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1届高考一轮复习创新设计练习题2(人教版)
2011届高考创新设计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无误的一项是()A.百舸.(ɡě)寥.廓(liào)挥斥方遒.(qiú)B.揶渝.(yú)溽.闷(rù)浪遏.飞舟(è)C.忸怩.(ní)罗绮.(qí)乐不思蜀.(shǔ)D.峥嵘.(rónɡ)漪.澜(yī)孤芳自赏.(shǎnɡ)解析:A项的“寥”应读“liáo”;B项的“渝”应为“揄”;C项的“绮”应读“qǐ”。答案:D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3月11日,山东省正式下发的《关于采取积极措施稳定和促进就业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大项目立项前,要进行社会影响分析,明确就业岗位增加数量、人力资源情况、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等内容,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②美军少将维克托在中央司令部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军在纳杰夫以北的一个高速公路检查站遭到自杀性袭击,有四名美军士兵丧生。③对于这些复杂的问题,就多数情况或者主要方面来说,我们的看法是相同的。④都说“姜还是老的辣”,你真有两手,这个人那么难缠,还是被你说服了。A.配备证明大致毕竟B.配置证实大致到底C.配置证实大概毕竟D.配备证明大概到底解析:配备:根据需要分配(人力或物力);配置:配备布置。语境重在“布置”意,故选“配置”。证明:着重在“明”,即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证实:重在“实”,意为证明其确实,多指情况、消息传闻的证实。故选“证实”。“大致”和“大概”都有“大约”的意思,但“大致”还有“大体上”的意思,而“大概”则没有,故选“大致”。”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到底”也有此义,但”到底”还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曲折最后出现某种结果。故选“到底”。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就义虽已7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毁家纾难、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B.21世纪的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但是一些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却看不到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仍然书生意气....,到国外谋求工作。C.继羽西、小护士等品牌之后,又一中国化妆品品牌——大宝悲壮而去。随着外资一波波的强势收购,业内担忧之声不绝如缕....:国内日化市场一线品牌是否会全军覆没?D.2009年10月11日,第十一届全运会在山东举行,泉城济南万人空巷....,人们都守在自家电视机前,街上显得静悄悄的。解析:A项,“殒身不恤”指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多形容为正义事业而牺牲。B项,错将“意气”理解为“意气用事”。C项,“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句中表示担忧之声连续不断,应该用“不绝于耳”。D项,“万人空巷”意谓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多用于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答案: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些著名自然景区挂上“人类自然遗产”的招牌后票价飞涨,一些“驴友”因为难以承受高额票价,不惜翻山越岭,露宿野外。B.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C.在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中告诉我们,孔子要求他的弟子们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将体育运动推到了很高雅的位置上。D.“环境一号”A星和B星以及预计2009年发射的C星将构成我国第一个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对全国环境与灾害的状况进行全天候、大范围、全天时的动态监测与预报。解析:B项,“秦俑……成为当务之急”,主谓搭配不当;C项,“在……中”滥用造成主语残缺;D项,语序不当造成不合逻辑,“大范围”侧重空间,“全天候”“全天时”侧重时间,所以“全天候”与“全天时”应该放在一起。答案:A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这便是黄州赤壁。,,,,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①江面上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②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③赭红色的陡峭山坡直通着浩荡东去的大江④地方不大A.④③①②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①③②④解析:可根据“一俯一仰”及“大江”到“江面”的顺序排序。答案:C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怀念巴金:让生命开花的恒久心愿赵兰①11月25日,是巴金百岁生日。不时有消息传来,一些省市正在积极筹办各种庆贺活动。在病房外间,巴金的女儿小林无奈地摇着头,对记者说:“这不是父亲的心愿。父亲毕生关心民族命运,关心百姓疾苦。今年,国家屡遭不幸,又是‘非典’,又是水灾、地震、泥石流、矿难,等等。在这样的时候,为父亲的一个生日花去国家好大一笔钱,不仅父亲不愿意,我们家属也心不安。”那么,巴金的心愿又是什么?这就是:让生命开花。②什么是“让生命开花”?巴金在《朋友》一文中写道:“世间有一种不能跟生存分开的慷慨,要是没有了它,我们就会死,就会从内部干枯。我们必须开花。”③在以后的70年中,在他的随笔、序跋、通信、言谈中,我们多次读到巴金关于“让生命开花”的论述。尤其到了晚年,巴金“让生命开花”的心愿更为迫切。