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无锡市现代物流业“ 十一五”发展规划
无锡市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市经贸委无锡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和高品质人居环境的联动发展,加快实现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生产制造向设计创造、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的转变,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也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为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将无锡建成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相呼应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使无锡成为全国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枢纽和节点,依据省、市有关总体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和战略机遇现代物流是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增值环节。(一)战略意义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快速发展和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客观需要,是推动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的主要途径。现代物流业作为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迅速发展。它涵盖了采购、加工、制造、交易、装卸、运输、仓储、消费等诸多环节,以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为最高形态,已经成为生产性服务外包的重要形式。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正在迅速成长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扩大对外开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培育发展各类专业市场、提升企业运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发展趋势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掌握、推广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做好物流发展规划、建设和协调工作,对物流经济进行战略性投资,促使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迅速转型已成为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业的本质特征。在国际上,信息技术与标准化两大关键技术的系统化集成应用对物流业的资源整合与优化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网络规划、优化理论与方法、自动化、智能化等关键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型包装材料与技术的应用等科技进步也发挥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各大物流服务商致力于寻求技术领先优势,推动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技术装备自动化、运作管理信息化、运作流程智能化及多种技术和软硬件平台集成化的趋势。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迫切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制定适宜的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政府投资战略和发展定位;广泛调动、综合运用政府资源,积极引导和扶持物流经济发展,加快物流标准化进程,加快物流人才培养,积极支持和鼓励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物流业发展创造条件。近年来,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国际著名物流企业进入我国物流市场的步伐加快,全国主要经济区域、各大中心城市在物流领域中呈现出竞相发展态势,尤其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全面建设,长三角区域城市物流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市现代物流业只有在竞争中加快发展,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促进和服务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三)发展现状我市率先在省内成立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是物流规模不断扩张。2006年,全市物流价值量达到了7066.28亿元,比“十五”期初增长140%;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了320亿元以上,占全市GDP的10%,占服务业的25%。二是物流企业不断增加。全市初具规模的运输、仓储型物流企业达到了1000多家,总资产突破了60亿元,从业人员接近10万。三是物流建设不断完善。以江阴临港新城、无锡机场和下甸桥口岸改扩建为重点的“三港”建设顺利推进,先后引进了一批投资超1000万美元的外资物流项目。四是物流方式不断创新。打破了一般商贸、传统运输为主的物流格局,积极构建多联式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具备了国际集装箱全程运输始发港和目的港物流功能。五是物流口岸不断提升。2006年,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616万吨、同比增长130%;口岸货物吞吐量完成5794万吨、同比增长34%。六是物流园区量增质佳。无锡综合物流园区、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区和无锡口岸物流中心已集中入驻企业1000多家,年物流服务总额超过了200亿元,还规划了江南商贸、锡澄商贸、铁路西站、无锡新港等一批重点物流集聚区。七是物流辐射不断扩大。全市有专业货运市场38个,仓储面积1500多万平方米,各种运输车船4万多辆(艘),物流服务的辐射半径达到了100公里左右。八是物流外包开始起步。全市重点企业的物流外包比例达到20%,已有省级重点物流企业和基地7家、国家4A级物流企业2家。九是物流平台初具雏形。无锡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海关远程监管系统、东方百业、我要不锈钢、港口物流信息网、不锈钢天地网等一批专业物流信息服务网站全面开通,重点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使用率达到了40%。十是物流政策发挥效应。全市已有5家物流企业入选国家物流企业税收试点单位,7家物流企业享受电价政策优惠,直接受惠企业36家,间接受惠企业100多家,年电价优惠额近100万元。(四)发展比较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公报资料显示,我市与长三角区域的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五个城市相比,在全社会货运总量、货物周转量、货运车辆和城市运输仓储企业的单位数量、从业人数、资产总量、主营收入、固定资产等方面都处于中下位。部分生产企业物流理念淡薄,“自有自便当”传统思维和物流行业多头管理等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条块分割,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资源缺乏整合,网络体系不够完善;规模小、布局散,专业化程度不高等。总体上讲,我市的物流业综合竞争能力还不强,传统物流业比重还较大,高素质专业人才还短缺,物流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五)发展条件我市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完善。从物流业发展条件来看,我市的物流业市场化程度接近50%;公路运输是物流服务的主要方式,公路货运比重达到了80%左右;社会力量是物流业运行的主体,社会性物流企业货运量已占全社会货运总量的94%;上海中转是物流的主要流向,在上海港进出口集装箱总量占到了57%。可见,我市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是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几何中心,地处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长江航运、京杭运河、京沪铁路、新长铁路等交通干线的交汇处,历来是区域性交通枢纽。