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长征精神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PPT模板
(1936-2018)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周年XX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XX周年,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也留下了历久弥新的长征精神。我们今天纪念长征,不仅要缅怀先烈,更要不忘初心,传承好、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继续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线路图前言目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XX周年长征中的重要会议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中的重要战役不忘初心,弘扬长征精神红军长征的介绍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红军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1考虑重开革命新局面,中共中央主动进行战略转移2原来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被打破,局部长征最终演变成整个主力红军的长征3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成为直接影响长征决策、进程和方向的重大因素4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敌人实力强大,二是我党犯了错误。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五次“围剿”。“围剿”的政策是“堡垒推进,步步为营”。为此,蒋介石在庐山组建了一个军官训练团,聘请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军事教官组成军事顾问团,专门讲授“围剿”红军的战术和技术,同时筹措经费购置大批军火。随着战局的发展,国民党军队逐步占领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大部分地区。原因1敌人实力强大原因2我党犯了错误红军为什么要长征?这个时期,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我们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他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否认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要求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路线,主张攻打中心城市,以实现革命在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同时,“左”倾教条主义在组织上主要表现为“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军事上则是军事冒险主义。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左”倾领导者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使红军在战略上完全陷入被动。当时红军的战法是“堡垒战、阵地战与短促突击”,和优势敌人拼消耗。这种打法只有军事实力对等的情况下才有效。蒋介石集全国的财力和军力于一身,而中央红军只有不到10万人,加上苏区财力物力有限,劣势显而易见。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失败,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我们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红军为什么要长征?考虑重开革命新局面中共中央主动进行战略转移在粉碎敌人“围剿”已经没有可能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在1934年5月提出了战略转移的设想,并报告了共产国际。共产国际回电,对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持暧昧态度,不说让走,也不说不让走。但即使如此,中共中央还是派出了红七军团远征,目的是调动牵制包围苏区的敌人,但由于兵力太少而没有达到目的。随后,又派红六军团撤离湘赣根据地,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合。这样做有调动敌人的意图,也有为中央红军转移探路的考量。红六军团后来和红二军团会师,联合行动。由于中共中央执行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使得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围剿”下处境十分艰难。于是,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主动撤离中央苏区,前往湘西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师,重建革命根据地,重开革命新局面。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原来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被打破局部长征最终演变成整个主力红军的长征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可是,其他各地红军并没有失败,为什么也要进行长征呢?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使其他各地红军受到国民党军越来越大的压力,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当其冲。在这些根据地当中,除了中央苏区之外,比较稳定的就是川陕根据地。张国焘确实担心自己成为国民党军“围剿”的下一个中心。他撤出来和红一方面军会合,也是为了“大树底下好乘凉”。但他没有想到中央红军损失那么惨重,这也是他野心膨胀的重要因素。另外,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敌情严重,创建和保存革命根据地十分困难;红二十五军转移也是由于国民党军加强了对鄂豫皖地区的“清剿”,坚持当地革命斗争已十分困难。因此,各地红军相继长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打破了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成为直接影响长征决策、进程和方向的重大因素“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开始,“华北事变”则是日本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奏。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但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直接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加快了其侵略步伐。中国共产党人绝不会坐视中华民族的沦亡,红军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站在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线。在长征开始前和开始后,中共中央先后组织了两支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这个时期党的宣言和文件中,更是把“抗日”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伟大情怀和责任担当,所以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仍然能够实现两个联系:即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和政治上的战略转变密切联系起来,把红军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联系起来。抗日救亡,是一个已经存在的,对红军长征必然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红军长征的介绍红军长征的介绍从1934年10月转移开始,到1936年10月胜利会师,两万五千里长征让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走出了反“围剿”失败的阴影,保存和锻炼了革命骨干力量。长征路上播下了无数革命的种子,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红军长征图红军长征的介绍1934年10月10日晚,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红色首都瑞金挤满了十里八村的群众,他们是赶着为即将转移的红军送行的,队伍里有他们的儿子、丈夫和兄弟。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军长征的介绍1933年9月,蒋介石亲临南昌,拥兵百万对红色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失去了毛泽东正确领导的工农红军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全线出击,与敌人优势兵力展开血战。