,占新建学校的82%,接纳学生6116000名。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末期,农村就学人数达到2700多万名。革命前平均每千所学校中有4所七年制学校和1所中学,而1955/56学年,差不多每3所学校就有1所七年制学校,每10所学校中就有1所中学。1955/56学年,全苏55.6%的学校设在农村,比1914/15学年增加了161.5倍,城市只增加了5.4倍。——摘编自《苏联农村教育的演变及其历史成因》材料二近代,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政府基本上对农村教育没有投入。1951年,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及师范教育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力争10年内基本普及小学教育”的目标,加强了对农村初级教育的普及与投入。1953年我国小学生人数已达到五千五百余万,与中国历史上小学生数最高年份1946年相比增加了7135%,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特别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在冒进的路线指导下,全国开展了缩短学制的改革。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很多学生被迫辍学,使得农村教育迅速滑落,学校规模急剧减少,小学生升学率由1952的96%,骤减到1962年的42.6%。总体而言,这个时期我国处于百废待兴阶段,全国普遍教育严重缺失,但党和
本文标题:云南省2019届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9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