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 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综合能力第五篇
中腾建华教育火题库主要内容:第一章消防安全管理概述第二章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第三章社会单位消防宣传与教育培训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第五章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第六章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管理第五篇消防安全管理第一章消防安全管理概述 消防安全管理性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特征:全方位性、全天候性、全过程性、全员性、强制性。第二节消防安全管理的性质和特性消防安全管理的要素包括主体、对象、依据、原理、方法、目标等六大方面。一、消防安全管理的主体从《消防法》确定的我国消防工作的原则,即“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这四者都是消防工作的主体,是消防安全管理活动的主体。第三节消防安全管理的要素二、消防安全管理的对象人、财、物、信息、时间、事务等六个方面,即消防安全管理资源。三、消防安全管理的依据法律政策依据和规章制度依据。四、消防安全管理的原则(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二)依靠群众的原则(三)依法管理的原则(四)科学管理的原则(五)综合治理的原则五、消防安全管理的方法(一)基本方法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行政方法、法律方法、行为激励方法、咨询顾问方法、经济奖励方法、宣传教育方法及舆论监督方法等。(二)技术方法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方法、事故树分析方法及消防安全状况评估方法等。六、消防安全管理的目标在使用功能、运转时间等方面都正常的条件下,只要是火灾发生的频率和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或社会公众所能容许的限度。第二章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界定标准(一)商场(市场)、宾馆(饭店)、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1)建筑面积在1000m2(含本数,下同)以上且经营可燃商品的商场(商店、市场)。2)客房数在50间以上的(旅馆、饭店)。3)公共的体育场(馆)、会堂。4)建筑面积在200m2以上的公共娱乐场所。第一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二)医院、养老院和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三)国家机关(四)广播、电视和邮政、通信枢纽(五)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候车厅、候船厅的建筑面积在500m2以上的客运车站和客运码头。(六)公共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档案馆以及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在2000m2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展览馆。(七)发电厂(站)和电网经营企业(八)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生产、充装、储存、供应、销售单位1)生产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2)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灌装站、调压站。3)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专用仓库(堆场、储罐场所)。4)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专业运输单位。5)营业性汽车加油站、加气站,液化石油气供应站(换瓶站)。6)经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化工商店(由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确定)。(九)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生产车间员工在100人以上的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十)重要的科研单位界定标准由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十一)高层公共建筑、地下铁道、地下观光隧道,粮、棉、木材、百货等物资仓库和堆场重点工程的施工现场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界定程序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界定程序包括申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报备案)、核定、告知、公告等步骤。其中告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落实本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管理归口部门要切实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职责,做好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一、消防安全组织消防安全组织由消防安全委员会或消防工作领导小组、消防安全归口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组成。二、消防安全职责(一)单位消防安全职责1.管理职责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订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第二节消防安全组织和职责2)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3)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4)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5)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单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确保消防安全。6)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2.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职责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了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之外,同时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1)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2)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3)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4)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不断完善预案。(二)各类人员职责消防安全组织人员基本分为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部门消防安全负责人等(志愿消防队)。1.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1)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2)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3)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4)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5)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6)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7)组织制订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2.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1)拟定年度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2)组织制订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落实。