一年下来,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来保存剩余的革命力量。1934年10月21日到12月1日的一个多月间,中央红军接连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队伍从出征时的八万多锐减到三万。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长征的介绍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了遵义城。中国革命的命运在这里发生了转变。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举行了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共产党。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介绍而就在此时,1000公里之外的南昌行营里蒋介石正指挥几十万大军,准备在川黔边地区围歼中央红军。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XX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平均每天都要打一场硬仗,红军战士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红军长征的介绍1935年6月至8月间,红军翻越了皑皑雪山,走向了满是沼泽的若尔盖草地。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究竟有多少年轻的躯体被白雪覆盖,有多少对未来的憧憬被沼泽淹没。没有姓名的墓碑面朝南方,望着他们遥远的家乡和一路拼杀过来的万水千山。红军翻越雪山飞夺泸定桥红军长征的介绍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至此胜利结束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扎西会议会理会议两河口会议芦花会议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巴西会议俄界会议榜罗镇会议吴起镇会议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通道会议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当时,博古和李德等领导者的战略意图是:从南线突破封锁线,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建新的根据地。蒋介石很快判明了红军的意图,沿途布下重兵围追堵截。红军虽然突破了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损失惨重,如继续北上湘西,很可能会全军覆没。12月,中央军委临时决定在湖南通道县城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极力说服博古等主要领导人,建议放弃原定的会合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周恩来等大多数人赞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次会议虽然通过了毛泽东的建议,但由于意见不统一,所以未能对战略转移的大方向作出决定。黎平会议1934年12月18日,中央红军占领了贵州黎平并召开会议。会议讨论了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与会的大多数同志肯定了毛泽东的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转到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区创建新的苏区。这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战略方针的第一次重大调整,避免了党和红军覆灭的危险。猴场会议黎平会议后,李德、博古仍固执地坚持再入湘西的计划。1934年12月下旬,蒋介石得知红军要向乌江南岸前进,急忙改变兵力部署,以图阻止红军。因此,党中央在红军到达贵州瓮安县猴场的当天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再次否定了李德等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重申了黎平会议的决定,这就基本上结束了李德和博古对红军的军事指挥,初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通道会议旧址猴场会议会址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扎西会议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根据中央政治局的决定,开始向川北进军,渡过赤水河,准备渡长江北上。这时,蒋介石调集重兵,企图堵击红军于川江南岸地区。由于敌情的变化,红军转进云南境内的扎西地区。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2月5日至9日,在扎西境内连续召开会议。会议讨论了红军的战略方针问题。扎西会议解决了遵义会议来不及解决的调整领导班子、缩编红军、确定新的战略方针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并发展了遵义会议决议的成果。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起点。长征中的重要会议会理会议红军到达四川会理后,一些战士在思想上和凝聚力上出现了问题。同时,党内和军队内的一些同志造谣说毛泽东同志的指挥也不行了,要求撤换领导。为了总结遵义会议以来的战略方针,统一认识,1935年5月12日,党中央在会理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毛泽东正确分析了遵义会议以来的情况,对取得的成绩和胜利作了充分肯定。同时,对于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和意见,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彭德怀、周恩来等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会理会议统一了红军的思想,凝聚了力量,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和军队的领导地位。两河口会议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一军团二师四团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在四川懋功达维地区胜利会师。中央红军会师后改称为第一方面军。一、四方面军会合前后,在四方面军工作的中央代表张国焘,对当时政治形势的认识上同党中央存在着分歧。为了统一战略思想,党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6月26日在两河口举行会议。两河口会议通过了周恩来关于目前战略方针问题的报告,制定了红军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建立以甘南为中心的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战略总方针。经过讨论,张国焘勉强同意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多数人的意见。两河口会议为一、四方面军指明了深入发展革命运动的正确方向。芦花会议为了增强一、四方面军的团结和相互信任,进一步统一两大主力红军的行动,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7月21日至22日在四川黑水县芦花村举行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总结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到川陕根据地这段历史的经验教训。期间,中央军委决定组建“前敌总指挥部”,以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兼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兼前敌总指挥,陈昌浩兼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芦花会议全面总结了四方面军的历史经验,一、四方面军领导人在会上开诚布公地交换了意见,这对于增进一、四方面军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团结,统一部队的组织与指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长征中的重要会议巴西会议1935年8月底,右路军到达了四川的巴西一带,等待与左路军会合。但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后,拒不与右路军会合。9月9日,张国焘给陈昌浩发去密电,大意是命陈昌浩率领右路军立即南下,并提出“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危害党
本文标题:长征精神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PPT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29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