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描述翻译研究的发展:描述翻译研究的思想发轫于上个世纪50年代。1953年,约翰·麦克法兰(JohnMacFarlane)1972年,霍尔姆斯(JamesHolmes)在其论文《翻译研究的名与实》中提出了令翻译研究界振聋发聩的翻译研究图谱,并在其中确立了“描述”性研究在翻译研究中的中心地位。而在图里(GideonToury)发表了系统勾画描述翻译研究方法论和研究重点及框架的《描述翻译学及其他》一书之后,描述性翻译研究逐渐开始了对长期以来占据翻译研究中心地位的规范性研究的“抢班夺权”,“描述”成为了翻译研究中的新趋向。詹姆斯·霍尔姆斯詹姆斯·霍尔姆斯(1924-1986)是美籍荷兰学者,英-荷诗歌的杰出翻译家,长期在阿姆斯特丹大学工作。他的主要论文都收在他去世后人们为他整理的集子《文学翻译和翻译学论文集》(1988)里。其论著《翻译研究的名与实》(1972)被认为是翻译研究派的成立宣言,是翻译研究派的奠基之作。主要对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名称、性质、研究领域、问题置以及学科范围提出了创建性意见。他还提出了翻译研究这一新领域涉及的范围及结构模式,认为该研究方法是以经验为依据的实践,研究的对象是在某一特定文化中出现的译文。他最终认为“Translationstududies”(翻译学)是术语中最适合的名称。性质:实证学科研究范围:面向产品的研究面向功能的研究描述翻学(descruotuvetraslationstudies,DTS)纯翻译研究面向过程的研究理论翻译研究终极目标普遍翻译理论(theoreticaltranslationstudies,ThTs)翻译教学应用翻译研究翻译政策翻译批评特定媒介理论特定区域理论特定层次理论部分翻译理论构成普遍翻译理论特定文类(或语类的)理论特定时代的理论特定问题的理论描述翻译学:描述现实生活中翻译这一特殊现象;理论翻译研究,运用描述翻译研究的结果,结合有关领域和学科的信息,推演出原则、理论、模式,以解释和预测翻译现象。霍尔姆斯认为,从宽泛意义上说,翻译理论家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种充分而全面的理论,以解释和预测与翻译作品相关的所有现象。面向产品的研究:以译作为出发点以作品为中心进行实际翻译描述面向功能的研究:以功能为出发点就要表明文化因素对译文读者接受力的影响面向过程的研究:以过程为出发点则注重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思维的发展情况描述翻译研究、理论翻译研究和应用翻译研究这三者关系是辩证的,翻译描述提供基本数据,翻译理论在这些数据上建立,其中一个分支为另外两个分支提供材料,又利用男外两者接下来所提供的发现。一、例如,没有描述研究和应用研究所提供的翔实具体的数据,翻译理论就不可能成立;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最初你至省要有一个直观的理论假设,才能开始另外两个领域的研究。霍姆斯比较强调对翻译过程的描述。?他的描述性翻译理论的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作品中所指性质的改变。霍姆斯认为翻译对象并不是原文所指的客观世界中某一件具体事物,而是原文的语言构成。翻译语言有别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他借用巴特(RolandBarthes)的文学分类法:1)诗歌、小说、戏剧类,反映的是具体事物及现象;2)文学类,描述的不是客观世界,而是其他人提出的语言构成,是对评价的再评价(Barthes,1964:126)他还借用了“元语言(meta-language)这一术语,并将其意义从专指文学评论扩展到多种元文学形式(meta-literaryforms),而诗歌翻译仅是其中一种。霍姆斯指出诗歌翻译有加紧于其他形式的评论和元语言。它一方面是一种元文学对另一作品的评价和阐释,另一方面自身又形成一个新的有自己文学性的元文学集合。因此这种特殊文学形式既反映原文又是自成我创作,具有元文学和文学的双重性。以些为基础的翻译研究注重的不再是对等和所指等问题,而是分析译文作为第二作品在原文的文学标准符号系统中与原文作品的关系,惟及译文作为新作品与译文化标准符号系统的关系。与传统翻译理论相比,霍姆斯描述翻译过程的方法又表现另一变化。那就是他力求通过描述各种各样的翻译方法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使用情况来寻求对某一符号类型翻译的更好理解。他把翻译分为四类:1)形式相似,尽管完全一样的形式不可能,相似的形式却是可能的;2)功能相似,在译文语言标准中找到类似功能,创造出能产生相似效果的开式;3)内容衍生,在译文语言中保持原文意义及特定表达形式;4)形式异常,出于某些特殊原因有意只保留与原文尽可能省的相同之处。