二是具有日益繁荣的商品贸易优势。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959.47亿元,初步形成了苏锡常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区商业高地。三是具有蓬勃发展的制造产业优势。2006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850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六位,并形成了精密机械及汽车配套业、电子信息及高档家电业、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业、特色冶金及金属制品业、高档纺织及服装加工业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四是具有交通便捷的基础设施优势。京沪铁路与新长铁路在锡交汇,有南门、下甸桥、石塘湾、西站、江阴站等五大货场;公路总里程4382公里;内河航道总里程1674公里,各类港口码头630个,泊位2000多个;空港无锡机场已拥有到北京、成都、大连、广州、深圳等十多条航线。五是具有不断开放的市场体系优势。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涌现出一批上规模、上档次、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重点专业市场。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顺应工业化、城市化、网络化发展要求,以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和物流企业、企业物流系统发展为基础,以改善物流发展环境为核心,以提高物流运作条件,改善物流信息管理为手段,推进现代物流业规模化、社会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经验,加大物流组织形式的创新力度,加快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广泛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整合现有资源,着力构建组织严密、业态完整、服务优质、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不断增强物流业集聚和辐射功能,使现代物流业成为无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形成立足苏锡常、面向长三角、连接国内外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新格局。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一体化提升发展。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强调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调动企业发展物流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企业发展物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好、实施好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坚持本地化和引进来并举,加强物流业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产业化联动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按照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统筹规划全市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制止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根据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有步骤地完善各类物流基础设施,加快重点物流基地和企业的培育与发展,创建物流业服务品牌;依托区域经济综合优势,结合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加速物流业务的外包,加快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的互动发展。——市场化运行发展。坚持整合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打破行政隶属和所有制的束缚,突出系统整合理念,促进不同隶属、不同所有制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物流存量资源,通过改造、提升,完善物流服务功能,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加快新型物流服务载体规划建设,优化物流增量资源,要坚持统筹规划,引导社会资本向规划区域集中,本着节约用地、节约用能、节约用水的原则,走集约式、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增强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信息化带动发展。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市场资源、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大力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紧跟世界物流业发展的潮流,积极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我市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核心,加快物流业信息化步伐,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物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一批重点物流企业信息中心建设。——网络化经营发展。坚持区域物流和城市物流协调发展相结合,以重点企业和园区为载体,加快以区域物流中心为支撑的城市物流体系建设,加速物流要素的有效集聚和服务对接,提高城市物流的保障能力;同步提升城市物流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推进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网络化、专业化物流服务,为区域物流中心的发展提供城市化、网络化功能支撑;加强物流业与周边地区的往来与合作,拓展物流服务网络和范围,实现国内外、城际间物流的无缝对接。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到2008年,初步形成以港口、口岸和综合性物流基地为载体、生产性物流中心为主体、专业化物流中心为配套、现代化配送中心为延伸、层次分明的现代化物流空间体系框架,实现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和突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全市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年均降低一个百分点,物流集聚区的货物运输总量占全社会货物运输量的比重由“十五”期末的10%提高到15%以上,口岸货物吞吐量年增长20%以上,物流业务外包比例达到30%以上。到2010年,基本建成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相呼应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成为全国现代物流体系中重要枢纽和国际物流节点。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全市物流总成本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降低到15%以下,物流集聚区处理的货物总量达到20%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万标箱,物流业务外包比例达到35%以上。到2020年,把无锡建成功能完善、辐射国内外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三、建设布局和发展重点积极组织实施“1611工程”,努力打造1个现代化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重点发展6大板块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即江阴市以长江港口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港口物流服务业;宜兴市以区域特色产业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生产性物流服务业
本文标题:无锡市现代物流业“ 十一五”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4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