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文化冲突论文:文化冲突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文化冲突论文:文化冲突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摘要:作者在概括文化冲突内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高校文化冲突的三种表现,然后从拓展学生心理健康培养途径、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机制三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策略。关键词:文化冲突;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人们的生存环境随着经济的变化也跟随着变化,而经济变化程度的不一致、区域的差别等因素导致人们的生存环境各不一样,由此产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也各异。高校是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聚集地,来自不同生存环境的学生到了高校这都市一角的环境中生存,必将产生文化冲突,并将由此引发一系列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本文将概括文化冲突的内涵、分析高校中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并在此背景下试图提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最终让多元文化并存于校园、使高校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文化冲突的内涵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的群体,所受的刺激与作用程度不一样,造就了群体中的人对自身以及自身以外的一切物质产生不同的感受与看法。而在相同生存环境中的人们,往往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共同感受、看法与经验。此类感受、看法与经验即价值观、生活方式与精神理念,这些统称为文化。雅斯贝尔斯曾提出,人类富有强烈的欲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唯一正确的,当感到与自己不相像的每个存在就是一种耻辱,并且憎恨它。由此便会产生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于他人的意向,并且迫使这样的意向实现[1]。由此,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球范围内的各种联系不断增多,各种群体中的人们带着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中产生的文化互相交往,必将产生一系列冲突和摩擦。在此意义上,本文认为,文化冲突即由于个人或群体从一个熟悉的生存环境到另一个陌生的生存环境中学习、工作和学习时所引起的在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精神理念等文化方面的冲击、碰撞与不适应的现象。二、高校中文化冲突的具体表现通常情况下,文化冲突是从具体的表象的事务中呈现出来,比如对气候、生活起居、育人的沟通过程中,而造成这些冲突出现的深层次的隐性的文化冲突是源于不同宗教、不同价值观、不同的信仰等。本文所研究的高校中的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农村贫困生群体存在的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都市文化之间的冲突、少数民族群体间存在的民族文化冲突、外籍留学生群体间存在的文化冲突三个方面。(一)农村贫困生群体存在的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都市文化之间的冲突前文中,提及由于生存环境不同,群体产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精神理念等方面的结果都是不同的。因此,农村贫困生群体源于其先天生存条件或者较为落后、或者较为恶劣、或者条件缺失等情况,导致这部分群体对比都市学生群体在知识存量、个性素质、发展意向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而二十一世纪的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传授的同时,更侧重于学生的知识丰盈、个性完善、发展创新等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样的高校生存环境中,那些拥有丰富文化资本的家庭后代具有先天的优势,而拥有丰富文化资本的家庭一般都是来自都市的生存环境中。而来自较低阶层的农村贫困生,受制于客观条件的缺失与其父母自身价值观的限制,难以培养这部分群体除了分数外的兴趣与技能,当该群体来到丰富多彩的高校校园时滋生自卑的心理。与此同时,农村贫困生群体同时遭遇在与人交往方面的自卑。人与人的交往往往需要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一定的经济支撑与时间投资,新时期的校园文化更为关注时尚、各种品牌,生活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包括ktv、泡吧、生日派对生活等诸多“城市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2]。而来自农村的贫困生群体要融入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无疑是要放弃原有的文化,同时,如此生活是建立在良好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对于贫困生群体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之重,因此该群体在学习之余花更多的时间在兼职、勤工俭学上,进而渐渐和同学疏远,被同学忽视和遗忘,使他们的心理更加自卑。因此,在贫困生与都市人文化冲突的促使下,产生和加剧了贫困生群体的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二)少数民族群体间存在的民族文化冲突少数民族群体在高校中产生的文化冲突只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民族自我意识的冲突;二是跨文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冲突。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的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不同,统一民族或习俗相近的民族的同学容易走到一起,更加团结,甚至产生小团体、小圈子,为此热衷于本团体本圈子的活动而忽视或者不愿意参加大众活动,而更难以融入学校这一大群体。此外,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存在部分少数民族群体缺乏与辅导员、老师们的正常沟通,而陷入较为闭塞的小团体小圈子中,进一步拉大自己与同学之间的距离,强化了与校园的文化冲突。有学者提出,“文化传统局限性的影响与现代教育要求之间的冲突是形成民族差异的主要因素。”[3]少数民族学生在其特殊的具有特殊文化背景的生存环境中成长,受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此后变迁的文化环境中必然产生冲突和矛盾,这些都将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首要心理冲击。当他们生活在校园环境中时,这些差异显得更加明显和突出,随之其心理也变得尤其敏感,当遇见一些别人认为是“小事情”或者根本不以为的事情时,容易思想波动,甚至生发事端。(三)外籍留学生群体间存在的文化冲突外籍留学生,特别是来自欧洲、美洲、非洲等地的留学生,他们从小受比较直接、直观的文化形态的影响,与中国文化中倡导的含蓄思想有悖,导致他们常常误解留管人员或其他同学表达中的“要”或者“不要”。而留学生直接、直观的方式,也被同学或老师误认为是缺乏修养的表现[4]。包括在对学校的政策制度的理解方面,留学生往往会以其国内的行为习惯方式,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理解和执行,导致矛盾产生。