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张健华:利率市场化促使北京农商行利差收窄至2.1-
10月30日,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西城区人民政府、中国金融学会、中国银行(601988)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主办的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分论坛“2015中国金融年度论坛”在北京召开,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对论坛进行全程图文报道。北京农商银行行长张健华在论坛中表示,利率市场化影响下,仅从今年一年的五次调息,最后一个降息的周期。这一轮降息区间,北京农商行利差收窄了将近0.5个百分点。我们的净息差实际上也就是2.5%,国际银行的净息差可能还达不到2.5%,而现在我们降到了2.1%左右。“对于银行业来说,整个的金融结构优待改变,融资方式在改变。本来发展就没有那么快了,现在又有市场上的分流。资本市场现在实际上是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而不是原来传统的只是发股票、债券的,还包括私募,包括现在又新出的互联网的金融,P2P、众筹。换句话就是说金融在脱媒,我们作为传统的媒介在这里面又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就是众多类型的金融机构的挑战和竞争,这些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压力。”张健华认为。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张健华:大家好,今天我想讲的题目是新形势下中小银行的转型发展。我想说新形势是什么形势呢?现在大家知道所有的金融业都面临着转型,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其中中小型银行,因为我现在到了算是一个中小,刚刚进入中等的银行,五六千亿的规模,跟很多大行相比还是很小,很不起眼的银行。所以感受特别深,作为一家中小银行的负责人的话,应该说从原来央行研究产业转型,研究改革,到真正落实的时候,其实会发现会遇到很多问题。我想说我们面临的压力为什么要转型,其实这里面有来自内外方面的。外部方面大家都提到很多了,就是国际、国内大的方面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影响经济大的方面一个是经济的放缓,传统银行业其实是靠规模扩张的,而这种规模扩张实际上是要伴随着整个宏观经济的扩张。所以前些年中国经济在入世之后,2002—2013年是最好的十年,也是整个金融业、银行业扩张最快的十年。我们说到2010年以后,真正的放缓是2013年开始,现在我们“十三五”规划里面定的,由原来的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的。所谓中高速和原来相比明显下了一个台阶,也就是说金融业生存的大环境改变了。再像原来那样的搭着中国经济增长便车就能挣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是一个最大的挑战。第二个大的挑战就是中国结构在转型,中国经济本身也在转型,银行业、金融业其实还是服务业,还是要服务实体经济,还是要依托于实体经济。就是在目前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我们的企业融资方式在变化。我们支持的很多传统的重点产业现在已经要被淘汰了,现在产生的很多不良资产其实都是来自于所谓的产能过剩行业,或者是需要转型的一些行业。而这些传统的行业是我们金融业支持的重点,未来的话可能都是一些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产业,这对我们金融业来说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结合点,现在大家都是刚刚开始摸索尝试。中国金融业支持的重点也在变化,就是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了企业形态的变化,传统产业的淘汰,或者是被逼转型,以及新兴行业的崛起,这又是一个特点。第三个就是我们说经济层面的一些转型对我们的压力,还是对于银行业来说,整个的金融结构优待改变,融资方式在改变。我们现在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在逐渐上升,比重逐渐在提高,这对银行市场来说又是一块份额。本来发展就没有那么快了,现在又有市场上的分流,不仅是资本市场的分流。资本市场现在实际上是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而不是原来传统的只是发股票,发债券的,还包括私募,包括现在又新出的互联网的金融,P2P、众筹。