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知识梳理典例精练能力提升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第一部分知识梳理一、比喻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叫做比喻。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连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比喻主要可分三类:明喻、暗喻、借喻。(一)明喻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类的喻词来连系,即“本体+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喻体”。例如: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①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杨朔《茶花赋》)②夕阳把草原映得更加光辉灿烂。总司令那稳健的身躯,有如一株青松,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巍然高大。(刘坚《草地晚餐》)【注意】喻词“一样、似的、一般、般”等有时单独放在喻体后面,有时与前面的“像、如”等结合成“像……似的”、“如……一般”等格式。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二)暗喻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连系。例如:③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样的规模呢?(吴伯箫《记一辆纺车》)④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毛泽东《实践论》)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⑤看吧,当敌人挑衅时,甘蔗林将叫他们投降;那甜甜的秸秆啊,立刻变成锐利的刀枪!看吧,当敌人侵犯时,甘蔗林将把他们埋葬;那密密的长叶啊,立刻织成强大的罗网!(郭小川《青纱帐——甘蔗林》)暗喻不用“像、如、仿佛”一类的词,实际上比起明喻来,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更为紧密。这种比喻直接指出本体就是(或成为)喻体,所以相似点也得到了更多的强调。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三)借喻借喻根本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来,而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例如:⑦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他说,如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溅你一身的污泥。⑧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例⑦用喻体“落水狗”来比喻挨了打的敌人,例⑧用喻体“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来比喻长而空的文章。这两个例子都是只出现喻体,本体没有出现,也没有喻词。这种比喻以喻体代替本体,有突出本体的某种特征的作用。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上述三种比喻各有特点,下面列表加以比较:成分类别形式本体(甲)喻词喻体(乙)明喻甲像乙出现像、好像、似、好比、有如、如、仿佛、像……一样(般、似的)出现暗喻甲是乙出现是、变成、变为、成为、成了出现借喻乙代甲不出现无出现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二、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叫做比拟。例如:①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②身长翅膀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例①是把物当人来写,把无知觉无感情的“樱花”人格化,使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例②是把人当物来写,人身上是长不出“翅膀”的,脚上也不可能“生”出“云”来。但诗人却想象着自己能跟鸟一样长出矫健的“翅膀”,踩着祥云凌空飞回延安,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探望“母亲”的急切心情。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一)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③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④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⑤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漫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与鼓励。(刘心武《班主任》)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例③把“春风”、“夜雨”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动作情态,想象“春风”会“放胆”而又去“梳柳”,“夜雨”会“瞒人”而去“润花”。例④的“垂柳”也会“抚摸”庄稼,“芦苇”也会“护卫”野花,而“野花”是“偷偷开放”。例⑤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这三个例子都是拟人写法,借物抒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强烈的感情,表达得又形象又生动。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不仅具体事物可以拟人化,就是抽象概念也可以拟人化。例如:⑥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例⑥的“教条主义”是抽象概念,赋予它以人的动作后,文章生动活泼,避免了抽象、枯燥的缺点。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二)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乙物写。把人当物写的,例如:⑦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水生吗?(孙犁《荷花淀》)⑧我到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例⑦作者把人当作植物来写,使人的身子“长”在水里,跟荷莲一样,给人以壮美的形象。例⑧中的“飞”是某些动物所具有的能力,人是不会飞的,作者把宏儿当作会飞的鸟来描写,极言其轻快。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把甲物拟作乙物的,例如:⑨临时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刘坚《草地晚餐》)⑩时雨点红桃千树,春风吹绿柳万枝。例⑨中的“火苗”当作生物来描写,所以能“舔”锅底,是把甲物比拟作乙物来写。例⑩中把“时雨”这种自然景物当作染色的颜料,因此可以“点红”桃树,形象具体感人。