3)拟定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4)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5)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6)组织管理专职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7)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8)完成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3.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职贡1)掌握消防法律法规,了解本单位消防安全状况,及时向上级报告。2)提请确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提出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措施的建议。3)实施日常防火检查、巡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措施。4)管理、维护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5)组织开展消防宣传,对全体员工进行教育培训。6)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演练。7)记录有关消防工作的开展情况,完善消防档案。8)完成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一、消防安全制度的种类和主要内容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主要包括: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专职(志愿)消防队的组织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包括防雷、防静电);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内容。第三节消防安全制度和落实二、单位消防安全制度的落实(一)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二)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巡查,消除火灾隐患(三)组织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四)开展灭火和疏散逃生演练(五)建立健全消防档案(六)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三项”报告备案制度1)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备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依法确定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员、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等,自确定或变更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备案。2)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报告备案。设有建筑消防设施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功能检测。3)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报告备案。针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每月组织一次自我评估。一、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确定1)容易发生火灾的部位。如化工生产车间、油漆、烘烤、熬炼、木工、电焊气割操作间;化验室、汽车库、化学危险品仓库;易燃、可燃液体储罐,可燃、助燃气体钢瓶仓库和储罐,液化石油气瓶或储罐;氧气站,乙炔站,氢气站;易燃的建筑群等。第四节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确定和管理2)发生火灾后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如与火灾扑救密切相关的变配电站(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等3)性质重要、发生事故影响全局的部位。如发电站,变配电站(室),通信设备机房,生产总控制室,电子计算机房,锅炉房,档案室,资料、贵重物品和重要历史文献收藏室等。4)财产集中的部位。5)人员集中的部位。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一)制度管理(二)立牌管理每个消防重点部位都必须设立“消防重点部位”指示牌、“禁止烟火”警告牌和消防安全管理牌。(三)教育管理(四)档案管理消防重点部位的档案管理要做到“四个一”,即:一制度(消防重点部位防火安全制度),一表(重点部位工作人员登记表)、一图(消防重点部位基本情况照片成册图)一计划(消防重点部位灭火施救计划)。(五)日常管理(六)应急备战管理一、火灾隐患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火灾隐患:1)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或者灭火救援行动,不能立即改正的。2)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功能的。3)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容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的。4)在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不能立即改正的。5)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影响公共安全的。6)其他可能增加火灾实质危险性或者危害性的情形。第五节火灾隐患及重大火灾隐患的判定二、重大火灾隐患(一)下列任一种情况可不判定为重大火灾隐患1)可以立即整改的。2)因国家标准修订引起的(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除外)。3)对重大火灾隐患依法进行了消防技术论证,并已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的。4)发生火灾不足以导致火灾事故或严重社会影响的。(二)重大火灾隐患直接判定1)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储罐区,未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2)甲、乙类厂房设置在建筑的地下、半地下室。3)甲、乙类厂房与人员密集场所或住宅、宿舍混合设置在同一建筑内。4)公共娱乐场所、商店、地下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楼梯间的设置形式及数量不符合规定。5)旅馆、公共娱乐场所、商店、地下人员密集场所未按规定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6)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储罐(区)未按规定设置固定灭火、冷却设施。(三)重大火灾隐患的判定要素1.总平面布置1)未按规定设置消防车道或消防车道被堵塞、占用。2)建筑之间的既有防火间距被占用。3)城市建成区内的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储量达到或超过GB-50156对一级站的规定。4)丙类厂房或丙类仓库与集体宿舍混合设置在同一建筑内。5)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建筑,医院、疗养院的住院部分等与其他建筑合建时,所在楼层位置不符合规定。6)地下车站的站厅乘客疏散区、站台及疏散通道内设置商业经营活动场所。2.防火分隔1)擅自改变原有防火分区,造成防火分区面积超过规定的50%。2)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损坏的数量超过该防火分区防火分隔设施数量的50%。3)丙、丁、戊类厂房内有火灾爆炸危险的部位未采取防火防爆措施,或这些措施不能满足防止火灾蔓延的要求。3.安全疏散及灭火救援1)擅自改变建筑内的避难走道、避难间、避难层与其他区域的防火分隔设施,或避难走道、避难间、避难层被占用、堵塞而无法正常使用。2)建筑物的安全出口数量不符合规定,或被封堵。3)按规定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而未设置。4)商店营业厅内的疏散距离超过规定距离的25%。5)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未按规定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或损坏率超过30%;其他建筑未按规定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或损坏率超过50%。6)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高层建筑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门的损坏率超过20%,其他建筑的封闭楼梯问、防烟楼梯间门的
本文标题: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综合能力第五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31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