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2010-201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化学教学计划和建议
2010-201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教学计划和建议关于理科《有机化学基础》教学《有机化学基础》教学面临三个新状况:(1)学生整体水平不如“X时代”;(2)教学时间减少以往有机题也常常称作有机推断题,学生做题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分子式、反应条件等信息逐一推导合成路线中的各种物质的结构简式。计算能力要求高,反应条件须熟练记忆,解题时需要反复尝试,难度大。目前有些省份的试题仍然保留这种风格,广东、安徽、江苏等地变化较大,有机合成路线基本完整展示出来,个别中间物未知。重点设问放在官能团性质、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的书写,广东试题还特别重视学生观察有机物结构的能力,以及运用一般性化学原理解决有机化学反应中的问题。这种变化不只是难度设计的要求,也体现了命题者开始从新的视角评判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成果,这就使得我们要重新思考有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板块,除了必需的知识点要熟练掌握以外,这些知识点和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是否还承载了方法和典型思维。化学研究物质的存在(组成、结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无机物和有机物是物质的两大类别,研究的都是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由于两者研究的本质是一致的,所以基本的学科思维和方法也是一致的,在学习无机物时形成的重要思维和方法在学习有机物时一定要用起来,比如分类、比较、归纳、类比的学习方法,结构决定性质的原则,质量守恒法则,氧化还原理论,电离理论,化学反应是有条件的,化学反应是有快慢和限度的……同时有机物的研究也有它的独特之处,所以作为独立模块学习。本人认为学生能否学好无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关键是微观想象力,能否学好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关键是空间想象力。(有机物研究常常遇到:某有机物空间结构怎样?有没有其他结构?化学反应在什么位置发生?为什么?)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另一个重要不同是,有机物的性质比无机物更多元,无机物多数研究电解质,落到离子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有机物是典型结构的组合,既有性质的独立表现又有相互影响(吸电子基团和推电子基团可以同时存在),学习有机物伴随着“组合”的思维。教学建议:1、正确导向学生的学习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把握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为原则;3、具体物质的学习突出学科思维方法的运用,突出理论的指导。有人说有机化学也是元素化合物范畴,有一定道理,有机化学也是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为主要知识载体。基于这种观点,具体的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就应充分沿用学习无机物的方法思路,即:分类、比较、归纳、类比的学习方法,结构决定性质的原则,质量守恒法则,氧化还原理论,电离理论,化学反应是有条件的,化学反应是有快慢和限度的……。有了这些方法和理论作指导,有机物虽然种类繁多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与无机物相比,有机物的规律性更强,特性相对较少,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学中应该通过某些有机物结构、性质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一般方法,以后再遇新的类别仍然用类似的方法去认识,效率高了而且有利于建构知识网络,也延缓了遗忘。根据《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教材片段,我的看法和认识如下:普通高中新课程中的有机化学课程包括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与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已有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必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内容并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内在的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而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建立在《化学2(必修)》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因此,从两者来看,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衔接好必修和选修间化学教学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同时在教学中,经过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于该部分的学习出现了一种分化情况。快班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感觉到学习选修5比选修4更轻松。原因是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这本教材设计的内容理论性很强,需要学生有很好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好多知识点在必修模块当中已经涉及到,但这里是更高的一个层次,有更进一步的广度和深度,而且更加系统性,所以对很多学生而言,学好这本教材有较大的难度。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课标要求比较简单,有机化学知识的规律性强,如果能理解并及时进行知识归纳和记忆巩固,再进行一定量的应用训练,学好是不难的。而对于普通班学生来说,却出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情形。他们感到有机化学学起来很吃力。虽然课堂上听懂了,可课后做练习时觉得很难,尤其在测验时,时间不够用,每道题似乎都要想很久才慢慢解出来。学生反应的问题主要是:(1)有机化学方程式难记。有机化学方程式与无机化学方程式有较大区别,学生初接触,感觉生疏,尤其是反应条件多样复杂,很难记清楚。(2)有些实验书中没有详细介绍实验步骤但又需掌握,比如苯的溴代、硝化反应,印象比较混乱。(3)有机物质名称多,难记,解题时有些不能顺利记起,要回忆很久才能联系。有机化学体现系统性,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知识的熟练和灵活应用是基本要求。特别是有机合成要求对知识有很全面系统的掌握、要有熟练的联想应用能力。各类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各类有机反应条件的应用、各类反应中有机物化学键的断键成键规律是要重点把握的。借鉴专家的教学理念和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落实化学学习的基本原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由个别到一般,再到规律和具体应用,构建一个好的理论和方法平台有机化学强调“从典型到一般”,“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应体会到这种思想,为后续的各类有机物的学习搭建一个理论方法的平台。教师要在教学中处理好结构与有机化合物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构理论指导性质,性质帮助理解结构,由典型有机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推测出同类化合物的性质。使学生意识到“结构决定性质”是今后研究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知道分析有机物的结构首先分析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分析其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及饱和程度,其次,要考虑官能团与相邻基团的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可以推测有机物的性质。有机化学课程是由很多个分散的知识点组合构成的,应注意领会每个章节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有机化学课程是在学习无机化学基础后开设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方法,加强有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2、采用的方法和措施(1)将已学的重要有机方程式列出来,把有机反应类型、条件做好归纳归类,印发给学生记忆。(2)将苯的溴代、硝化反应,卤代烃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等重要性质实验原理、装置、步骤、检验方法等编写出来,印发给学生,帮助其梳理知识,加强理解和应用。(3)及时针对性地讲评练习。(4)备课和编写学案时,将重要知识、核心知识列出来,让学生记住。(5)讲授新课时,对于必修2出现过的知识,要复习、甚至需重新介绍。(6)及时检查、测试,反馈学生掌握情况,采取弥补和改进措施。(7)引导学生尽力做好复习,自己主动做好知识的梳理、小结;解题时多进行联系、对比;用自己的理解和思维方式构建知识网络,画出不同知识主题的思维导图。总之,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灵活机动的授课方式,同时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有的放矢地抓好衔接。切实加快高中有机化学课选修和必修教学衔接的研究,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化学课程改革的意图,确保高中化学教育顺利实施三、《有机化学基础》教学进度参考章节课时数第一章第一节1第一章第二节2第一章第三节2第一章第四节4复习、测验、讲评3第二章第一节2第二章第二节1第二章第三节2复习、测验、讲评3第三章第一节3第三章第二节1第三章第三节2第三章第四节2复习、测验、讲评3第四章第一节1第四章第二节1第四章第三节1第五章第一节1第五章第二节1第五章第三节1复习、测验、讲评3合计40
本文标题:2010-201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化学教学计划和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376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