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模型17育种方法的选择及其流程图的分辨1.下列关于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杂交育种中,一般从F2开始选种,因为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B.在单倍体育种中,常先筛选F1花粉类型再分别进行花药离体培养C.在多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诱变育种中,人工诱变能提高变异频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育种的相关知识。由于杂交育种要从F2才发生性状分离,开始出现所需要的表现型,所以从F2开始选种,A正确;在单倍体育种中,先对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长成植株后再进行筛选,B错误;在多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获得多倍体,C正确;在诱变育种中,人工诱变能提高变异的频率,大幅改良某些性状,可加速育种进程,D正确。本题选B。2.如图表示植物的五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1)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通过该方法获得优良性状是不容易的,其原因是。(2)上述育种过程中,哪两个过程所使用的方法相同?(填写字母),具体使用的方法为。(3)B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为确认该过程得到的植株是否为单倍体,可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观察的最佳时期为有丝分裂的期。(4)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和非糯性(G)、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利用上述育种方法培育玉米新品种,操作过程如下: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一种化学试剂)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EMS诱变等处理并培养,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若要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抗性糯性玉米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F1中选择表现为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答案】(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大多是有害的(2)C、F低温处理(或秋水仙素处理)(3)花药离体培养中(4)抗性非糯性3/16【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变异、育种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1)E为诱变育种,所运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大多是有害的,故通过基因突变的方式获得优良性状是不易的。(2)在上述育种过程中,C和F过程都是用低温处理或秋水仙素处理样本,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3)B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为有丝分裂的中期,因为此时染色体形态最固定,数目最清晰。(4)由丙的培育过程中知,丙为纯合子,丙的基因型为ttgg。乙与丙杂交,F1中既有抗性个性又有非抗个体,所以乙关于T、t的基因型为Tt;F1全为非糯性,所以乙关于G、g的基因型为GG,因此乙的基因型为TtGG。要培育抗性糯性玉米的新品种,需要从F1中选择抗性非糯性个体进行自交。由乙和丙的基因型可推测出F1中抗性非糯性的基因型为TtGg,其自交后代中抗性糯性个体(T_gg)占的比例为3/4×1/4=3/16。1.育种流程图的识别技巧(以二倍体为例)(1)过程A→B→C:有单倍体出现,涉及“花药离体培养”,属于单倍体育种。(2)过程E:产生新基因,涉及“基因突变”,属于诱变育种。(3)过程F:染色体组加倍,涉及“秋水仙素处理”或“低温处理”,属于多倍体育种。(4)过程G:涉及“外源基因导入”,属于基因工程育种。(5)过程A→D:涉及“杂交→自交→选优→连续自交→选纯(性状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2.根据基因型的变化判断图中所示育种方法的技巧(1)图中aabb×AABB①AaBb②AAbb的过程通常判断为杂交育种,它所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该过程会产生新的基因型。图中的①②分别为杂交和自交。(2)图中AaBb③Ab⑤AAbb的过程中因“Ab”的出现,判断为单倍体育种,它所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图中③⑤分别为花药离体培养和人工诱导染色体数加倍(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3)图中AABB④AaBB的过程中因“a”的出现,判断为诱变育种,它所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a”是突变产生的新基因。(4)图中AaBb⑥AAaaBBbb的过程中“基因都加倍”,判断为多倍体育种,它所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结果是染色体组成倍增加。(5)图中AABB⑦AABBC的过程中因“C”的出现,判断为基因工程育种,它所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结果是获得本物种没有的新基因、获得了新性状。3.根据育种材料及不同育种方法的特点选择育种方法的技巧当试题涉及育种方法的选择时,可从育种材料和方法特点的角度来确定:1.下列4种育种方法中,变异类型相同的是①用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②用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③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④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①用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②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③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④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A正确。本题选A。2.在红粒高秆的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优质小麦,欲获得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A.自交育种B.诱变育种C.人工嫁接D.单倍体育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由于不确定突变出来的白粒矮秆个体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也就不能确定此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只能进行自交,使之纯化,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自交或杂交育种,A正确;白粒矮秆性状已出现,不需要诱变育种,B错误;小麦一般无法用人工嫁接方法,C错误;单倍体育种技术要求高,D错误。本题选A。3.已知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利用红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四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1)以上四种育种实验都主要应用了的原理,培育中发生了脱分化的过程有。(2)用番茄植株的花粉随机进行有关实验,得到幼苗B直接移栽,发育成的番茄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如果植物体C仅是花粉两两随机融合得到的,则植物体C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3)图中大部分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最少,要保证植物体B可以用于生产,培育中④过程可使用处理幼苗。