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国考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模拟一
国考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模拟一(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完成李商隐的《锦瑟》的教学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七言律诗,下列不合适的是()。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B.崔颢《黄鹤楼》C.李白《登金陵凤凰台》D.杜甫《春望》2.导读《朝花夕拾》时,教师借助其中的作品讲解鲁迅的语言特点,下列不合适的是()。A.《记念刘和珍君》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D.《藤野先生》3.在完成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的教学后,教师建议学生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培养阅读兴趣,下列不合适的是()。A.《海的女儿》B.《麦琪的礼物》C.《绿野仙踪》D.《夏洛特的网》4.某教师在八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成长的岁月”展开阅读,下列不合适的是()。A.《春风沉醉的晚上》B.《麦田里的守望者》C.《青春之歌》D.《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5.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通假字的特点和作用,下列不合适的是()。A.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D.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6.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一句中“先”、“后”的用法,下列语句中包含相同用法的是()。A.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C.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某教师将《故都的秋》的教学目标表达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上述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是()。A.三维目标即三个目标,每篇课文都需要三个教学目标B.三维目标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须融合三个维度C.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为重要,教师应予以关注D.三维目标分别表述,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8.关于语文教学参考用书的功能,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解读教学文本,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依据B.提供相关素材,帮助教师丰富课堂教学资源C.阐释编者意图,帮助教师把握文本的教学价值D.提供学情调研方案,帮助教师确定教学难点9.某教材设置了“满怀豪情,放声高歌——走进宋词豪放派”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人该专题的是()。A.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贺铸《青玉案·横塘路》、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C.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朱敦儒《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D.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宋祁《玉楼春·东城渐党风光好》、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0.某教师上作文课时,搬来一把椅子坐在学生面前,然后拿出一支烟,慢腾腾地抽起来。学生都看傻了,沉默不语。三分钟后,教师熄灭烟头说:“请同学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当教师犯错时’。”对这一情境创设的方式判断正确的是()。A.形象的语文B.新奇的游戏C.模拟的行为D.真实的事物11.阅读下面的写作教学课堂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师:巧克力的甜和其他糖果的甜有何不同?巧克力的味道会让你联想起什么?假如让“巧克力”成为一个意象,你觉得可以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运用?生1:巧克力的甜带有一种苦涩,但苦过了之后,就有一种回味,一种绵长的回味。师:哦,开始品味出感觉来了。生2:小时候,阿姨从城里来看我,带来一盒巧克力,看着它精致的包装,我一时都舍不得吃,这样的回忆总让人感到温暖。师:小小的一盒巧克力,都沉淀着美好的回忆。生3:我总觉捍巧克力象征着一种高贵,倒不是因为它的价格有点高,而是它的气质不一样,像贵族。师:这种感想充满了思辨色彩。生4:巧克力可以在表现爱情的文字里作为一种意象使用,比如男主人公送女主人公一盒巧克力,可以暗示一点情感什么的。(学生笑)师:呵呵,爱情的滋味多么甜蜜。生5:巧克力刚入嘴时,它的融化像春天里的最后那场雪,让人眷恋。那种甜蜜里带着一种惆怅,叫人难以忘怀。我以前吃巧克力的时候,总喜欢让它化得慢一点,再慢一点,那种舌尖上的回味,总好像带有一种无限留恋的感觉。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似乎让你重新发现一个世界。(学生鼓掌)师:多么精彩的发言!这样的发言也让我们发现一个世界。对上述课堂实录分析不正确的是()。A.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感受、联想,表达了真实情境下的真实感悟B.教师没有在学生的发言之间建立联系,不利于学生观点的交融C.学生发言未按照教师提供的思路,教师评价没有发挥纠偏作用D.高中作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思辨能力,感悟能力不是教学重点12.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讲《(呐喊)自序时,我自感底气不足,于是在课文以外研读了鲁迅相关作品。其后,我把《(呐喊)自序》逐字逐句地诵读了20遍,终于找到了理解整篇文章的关键点,即文中的四个关键词——梦想,寂寞、希望、呐喊,也明确了这节课的目的:不是我要向学生讲授什么,而是师生一起“悟寂寞的学者,做清醒的斗士”。教师有准备还远远不够,学生没有积累,无法和鲁迅对话,也无法和我产生共鸣。于是,在正式上《(呐喊)自序》之前,我指导学生阅读了鲁迅的多篇作品,包括《药》、《记念刘和珍君》、《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等。有了这些积累后,我布置学生预习,建议他们用朗诵的方式学习(呐喊自序》,并做初步的鉴赏。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A.教师不仅深度研读了鲁迅作品,还做了学情分析B.备课过程体现了教师、学生、作者、作品对话的理念C.课前阅读的篇目虽与课文内容无关,但能帮助学生了解鲁迅D.教师以广泛而深入的阅读为基础,确定了理解课文的关键词13.阅读下面的课例评析(节选),按要求答题。