霍姆斯认为四种类型同等重要。翻译是译者进行抉择的过程,译者可根据四种翻译法的不同性质在翻译中做出选择。一旦做出最初的抉择,翻译就形成了自己的规则,能为译者提供一些可能的翻译法,同时也排除了另一些翻译法,因此最初的抉择将决定下步的抉择。他还认为翻译无对错优劣之分,仅有差异而已。这些差异一方面源于译者的诗学水平,另一方面也源于译者最初的选择和两种语言的关系。同一原文,有多少个译者就有多少种译文。其它:所谓描写翻译理论,用MariaTymoczko的话来说,就是:“描写性翻译研究在研究翻译的过程、产物、以及功能的时候,把翻译放在时代之中去研究。广而言之,是把翻译放到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文化之中去研究”Descriptivetranslationstudies-whentheyattendtoprocess,product,andfunction-settranslationpracticesintimeand,thusbyextension,inpolitics,ideology,economics,culture.相对于规范性的翻译理论,描写性翻译理论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宽容。描写学派还可以为繁荣翻译实践、丰富翻译手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比如,汉诗英译中韵律与内容的矛盾如何处理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翻译界。以前,大概(只)有两种办法,一是如ArthurWaley那样,保留内容舍弃韵脚;一是如许渊冲那样,保留韵脚而部分舍弃内容(当然,许教授对这个说法不会接受,他会认为自己译出了原诗的“意美”)。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两者是不可兼顾的,但是,从来没有人加以承认,从而大胆地只保留语音(包括韵脚)而完全放弃内容。随着描写学派的问世,竟然真的出现了所谓的语音翻译(phonetictranslation).如下例;原诗选自Alice'sAdventuresinWonderlandHumptyDumptysatonawall,HumptyDumptyhadagreatfall,AlltheKing'shorsesandalltheking'smen,Couldn'tputHumpty(Dumpty)togetheragain.法语译文:Unpetitd'unpetitS'etonneauxHallsUnpetitd'unpetitAh!DegretefallentIndolentquinesortcessIndolentquinesemeneQu'importeunpetitd'unpetitToutGaideReguenne.这种翻译,只顾及原文的音位,而把其它的因素,包括与忠实密不可分的内容统统抛到了一边。人们之所以会想到这种被称为“语音翻译”的翻译手段,首先是因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根据描写学派的翻译不完整性的理论,要同时保留原文的韵脚又要完整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在理论上讲是不可能的。很显然,没有理论的指导,就不可能出现这种翻译手段。赵元任在翻译同篇小说的另一首诗歌时,用了字位翻译法,生造出了许多汉字,去翻译原文中的许多生造出的英文单词。Y可以说他的译法与上面的译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赵译在描写学派盛行之前,反映出赵先生的天才。初读赵译,常有“这也是翻译吗”的困惑。如今学了描写翻译学派理论再读赵译,觉得完全符合描写学派的要求,实在是生花妙译。同时也深深感到翻译的手段、研究翻译的天地其实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多得多也要开阔得多。描写译学主要针对传统译学强调原文跟译文的对等关系,而忽略译文跟译语读者和译语文化之间的关系而提出来的(何元建,卫志强,1998:17-28)描写译学的理论研究是为了建立一个解释和预测翻译过程及译文篇章结构与功能的原则参照体系(引自张小波2001)。霍姆斯所提出的描写翻译学框架为翻译学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使翻译研究更加注重描写性,为后来出现的描写翻译学派奠定了思想基础翻译理论的前景《翻译理论的未来:若干论点》(TheFutureofTransla-tionTheory:AHandfulofTheses)不是一篇普通的论文,霍尔姆斯罗列了未来翻译研究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创建综合性翻译理论的一个主要障碍是不同领域的学者特别是语言学派和文学学派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一些研究者惯于把个人或本国的或者某一阶段的规范当作翻译的普遍规则;五十年代以来语言学翻译理论似乎进入了死胡同,研究者拘泥于词、词组或句子层次上,根本不考虑语境,而要建立综合性翻译理论必须突破以语句为上限的语言学研究方法。