(4)图中植物体少数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最多,培育该植物体的过程称为育种法,植物体D能表现出两个亲本的一些性状,根本原因是。(5)植物体A只表现红果多室,原因是。【答案】(1)植物细胞全能性①③⑤⑥(2)Ym或ym无果YYmm∶Yymm∶yymm=1∶2∶1(3)花粉和幼苗B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或适当低温(4)D多倍体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5)该培育过程中只进行了有丝分裂,且没发生基因突变,完全保持了亲本的遗传性状【解析】(1)图中四种育种方法都采用离体的植物细胞进行育种,运用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理,离体植物细胞的培育都必须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过程中会发生脱分化,即①③⑤⑥。(2)红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基因型及其比例是Ym∶ym=1∶1,故花粉苗直接发育成的番茄植株的基因型是Ym或ym,但单倍体高度不育,表现型为无果实;而植物体C仅是花粉两两随机融合得到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YYmm∶Yymm∶yymm=1∶2∶1。(3)育种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减少的是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及花粉幼苗B。花粉苗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可以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或适当低温处理使之成为二倍体。(4)植物体D是由番茄体细胞和马铃薯体细胞融合培育而来的,其染色体数量是两个物种亲本的染色体数量之和,有丝分裂中少数细胞染色体暂时加倍,数量最多。性状表现相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相同,植物体D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故能表现出两个亲本的一些性状。(5)植物体A的形成过程中没发生减数分裂,只进行了有丝分裂,没有基因重组,没发生基因突变,故完全表现亲本红果多室的性状。1.下列有关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空育种能培育出新物种B.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分离C.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获得纯合单倍体的年限D.三倍体无子西瓜通过无性生殖能保持无子性状2.通过诱变育种培育的是A.三倍体无子西瓜B.青霉素高产菌株C.二倍体无子番茄D.八倍体小黑麦3.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可获得单倍体植株B.杂交育种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C.三倍体无子西瓜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D.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可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4.某农科所通过如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出了高品质的儒性小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过程能提髙突变频率,从而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c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C.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D.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率5.下列关于育种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工诱变与自然突变相比,突变频率较高,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C.多倍体育种培育无子西瓜时,染色体数目从4N-3N的过程不需要使用秋水仙素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利用单倍体育种获得纯合子,要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萌发的种子6.小麦的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抗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如图所示为培育矮茎抗病优良品种的流程,其中高茎抗病亲本植株为纯合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过程可能会出现两种基因重组B.图中②过程的原理是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C.图中③过程常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D.图中④过程淘汰的个体也能稳定遗传7.染色体部分缺失在育种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如图所示为育种专家对棉花品种的培育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太空育种依据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B.粉红棉M的出现是染色体缺失的结果C.深红棉S与白色棉N杂交产生深红棉的概率为1/4D.粉红棉M自交产生白色棉N的概率为1/48.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组和B组都利用了杂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B.A组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Ⅰ可以用于生产的占1/3C.B组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Ⅱ可以直接用于生产D.C组需大量处理高秆抗病植株才有可能获得矮秆抗病植株9.针对下列五种育种方法的分析中,错误的是①古代的选择育种②杂交育种③诱变育种④单倍体育种⑤基因工程育种A.①②两种育种方法共有的缺点是育种周期长B.②⑤两种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C.③④两种育种方法均可缩短育种周期D.③⑤均可按人的意愿定向地改变生物性状10.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1/4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相应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11.如图表示利用某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品种⑥的几种方法,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Ⅵ过程是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萌发的种子B.培育品种⑥最简单的过程是Ⅰ→ⅤC.通过Ⅲ→Ⅵ过程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通过Ⅱ→Ⅳ过程育种最不容易达到目的12.假设a、B为小麦的优良基因,现有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实验小组用不同方
本文标题:模型17-育种方法的选择及其流程图的分辨-备战2018年高考生物之模型解题法(原卷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228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