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三、借代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辞叫借代,也叫做“换名”。如: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也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这样的换名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用特征、标志代本体用借体(人或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①你用你的机枪,用你的两次功劳,用你青春的热血,用你对人民和革命的无限忠心,在镰刀和斧头的旗帜下,申述你入党的志愿。(李株《这样的战士》)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②“老栓,你有些不舒服么?——你生病么?”一个花白胡子的人说。……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一个满脸横肉的人,……“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红眼睛原知道他家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鲁迅《药》)例①用“镰刀和斧头”这个明显标志代替党旗。例②的“花白胡子”、“红眼睛”、“驼背”是以人的长相特征代替人。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二)用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③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④向科学现代化进军中,我们多么需要奔腾驰骋的“千里马”,多么需要无产阶级的“伯乐”啊!例③的“诸葛亮”是三国时代历史人物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心中已成了智慧的代称,例子中用来代替“有智慧的人”。“成千上万的‘诸葛亮’”代替广大的有智慧的有伟大创造力的人民群众。例④中的“伯乐”原是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名,后来借它称说擅长相马的人。“无产阶级的‘伯乐’”是代替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知人善任的领导者。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三)用具体代抽象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例如: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⑥马之悦鬼着哪,连替中农说几句公道话都是前怕狼后怕虎的,惟恐丢了乌纱帽。(浩然《艳阳天》)例⑤:用“小米”代替“军需供应”,用“步枪”代替“武器装备”。例⑥用“乌纱帽”代替“官职”。这些都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四)用部分代整体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替本体事物。例如:⑦中国同志必须将朝鲜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情一样,教育指挥员战斗员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如同我们在国内的做法一样,这就是胜利的政治基础。⑧几千双眼睛都盯着你,看你穿上战士的衣服,看你挂着银质的奖章。(李株《这样的战士》)例⑦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针一线”是指代一切东西。例⑧用“几千双眼睛”代替几千个人。这些都是以部分代替整体。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五)用结果代原因用某事情所产生的结果代替本体事物。例如:⑨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鲁迅《孔乙己》)⑩林先生早已汗透棉袍。虽然累得那么着,林先生心里却很愉快。(茅盾《林家铺子》)例⑨的“添上新伤疤了”是被打的结果。例⑩的“汗透棉袍”是累的结果。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四、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叫对偶。对偶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在抒情、叙事、议论等文章中广泛使用。对偶就上联和下联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大致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一)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以并列关系的复句为表现形式。例如: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例①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的对联。上联描绘自然界的风雨声和读书声交织在一起的情景,下联说读书人要关心政事,表明了东林党人在政治上的抱负。例②从两个方面说明一个道理: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二)反对上下联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和矛盾对立关系,借正反对照、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本质。例如:③斧头劈翻旧世界;镰刀开出新乾坤。④理想,生活的旗帜;实干,成功的途径。例③是用新与旧对比的方法,概括地描绘了革命者的大任。形象具体,气壮山河。例④是从相对的方面,说明了“理想”和“实干”的辨证关系。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三)串对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两联连接成句,一顺而下,也叫流水对。例如:⑤野火烧不尽(原因),春风吹又生(结果)。⑥吃过黄莲苦(条件),方知蜜糖甜(结果)。⑦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余勇写千篇。(转折)这些对联,上下联内容紧密,串连成一个句子,显得十分顺畅、紧凑。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对偶的上联和下联,一般是两个分句,也有的是句子成分。例如:⑧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鲁迅《伪自由书·前记》)⑨大历四年的冬天寒流侵袭潭洲(长沙),大雪下得家家灶冷,户户衣单。例⑧中对偶的上联和下联以联合短语的形式充当句子的宾语,例⑨中对偶的上联和下联以联合短语的形式作补语。对偶,对仗工整,节奏鲜明,音调铿锵,上口悦耳。现代诗文使用对偶,为了适应内容的需要,冲破了以前的一些限制,只要字数相等、结构大致相同,声韵基本协调就可以了。
本文标题:2016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点金》配套课件:第01讲-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348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