霍尔姆斯认为要创建真正具有科学性的综合性翻译理论需要文本研究、语言学(尤其是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文学研究、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各领域专家协调工作,还需要消除国家和语言之间的障碍,促进国际性学术交流,作为翻译家的霍尔姆斯还特别强调有实践经验的翻译家参与创建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伊塔玛·埃文—佐哈尔伊塔玛·埃文—佐哈尔(ItamarEven-Zohar)是以色列台拉维夫大学文化研究学院教授。他的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研究文化学派起到了理论奠基的作用。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也大量借鉴了晚期俄国形式主义思想,传统上的翻译文学始终处于边缘地位,极少受到文学研究者和文学史家的重视。佐哈尔打破这一观念,阐释了翻译文学在文学系统中的地位什么时候处于边缘、什么时候处于中心的论题,以及翻译的对策要根据翻译文学的地位而定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多元系统”(polysystem)这一术语,意指某一特定文化里的各种文学系统的聚合,从诗这样“高级的”、或者说“经典的”形式(如具有革新意义的诗),到“低级的”、或者说“非经典的”形式(如儿童文学、通俗小说等)。埃氏多元系统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把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具体地说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视作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而且,这个系统也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而是一个由不同成分组成的、开放的结构,也即是一个由若干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的多元系统。在这个多元系统里,各个系统“互相交叉,部分重叠,在同一时间内各有不同的项目可供选择,却又互相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运作。佐哈尔认为,翻译文学在文学系统中的位置是可变的,要视译语文学多元系统的特征所决定的。分为三种情况:1)当某种文学系统还没有明确成型,还处于“幼嫩”的、形成之中的阶段;2)当文学处于“边缘”(在相互联系的各国文学当中)或“弱势”地位,或两种情况兼而有之;3)当文学中出现了转折点、危机,或文学真空的情况。当原来的文学系统处于强势,发展完备的时候,便无须依赖翻译来输入外来元素,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就会处于次要的地位。图瑞提出的描述翻译学以规范为基础,以法则为导向,其目的在于借助源语与译语文本对比析出规约翻译行为的普遍法则。翻译文学在整个系统的位置是可变的,因为翻译文学本身是有层次的。在这个整体里各个系统的地位并不平等,它们有的处于中心,有的处于边缘。与此同时,它们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永无休止的斗争:处于中心的系统有可能被驱逐到边缘,而处于边缘的系统也有可能攻占中心位置。翻译文学的地位的变化会带来翻译规范、翻译行为和翻译政策的变化。中心异化描述性概念(由特定历史文化条件决定)边缘归化多元系统论对文化和历史文化因素的强调,扩大了翻译学的研究范围,令翻译研究摆脱了应用导向,提高翻译研究的理论性和学术性。佐哈尔首次把翻译文学列入整个文学系统里面,强调了翻译对文学发展的重大作用,提高了翻译文学在整个文学系统的地位。吉迪恩·图瑞吉迪恩·图瑞(Gideon
本文标题:描述翻译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28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