换句话就是说金融在脱媒,我们作为传统的媒介在这里面又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就是众多类型的金融机构的一些挑战,一些竞争,这些对我们来说又是很大的压力。这讲的还是跟宏观层面有关的,我们金融业自身的改革深化还是有一点,刚才晓求教授也提到了,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这作为一个商业银行的经营者来说,我感觉这对我们来说难度最大。仅从利率市场化,仅从今年一年的五次调息,最后一个降息的周期。这一轮降息区间,北京农商行这样一个规模的银行,真正贷款也就是三千多亿,有两千七八百亿真正的贷款。这次降息我们收窄了将近0.5个百分点,不到一年的时间。大家如果对银行业稍微有点感觉的人知道,我们的净息差实际上也就是2.5%,国际银行的净息差可能还达不到2.5%,而现在我们降到了2.1%左右。这才半年多的时间,而且大家知道这还在深化,我们降息的话大家知道有一个规律。降息影响的话会滞后一年左右,它在宏观经济效益上,我们说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家说我们降息降了这么多次,效益为什么没有显现?这是正常的,因为它有个滞后期。那对于我们来说,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贷款利息现在收息还好,是按季在调整。但是存款利率,这几次降息大家能感觉到,名义上都是对称的降息,存贷款利率是双降的,五次降息当中只有一次是非对称降息。结果里看本来应该是同等的,净息差应该是不收窄的。但是央行除了降息之外,在整个为了提振经济,为了刺激经济,我们是采取了大幅的降息,连续的降息。其实除此之外它还在加快改革,就是利率市场化,利用降息的周期把利率彻底放开,包括存款利率上限彻底打开,就是上周末的降息彻底打开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实我们只降了贷款利息,存款利息并没有真正降下来,就是因为现在很多银行为了拉存款,充分利用利率上浮。利率一旦上浮20%左右,就跟原来的水平差不多了,相当于就没降息。而且现在一锁定的话,未来定期存款一年期,甚至三年期的,这个高成本要在未来有显现的,现在我说的净息差收窄还是眼下的,所以这是最大的问题,深化金融改革有很多措施,对我们银行当前来说最大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利率市场化。当然还有刚才提到的金融市场的多元化经营,因为我们原来的一些优质客户,好客户全都跑到资本市场融资去了。刚才首创的王总他们都是我们的客户,前些年大家知道银行最挣钱,以前有很多说法,但是钱真的是不好挣了。像那些大客户,优质客户全都走了。举个例子,我看到我们一个客户的授信额度,全国所有的银行给了他2700多亿的授信额度,但是他从银行贷了多少钱?大概不到100亿,这是很大的集团性企业。换句话说所有银行都争着给他授信,他根本不要。大家知道现在北京的二机场在大兴建设,第二机场是北京市甚至于全国的一个重点工程,应该说是比较好的项目,所有的银行都在争。我们有一个客户是它主要的开发者之一,当时解决我们去跟人家谈营销贷款,现在是贷款营销,人家就说不用了。我们支行行长跟他说,没关系我知道你不用,我给你当个备胎。人家说被太我准备好了,被太人家也不要了。就是现在这种好的项目也都分流了,分流到其他的方式,其他的渠道去了,我说的这是整个,还有很多的挑战。其实所有的银行业都面临着这些问题,我就不展开说了。今天我想讲中小商业定行转型,中小银行还面临着什么压力?中小银行除了所有银行业都面临的这些问题以外,我们还面临着大银行的竞争。大银行的挤压,都不说叫竞争了,因为大银行以前只做大客户,现在一方面是由于整个经济放缓,前面遇到了那些压力,他们也意识到了客户结构也要调整。再一个就是我们国家反复在宣传,政策在引导,要大行去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他们也做小客户了。换句话说,以前我们在中国的金融体系,大家知道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除了银、政、保有分业以外,我们还有最早的专业银行体制延续下来,有这么一个行业的划分。就是说大型银行来支持重点企业,再小的还有工商银行(601398)支持工业企业,建设银行(601939)支持基建项目,现在银行打破了行业限制,往往他们的客户是以大客户为主这是大客户的,留给区域性银行,小银行是一些地方性企业和小客户,或者说是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相对多一些。那里面我们也要挑,也是好的我们才做,有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我们才做,也不是所有都支持。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大银行业在做小微企业,而他们个人的业务能力更强。在国外其实大家知道,我们一直说中国要发展小的金融机构,我们原来做研究的时候,国外的小银行确实很多,美国友八千多家银行。他很多的小银行都是区域性的银行,只做本地客户,没有说大型的跨国公司。他本地又有本地居民的客户,以及小企业相关的客户。