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内蒙古赤峰物理(含解析)
2014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分)(2014•赤峰)下列有关物理学家和他的主要贡献,说法正确的是()A.托里拆利﹣﹣﹣测出大气压的值B.阿基米德﹣﹣﹣光的色散现象C.牛顿﹣﹣﹣杠杆原理D.奥斯特﹣﹣﹣电磁感应现象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根据对物理学史及科学家主要贡献的掌握分析答题.解答:解:A、托里拆利﹣﹣﹣测出大气压的值,故A正确;B、阿基米德得出了阿基米德原理,可以用来求浮力,故B错误;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出了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是牛顿总结出的,故C错误;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物理学家以及这些科学家对物理学所做的贡献,考查了学生的记忆能力.2.(3分)(2014•赤峰)在物理学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明显不正确的是()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B.人的正常体温约39℃C.课桌的高度约80cmD.[来源:学科网]人的步行速度约1.1m/s考点:质量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解答:解: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所以A符合实际情况;B、人的正常体温约37℃左右,所以B不符合实际情况;C、课桌的高度约80cm,所以C符合实际情况;D、人的不行速度约1.1m/s,所以D符合实际情况.故选B.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3.(3分)(2014•赤峰)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B.噪声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C.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A、听到声音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发声体、声音传播的介质、健康的耳朵.B、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C、“禁止鸣笛”是从阻止噪声产生的角度控制噪声的;D、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解答:解:A、想听到声音,即必须有声源(频率在20~20000Hz)和声音传播所需要的介质,同时还有健康的耳朵,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也是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禁止鸣笛”是从防止噪声产生角度控制噪声的,故C错误;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综合应用,注意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传声介质、听觉器官.要想听到声音,三者缺一不可.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4.(3分)(2014•赤峰)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剪刀中,正确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B.C.D.考点:杠杆的分类.专题:简单机械.分析:结合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解答:解:A、A图中的剪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B、B图中的剪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C、C图中的剪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D、D图中的剪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5.(3分)(2014•赤峰)在寒冷的冬天,以下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A.树枝上形成的“雾凇”B.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C.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D.雪花在脸上变成水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然后与题目要求相对应从而确定答案.解答:解:A、树枝上形成的“雾凇”,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A不符合题意;B、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一种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C、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是雪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C符合题意;D、雪花在脸上变成水,是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物态变化与理论联系起来是解决此题的关键.6.(3分)(2014•赤峰)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解答:解:A、王亚平在水球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B、“倒影”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故B错误;C、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D、透过水球看到倒影,说明凸透镜成实像,当王亚平向后远离“水球”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即“倒影”会变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以及物距、像距和像之间的关系,难易程度适中.7.(3分)(2014•赤峰)某同学用嘴靠近小瓶瓶口吸了一口气,空瓶就“挂”在嘴唇上,原因是()A.唾液把瓶粘住了B.瓶内气压变小了C.瓶外气压减小了D.瓶子重力减小了考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专题: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例子有很多,如:用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活塞式抽水机抽水,将吸盘挂钩吸在玻璃上等;这些例子中的“吸”、“抽”其实不准确,应该是“压”,如用吸管吸饮料,实际上是人将吸管中的空气吸出,管内外气压差增大,大气压将饮料压入口中的.解答:解:(1)唾液的性质和水相近,几乎没有粘性,粘不住小瓶,所以A不合题意;(2)用嘴对一小空瓶吸一口气,使瓶内气体变少,气压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小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在了嘴唇上,故B错误、C正确;(3)在此过程中瓶子的质量不变,则瓶子重力不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大气压的存在即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有关大气压的很多实例中,所谓的“吸”其实都是大气压的“压”在起作用.8.(3分)(2014•赤峰)如图所示的做法中符合安全原则的是()A.雷天站在大树下避雨B.用手指触碰插座的插孔C.用湿抹布擦发光的灯泡D.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考点:安全用电原则.分析:从安全用电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触电有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两种.解答:解:A、雷雨天里,大树也是很好的导体,电流会沿大树传到大地,所以雷雨天千万不要在大树下避雨,故A错;B、小孩用手指直接插入插座的孔内,直接接触火线而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故B错;C、因为湿抹布是导体,当用湿抹布接触带电体时,可能会使电源通过人体与大地形成通路,使人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故C错;D、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都使用三孔插座,是由于这些用电器的外壳是金属,金属是导体,当用电器漏电时,会使金属外壳带电,若接上地线,电流就通过地线,流入大地,而防止了触电事故的发生,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特别注意水容易导电,不要把衣服挂在电线上和用湿手拨开关,雷雨时不要在树下避雨.9.(3分)(2014•赤峰)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滑轮组,它们吊起的重物都是G,所用滑轮的规格相同,不计绳重与摩擦,当重物匀速上升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其中的定滑轮为参照物,重物是静止的B.甲滑轮组比乙滑轮组更省力C.重物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D.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一样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专题:简单机械.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2)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物体的重,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据此分析计算.(3)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4)根据η=×100%分析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解答:解:A、以其中的定滑轮为参照物,两图中重物相对于定滑轮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故以其中的定滑轮为参照物,重物是运动的,故A错误;B、甲滑轮组拉力F甲=G,乙滑轮组F乙=G,故甲滑轮组比乙滑轮组更省力,故B正确;C、当重物匀速上升时,质量和速度都没有改变,故重物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故C错误;D、因它们吊起的重物都是G,所用滑轮的规格相同,不计绳重与摩擦,所以有用功W=Gh,都相同,甲的总功W甲=(G+G动)×3h,乙的总功W乙=(G+G动)×2h,由η=×100%可知,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样.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涉及到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机械效率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10.(3分)(2014•赤峰)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灯L熄灭,有一个电表示数变小,另一个电表示数变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阻R断路B.电阻R短路C.灯L断路D.灯L短路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专题:电流和电路.分析:由图可知R与灯泡L串联,电压表测量R两端的电压;由电路中两表示数的变化可知故障的可能性,则由讨论可得结果.解答:解:两表一个示数变大,另一示数变小有两种可能:①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则应该是电路中电阻R局部短路,导致总电阻变小,电压表的示数为零,而灯泡中电流增大,即灯泡变亮,而已知灯泡熄灭,所以此可能不存在;②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则应该是电路中电阻R断路,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值,此时电路中电流为零,灯泡熄灭.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电路故障分析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电路,并且全面考虑题目中出现的可能性.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11.(4分)(2014•赤峰)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振动而产生的,如果在看到闪电后4秒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1360米(声速取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2)由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时间,利用s=vt可计算出闪电处距人的距离.解答:解:(1)不同的云团放电时就会引起空气的剧烈振动而发出雷声;(2)由v=可得,闪电处距人的距离是:s=vt=340m/s×4s=1360m;故答案为:振动;136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距离的计算,都属于基础知识.12.(4分)(2014•赤峰)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米.若该同学查出患有近视眼病,她应佩戴适当度数的凹透镜制作的眼镜矫正视力.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距等于物距分析解答第一空;(2)近视眼看不清远
本文标题:内蒙古赤峰物理(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235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