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资源信息表标题第六章6.6大气压强关键词大气压强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描述本教学设计包括:一、教学任务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资源五、教学设计思路六、教学流程七、教案示例学科初中物理九年级第一册第六章6.6节语种汉语媒体格式.doc学习者学生资源类型文本类素材课程类型初中基础型课程作者马丽萍单位上海市静安区育才初级中学地址上海市山海关路445号Emailfengbaobao80@sina.com2第六章6.6大气压强执教:上海市静安区育才初级中学马丽萍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学习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大气压强与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由于大气压的产生与静止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原因类似,所以大气压强的学习是前者的延伸和巩固。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大气受到重力作用和气体具有流动性等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知道大气对其中物体的各个方向上有压强,继而了解大气压的测定,然后进一步认识大气压的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尽管生活实例很多,但是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直接经验欠缺,不一定能感受或认识到大气压,本节教学从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并以实验为基础,认识大气压的存在。然后通过自主活动感受大气压是很大的,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测定大气压的原理和方法,知道托里拆利实验。最后了解大气压的变化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本节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讨论形成知识的过程中,感受观察、分析、推理、等效替代等思维方法,并体验学习的乐趣,懂得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⑵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和单位。⑶知道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感受“实验、观察、归纳”的科学方法。⑵经历“探究测定大气压强值”的活动,感受等效替代法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了解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领略先辈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⑵通过大气压强的学习,激发兴趣,感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难点:理解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强的原理。3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杯、塑料片、皮碗、大小试管、水槽、水、有孔矿泉水瓶、玻璃片等2.演示实验器材:吸尘器、两端开口透明柱形管、大水槽、有色水、油漆桶、马德堡半球、长度不同的三根细玻璃管、抽气机等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大气压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两部分内容。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引入大气压强,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证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讨论、播放视频等,逐步理解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强的原理。最后通过PPT演示,介绍大气压强的变化和利用。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方法是通过实验、观察、归纳的方法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利用“吸尘器”的广告宣传片和自制演示实验(吸尘器实验、油桶实验)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出大气压强。通过类比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交流得出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在学生设计简单的小实验,亲身感受并验证大气压的存在之后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进一步认识到大气压是很大的。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强的原理。所用方法是通过实验、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和推理得出“可以利用液体压强替代大气压强”,随后分组讨论如何用液体压强来替代大气压强,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然后再播放托里拆利实验的录像,讨论实验问题,进一步认识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本设计通过自主活动,感受生产、生活中大气压强的实例,感悟物理知识广泛的社会性应用,同时经历实验、分析、推理、类比等过程,体验探究的成功,激发学习兴趣。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42、教学流程图说明情景Ⅰ视频1播放一段伊来克斯公司为宣传他们的吸尘器产品做的广告活动Ⅰ演示实验1本实验为自制实验,实验器材有吸尘器、两端开口透明柱形管、大水槽、有色水。用吸尘器和长约2米的两端开口透明柱形管相连,把管竖放入大水槽中,当吸尘器工作时,红色的水就会被“吸”上来。实验前,让学生来抬一下大水槽中的水,让学生感受到水很重。活动Ⅱ演示实验2活动Ⅳ演示实验3活动Ⅲ学生实验1情景Ⅰ视频1大气压强活动Ⅰ演示实验1活动Ⅱ演示实验2大气压很大活动Ⅷ应用巩固2活动ⅦPPT展示情景Ⅱ视频2活动Ⅵ演示实验4活动Ⅴ应用巩固大气压的值大气压的变化5教材用吸尘器抽桶中空气实验,本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大油桶在短时间内就会瘪。活动Ⅲ学生实验1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所给器材(杯、塑料片、皮腕、大小试管、水槽、水、有孔矿泉水瓶、玻璃片等),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活动Ⅳ演示实验3学生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大气压强存在且很大。活动Ⅴ应用巩固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卡P20的活动。说明:该活动也为托里拆利实验作准备。活动Ⅵ演示实验4本实验为自制实验,一根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管子,装满水后倒置,管子里的水不会流下来;再拿一根长度稍长的玻璃管做同样的实验,管子里的水仍不会流下来;再拿一根长度更长的玻璃管做同样的实验,管子里的水还不会流下来情景Ⅱ视频2播放托里拆利实验录像活动ⅦPPT展示展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图,向学生讲解: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小。活动Ⅷ应用巩固23、教学的主要环节本设计可分为二个主要环节第一环节,自主活动、验证大气压强存在且很大通过小组设计实验,交流与讨论,验证大气压强存在且很大。第二环节,自主活动、理解托里拆利实验通过小组活动,交流与讨论,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与利用。七、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引入1.视频1:吸尘器的产品广告。2.演示实验1、2: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63.学生交流:为什么水管中的水,在吸尘器作用下会被“吸”上去?大油桶在抽气机作用下会很快瘪掉?引入课题“大气压强”。(二)新课4.大气压的产生原因⑴PPT演示:我们生活的地球被空气包围,将地球比作一个苹果,大气层的厚度就相当于苹果皮的厚度。⑵学生交流:类比液体内部压强,思考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是否产生压强?⑶结论:由于大气受到重力的作用,大气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我们称它为大气压强。同样气体具有流动性,所以大气压也应该是向各个方向的。5.验证大气压强存在且很大⑴学生实验1利用实验桌上所给器材,分组设计并实验: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⑵演示实验3学生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⑶结论:大气压强存在且很大⑷PPT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介绍最初,人们怎么会信服有大气压强是很大的呢?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做了马德堡半球实验,他把两个空心金属半球,密合后抽去里面的空气。于是市民们看到这两个金属半球结合的如此紧密,居然要用16匹骏马向两边使劲拉才能将它们分开。但是如果不抽去球内的空气,只需用手轻轻一拉就能将它们分开。⑸讨论:大气压强既然很大,为什么没有把房子压塌?人为什么没被大气压强压瘪?宇航员在太空中为什么必须穿宇航服?(结合最近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三)运用巩固6.巩固练习第二课时(一)引入1.大气压很大,究竟有多大呢?(二)新课2.用测定液体压强的大小替代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7⑴演示实验4⑵问题:为什么没有水流出来?水对管口有没有压强?是不是不论管子有多长,水都不会流下来呢?大气压强托不住多高的水柱呢?⑶结论:如果知道大气压能托住多高的水柱,就能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3.托里拆利实验⑴大组交流:如何利用液体压强替代大气压强?结论:玻璃管足够长;选择密度大的液体;玻璃管内要装满液体(不能有空气)⑵视频2:托里拆利实验1644,意大利的科学家托里拆利就是用水银测出大气压强大小的。(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水银面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厘米高的水银柱,也就是大气压强跟76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讨论:①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②如果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管内的水银将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回水银槽?⑶1个标准大气压:通过p0=p液=ρ液gh液,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数值。⑷气压计:福廷气压计;无液气压计。4.大气压强的变化⑴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图,向学生讲解: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小。(2)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大气压与空气温度、湿度的关系。5.大气压强的利用举例:吸钢笔水、注射器抽药液、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生物课中我们学习过肺呼吸作用等。(三)运用巩固26.巩固练习设计一个奇妙的大气压强实验。
本文标题:6.6 大气压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46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