关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我还想补充几则资料供参考,一是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二是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深刻体会梁先生“印象最深”、“至今不能忘记”等语句。这几则资料对理解文本或许有所帮助。对上述课例评析中提及的资料分析正确的是()。A.帮助教师更为全面地了解梁启超其人其文B.三份资料指向不一,不利于师生解读文本C.均为回忆性散文,对了解人物性格有所帮助D.可供教师备课参考,不宜作为课堂教学资源14.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要求答题。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九个字:第一层次是“懂事儿”,即对文本“写什么”的归纳概括,通常的语文课堂把这一层次拓展到几乎占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这一层次尝试限定在较短时间,通过诵读是可以实现的;第二个层次是“知趣儿”,就是对文本:“怎么写”的剖析,通常的语文课堂总喜欢用比较专门化的术语解读,学生必须艰难地掌握一些超越文本理解程度的概念,然后再验证这些概念,但是如果通过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中感悟文本的真髓,就会使学生没有爬坡的感觉;第三个层次是“品味儿”,就是对文本“为什么这样写”的剖析,通过适当扩充阅读面,分析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而归纳其写作风格。对上述教学论文分析不正确的是()。A.诵读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古代诗歌内容的基本途径和方法B.比较阅读是分析“为什么这样写”、感受作品风格的有效策略C.用“专门化”的术语解读诗歌,能有效提高诗歌教学效率D.文中概括的三个层次是教学的层次,也是阅读古代诗歌的层次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对《故都的秋》,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让学生读课文,再让他们看相关的风景图片,品味语言的感染力;第二步是再读课文,直接进入描写“故都的秋”文字部分,体会作者伤感悲凉、忧郁孤独的感情;第三步是赏读课文,引领学生深刻感受文本的底蕴。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学生没有阅读的主动权B.教师的反思关注对理论的解读,缺乏对教学行为的分析C.“教得味同嚼蜡”是因为教师讲解文本的深度和广度不够D.教师的反思纯粹罗列现象,没有提出教学改进的具体方法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5分,第18题15分,共40分)阅读《采薇》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16题。师:同学们觉得《采薇》这首诗中的比兴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生1:《采薇》的两处比兴,很有深意。一处是“采薇采薇”重叠复唱了三次,一处是“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薇,是野豌豆苗。维常之华是棠棣花。师:棠棣花有什么喻意吗?生2:棠棣花就是兄弟之情、兄弟之谊,词典上说“棠棣花两三朵为一缀,茎长而花下垂”,诗人以棠棣比兄弟,这里有“与子同袍”的战斗决心。师:《诗经·小雅》里有一首棠棣》,郭沫若也有一部历史剧名为《棠棣之花》,同学们可以课外阅读,加深理解。生3:用采薇起兴,表现成卒生活的艰苦;用棠棣起兴,表现将士精诚共御外侮。生4:老师,在鉴赏《氓》时,您说《氓》的比兴手法色彩鲜明,“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碧绿金黄构成对比,《采薇》的两处比兴,也作了色彩的处理,“采薇采薇”,漫山遍野都是绿色,而“彼尔维何?维常之华”都是无尽的绚烂。这样在表达感情上也就有了起伏。师:用已知推导未知是智慧,这个发现好!这个小组的同学谁接着发言?生5:两处比兴之间构成对比映衬,一实一虚,一动一静,一近一远,一草一花,一低一高,参差多态才是美。生6:“采薇采薇”三次比兴,还有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由“薇亦作止”,薇菜刚刚冒出嫩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再到“薇亦刚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这是一个复杂的比兴,而“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就是一个简单的比兴。师:两处比兴一繁一简。我想问一下,在采薇的比兴里为什么要暗示时光的流逝?生7:时光的流逝是为了表现抒情主人公思想情感的加深。师:简单的抒情可能感染力不强,将人物的情感刻画得复杂微妙、痛苦焦灼,就会有一种深沉的冲击人心的力量。我们接着讨论比兴。生8:用“薇”的成长过程表现时光的流逝十分巧妙,非常像电影镜头,体现了四季轮回,如果我是导演,我要在镜头的叠加中表现主人公少年的无邪,青年的血气方刚和壮年的沧桑,就不再表现他的暮年了,这太残忍了。老师不是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吗?师:你很有想象力,杜甫在《兵车行》里说“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一个士兵整个一生都在征战,太悲苦了,你对《采薇》的感情基调把握得很好。16.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鉴赏“比兴”手法的特点。(20分)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完成第17、18题。曾经的烛影摇红①那天,朋友从我这里借去一本杂志,不到一个小时就还了回来,我疑惑地问:“怎么不看了?”“看完了。”朋友简单地回答。②真的很佩服朋友的阅读速度,这本杂志我可是花了好几天时间才读完的呢。佩服过后,不觉有些伤感,叹了口气,望向窗外。感觉傍晚时,捧一本书看到深夜的场景离现在好远好远,远到像隔了时空,永远也无法企及。真的好怀念那逝去的蹲在某个角落里细品文章的乐趣,就像是一江春水绵绵不绝。③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疾驰的车辆让我心烦意乱,找到一个图书馆,进去安静地读一本书,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寂静得让人凄冷难耐。随便找一个座位坐下,找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来读,却发现烦燥的心再也不能平静地读下去,书中生动的情节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奕奕生辉,一切都褪了朱颜,改了鬓色,消失在灰暗的夜空,真的好想回到那废寝忘食不知今夕何夕的深阅读时代。④站在蒿草丛生的年代里,浅阅读开出纸一样的花朵,虽然时代的发展导致浅阅读成为时代的必然,但这种没有营养的快餐式阅读只能开出苍白的纸花,没有色彩,没有芳香,更不能奢求从中获取营养。浅阅读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迎合了快节奏的时代,加速了阅读个性化、多样化,却拒绝了深层思考,成为一种功利性的阅读。⑤真想回到那个桃花盛开的时代,去饱尝一次营养大餐。于是折一身瘦骨,任
本文标题:国考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模拟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20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