④1984年他在《病中集·后记》中写道:“有些好心人不免为我忧虑,经常来信劝我休息……但是人各有志,我的愿望绝非‘欢度晚年’。我只想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爱憎消耗干净,然后问心无愧地离开人世。这对我是莫大的幸福,我称它为‘生命的开花’。”⑤他在短文《让我再活一次》里说:“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否则我们将憔悴地死去。我仍在思考,仍在探索,仍在追求。我不断地自问:我的生命什么时候开花?那么就让我再活一次吧,再活一次,再活一次!”⑥青年时期的巴金,是一位热情的社会革命者。1927年,巴金赴巴黎。起初,他的目的是攻读经济,而不是文学。但是,他却从这里走入了文坛。”圣母院的悲哀的钟声响了,沉重地打在我的心上。在这样的环境里过去的回忆又继续来折磨我了。我想到在上海的活动的生活,我想到那些在苦斗中的朋友,我想到那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快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我想到那过去的一切,我的心就像被刀割着痛。那不能熄灭的烈焰又猛烈地燃烧起来了。为了安慰这一颗寂寞的青年的心,我便开始把我从生活里得到的一点东西写下来。”这段文字,是巴金30年代关于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的创作回忆。⑦巴金给予我们的财富,是他一千余万字的文学作品,更是他以奉献为主的人格精神。青年时期,他自问:我的生命什么时候开花?中年时期,他也这样问。到了晚年,他更这样问。在巴金身边工作几十年的徐钤对记者说: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老觉得自己欠别人的。其实,我们和他的差距也就在这里。现在很多人都觉得不是他欠别人的,而是别人欠他的。所以,有种种不满,有许多牢骚。只有巴金,他觉得他欠读者的,欠朋友的,欠国家的。⑧所以,他在晚年时,还要无情地鞭挞自己、拷问自己。他用颤抖的手,用啼血的心,为读者写作。他在编校10卷本《巴金译作集》时,已经90多岁了,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⑨所以,他在文化生活出版社担任总编辑14年,没有拿过分文报酬。⑩他是中国唯一不拿国家工资的作家。他在晚年,尽己所能,把有限的积蓄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希望工程、慈善基金会他还将毕生数以万计的藏书,捐给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11而他,自身的生活极为随意。他曾经对记者说,他喝过两回好茶,是毛峰,是在公务活动中。平时,他喝得较多的是陀茶。这种茶耐泡。6.综观全文,“让生命开花”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文章前四段,这句话反复出现。第⑦段“巴金给予我们的财富……更是他以奉献为主的人格精神”,点明了开花的意义。在文章第①段末尾提出了巴金的心愿——让生命开花,后文又多次提及,而且全篇都紧紧围绕这一心愿展开,因此,这句话起到贯串全文的作用。答案:含义:让生命无私心,能够为百姓、国家多做贡献。作用:“让生命开花”表现了巴金的奉献精神,起到了照应题目、贯串全文的作用。7.文章第⑥段写道,“为了安慰这一颗寂寞的青年的心”,巴金开始了写作,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答: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段文字有多处“想到”,这是为了说明巴金对朋友、百姓的同情与关爱。另外,还要明白“这”指代的内容,联系下文可知,“这”指巴金自己,这样,将相关信息加以整合就可得出答案。答案:“为了安慰这一颗寂寞的青年的心”是说当时巴金先生远在巴黎,而又心系上海,关心百姓疾苦,写作能够让这样的一颗心获得安慰。这句话一方面交代了巴金先生写作开始的缘由,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年轻的巴金内心充满着热情、爱心与同情。8.文章主要写了巴金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请简要表述。答:答案:①年轻时是一位热情的社会革命者,关心百姓疾苦。②具有奉献的人格精神,老觉得自己欠别人的,年老了,仍用颤抖的手,为读者写作;不拿国家工资,尽己所能捐献积蓄、书籍。③生活随意、简朴。9.本文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赏析。(任选两个角度即可,不少于100字)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除反复、对比外,引用、比喻、侧面描写等在本文中的运用也比较多,也可从这些角度进行赏析。如比喻,“心就像被刀割着痛”,形象地刻画出青年巴金充满热情、爱心的形象;“让生命开花”将生命的付出比做植物的开花,形象地写出了巴金的奉献精神。答案:文章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①对比,将巴金不拿国家工资和晚年尽己所能捐钱捐书这两件事与他个人生活上的简朴进行对比,突出了巴金先生对国家的慷慨。②反复,在文中有些语句反复出现,如“让生命开花”“再活一次”等,充满激情,强烈地表现了巴金先生关心民族命运,关心百姓疾苦的精神,更好地突出了巴金先生为社会、为他人无私付出的崇高品格。三、语言运用10.请将下面语段改写为三个短句。要求:前后连贯,不得改变原意。剑桥郡警署女发言人雪莉斯普拉特声明在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2日于英国剑桥大学进行以“用发展眼光看中国”为题的演讲时那名会场后排就坐的突然高声干扰现场秩序的27岁外籍男子已因涉嫌扰乱公众秩序而被逮捕。答:答案: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2日在英国剑桥大学进行了以“用发展眼光看中国”为题的演讲。当天在会场后排就坐的27岁外籍男子突然高声干扰现场秩序。剑桥郡警署女发言人雪莉·斯普拉特声明该男子已因涉嫌扰乱公众秩序而被逮捕。11.仔细观察漫画的内容,给这幅漫画拟一则标题,并用简洁的语言就画中人的行为作简要的点评。标题:点评:答案:(标题:)“潇洒”用空调(点评:)虽然“电荒”之声又起,但许多人的节电意识并不强,反而质疑“电荒”出现的原因。殊不知,自己正是制造“电荒”的一分子。由此可见,许多人的节约意识还不是很强,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警醒、反思。
本文标题:2011届高考一轮复习创新设计练习题2(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41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