在误解产生后,由于缺乏完整的人际关系链,有些留学生会以较为偏激的方式表现出来,导致文化冲突凸显化。因此,外籍留学生在中国校园内往往会表现出来的各种不适应症、挫折感等消极现象,乃至与他人或管理者发生矛盾,此时做好外籍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与创新显得尤其重要。三、在文化冲突情景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在文化冲突的情境下,从高校的角度要实施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策略,本文主要从拓展学生心理健康培养途径、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机制三个角度来论述。(一)拓展学生心理健康培养途径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最终目的在于使所有的学生在面对因为文化冲突而凸现出来的挫折、矛盾、误解等时,能够避免采用偏激的方式,而能够以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依靠清醒理智的思绪来分析情况,采取理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第一,发挥宿舍楼管的作用,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拥有健康的体魄。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个体的容忍度大小与个体的生理情况有着相关,一般来说生理条件更强的人往往比体弱多病的人更能承担起挫折[5]。高校的学生管理是统一管理制,可借助这一先天有利的条件,发挥楼管的重要作用,例如采用晨操、熄灯制度等统一培养宿舍学生,同时号召学生科学安排学习、休息、锻炼的时间,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第二,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次挫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虽然挫折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消极影响,但是但凡经历过一次挫折,在处理的过程中和挫折过去以后对于学生心理上和思想上教育结果却是单纯的思想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从此意义上讲,挫折对学生的心理也有积极方面的影响。换而言之,挫折既能够增强学生的情绪反应力量,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各方面的容忍力,提高其认知水平,最终通过这一过程吸取经验教训[5]。第三,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重视校园文化对于缓解甚至是解决高校中的文化冲突的积极作用。前文中提及,不同群体之间文化冲突的产生是源于其生存环境变化,因此建立起和谐统一的校园文化,可包纳多种文化,允许多种文化,不管是传统文化、各民族文化还是各国文化,共存的的校园文化,对于缓解文化冲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努力建设营造起的校园文化里,可考虑建立起特别的民族区、国别区等,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国别群体的行为习惯与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容易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宽松的、健康的、向上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变得积极开朗,从而提高心理素质。(二)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由于国内高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期还不长,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并不完善,因此,在文化冲突面前,高校显得特别棘手。第一,在高校内建立起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当前,多数高校的心理教育机构的现状是挂在学生处工作中或就业指导中心中。若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拥有独立的人事权与财务权,有利于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使得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6]。第二,加强招聘专业心理教育师,辅以健全的考核制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和科学性均很强的工作,对心理教育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性要求很高。而有的高校的心理健康师是兼职的,不够专业,同时数目也远远不够,可谓“供不应求”,并且这类人才短缺,因此,更是要从招聘上、考核上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放置于学校的一种常态工作的位置上来。(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机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机制的建立主要从两个方面介入,一是建立起高校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制度的辅助制度。若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学校的一项常态工作,那么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学生的共同参与配合。二是,建立起以学生为主题的心理健康维护网络。建立起这样的维护网络,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可将随时发生的不健康的心理信息上传,可随时求助于老师,问题可得到及时解决。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克服面子障碍,大胆提出自己的需求。四、结语学生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区域间的差别等因素导致了高校学生走到校园时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在这样多元文化同时存在的高校中,如果处理不当产生文化冲突,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必定会受到影响,本文在分析了文化冲突在高校中的几种表现形式以后,提出了高校心理教育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拓展学生心理健康培养途径;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机制,以期能够为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有所借鉴。参考文献:[1]c·伯恩,m·伯恩.文化的变异,杜杉杉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546.[2]吴燕华.文化资本的视角下探析农村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j].宜春学院学报.2010(5):77-78.[3]流沙河.流沙河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9.[4]鲁颖迪.文化冲突下高校留学生管理策略[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80-81.[5]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95,204-205.
本文标题:文化冲突论文:文化冲突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20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