我们现在是希望能做小企业,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美国银行其实限制还是挺多的,管的比我们严。每个洲有每个洲的银行,批的牌照都不一样,有些甚至就再一个县里面做业务。我们现在也有小银行做,比如说现在各地的城商行、农商行,城商行大的也有跨出省做的,比如说很多外地小银行的分行也在北京做,这是早期的。类似我们这样的农商行现在基本上就不跨出地域了,跨出地域就只能是成立一些子行,就是村镇银行。但是村镇银行管理起来更复杂一些,因为有个独立法人机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甚至还要搞IT系统。大家知道现在银行业监管经营系统非常重要,我们都是在打造银行靠流程管理,靠系统来控制。系统是什么?就是硬件设施。如果一个小的机构都需要的话,这里面就涉及到我们到底怎么定位的问题。中国金融改革到今天,我们以前的那些,现在确实是社会观念要转变,自身企业要转型,自己面临着很多压力,我们也在考虑,我们自己的队伍素质问题,内部管理水平问题。但是从国家的金融体系来说,我们原来设计的金融体系、金融结构是否还适合当前?或者说我们有没有需要先改进的地方?我们以前讲金融业经营,任何行业经营,大家搞管理的人都知道,有两个经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指是规模扩大的时候,你再增加客户,你客户的边际成本会下降。因为我也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我博士论文写的就是这个,十几年前就开始研究银行的经营效率问题。实际上里面专门有一个题目,就是叫银行的规模问题,多大的规模具备规模经济。其实发现在中国规模经济是很突出的,规模越大越好,唯一不好的就是2003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之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规模效益比不过股份制银行。十几年前我就把这几个银行都比了,但是最新的,2013年我还写过一偏文章,我们发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益也在上升,他经过改革以后,实际上后面规模扩张到今天这么大,工商银行20多万亿,15年前我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它的规模不到4万亿。15年以后它的规模扩张了5倍,大家规模效益反而是在提升的。说明什么?说明金融业某种程度上是有规模效应的。范围经济,范围经济就是指你跨地区、跨区域的能不能经营,第二就是你的业务品种是综合经营还是单一的专业化的经营。实践中看,中国是具有典型的范围经济的,也就是说你的跨地区经营,你具备这样的跨地区跨区域配置能力的银行,相对来说它的效率就更高一些,业绩就更好一些。而综合画经营在中国目前来说,还是提高效率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当然在未来我不知道,因为这个需要一个长期的研究,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才刚刚起步。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两点结论已经足够支撑我的观点了,就是小银行压力越来越大。因为我们既没有规模经济,又没有范围经济,现在我们很多都是受限制的,除了我们受宏观经济对所有金融业都有的影响之外,我们还受大金融机构的挤压。我再举一个我们自己的例子,本来大家知道农商行原来是农信社改过来的,北京的郊区,除了传统的城八区,宣武和崇文合并以后是城六区,除此之外北京还有十个区郊县,历史上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是排第一的,到了乡村两级我们是绝对老大,到现在乡村两级份额我们还占70%,就是农商行网点在北京比工商行网点都多,占70%,主要都是在五环以外,所以你见的不多。你到郊区游,就可以看到我们的网点多一些。也就是说我们十年前的时候,在郊区还能占到市场份额的第一,现在我们市场份额能排第一的已经不到一半了,在区一级,乡村来级我们还排第一。再举个例子,大兴拆迁的二机场,原来就是农村。那个镇刚拆了两个村子,原来就我们一个网点,换句话说当时的资源都是我们的。但是随着它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改造,随着农民现在的进城,农民的拆迁补偿有了钱之后,所有金融机构都过去了。实际上就是我们金融的布局实际上是伴随着产业资源的流动它也在流动,实际上中国现在对于大机构的管理没有一个数量限制。原来说让我们去农村布点,现在在全北京市有40个乡镇只有我一个网点,为什么?那些地方总共也没有多少资源。我跑到延庆最偏的一个乡,现在一共才三
本文标题:张健华:利率市场化促使北京农商行利差收窄至2.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391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