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9.2 地球 太阳系
1第九章9.2地球太阳系执教:上海市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戴金平一、教学任务分析“地球太阳系”是初中物理基础性课程中关于物质宏观结构的唯一内容,是后续拓展型课程——“银河系宇宙”的知识基础。本节的学习是在《地理》、《科学》的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地球、太阳系已有了初步认识,如地球的圈层结构、八大行星绕日旋转等。通过对“地球太阳系”学习,有助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物质观和宇宙观,为高中阶段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八大行星的特点及其简单规律;并通过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及其成果,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和月球,知道各行星的名称。(2)知道太阳的基本特点。知道太阳系是由绕其运转的八颗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和彗星)组成的。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讨论活动卡中八大行星的信息表格,认识比较、归纳的科学方法。(2)经历制作太阳系模型的过程,感受建立模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有关“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交流,增强民族自豪感。(2)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月球、太阳系的过程,感悟人类为此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3)认识月球、地球等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太阳系的组成。难点:制作“太阳系”的缩小模型。四、教学资源1、器材:桔子、豌豆、绿豆、黑布林、大西瓜、大卷尺。2、课件:自制PPT幻灯片。3、音像:有关嫦娥一号发射与运行的视频;“深度撞击”视频;有关“太阳系”的视频。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要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展开。学生课前分组收集有关“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太阳系”等相关资料,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进行整理,通过交流,逐步对太阳系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试着在教室、操场摆放太阳系缩小模型,进一步认识太阳系及其组成。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太阳系的组成。方法是:(1)让学生分组、分任务搜集有关“嫦娥一号”、“太阳系”的资料,教师指导小组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2)每小组做好PPT,在全2班进行大组交流。(3)学生小组分析、讨论表格、制作模型,较全面地认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各自特征。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制作“太阳系”的缩小模型。方法是学生利用提供相应物品(桔子、豌豆、绿豆、黑布林),模拟摆放各星球。首先将太阳及各行星缩小约30亿分之一,学生选择与之相配大小的各物品,然后计算缩小约30亿分之一的各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学生试着摆放缩小的模型。让学生体验行星本身的大小与太阳到各行星的距离相比是很小的,进一步体会“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完成本教学设计的教学需要两课时。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活动Ⅳ讨论资料表活动Ⅴ探究规律活动III交流讨论太阳系的组成活动Ⅵ讨论:太阳系模型情景Ⅱ视频:太阳系活动I交流展示活动Ⅱ分组讨论情景I视频:嫦娥一号太阳系的主要成员32、流程图说明情景Ⅰ视频播放“嫦娥一号”发射、运行的视频。学生交流讨论——“嫦娥一号”知多少?活动Ⅰ交流展示分组交流——太阳系的主要成员,通过大组交流,对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体验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活动Ⅱ小组讨论活动卡P12“太阳系的有关资料”,尝试给行星进行分类,通过分类了解各行星的特征。活动Ⅲ交流学生交流自己所画的八大行星的名称、特征和各行星相对位置,了解并记住各行星的名称、特征和各行星相对太阳的位置。活动Ⅳ小组讨论根据活动卡P12的资料表,从资料表中提取有用信息,尝试寻找其中的规律,回答活动卡P12—P13的问题思考。活动Ⅴ小组探究PPT呈现一些行星的数据表,引导学生尝试寻找其中的规律,激励学生大胆猜想,合理推理。——小行星带的发现活动Ⅵ小组讨论学生尝试制作太阳系的模型,对太阳系的组成有较为整体认识。情景Ⅱ视频观看一段有关“太阳系”的影片,让学生对太阳系有生动、形象的认识。3.教学的主要环节本设计为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对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有初步的、形象的认识。第二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制作缩小模型、观看视频,对太阳系的组成有整体的、形象的认识。七、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引入1.视频:“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运行与工作。2.交流讨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知多少?“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地球奔向月球,成为绕月运行的天体,传回了第一张拍摄的照片,进一步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人类正在制造各种探测器探索宇宙。“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正常运行,显示了中国在航天技术上的雄厚实力,向茫茫宇宙探索途中又迈进了一步。4宇宙是目前探索物质世界前沿领域之一,其中许多的奥秘还有待揭示。今天我们将视野投向宇宙,先从离我们最近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地球太阳系”开始。(二)新课3.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分组交流:(课前做好PPT,每组学生选派两名代表进行交流。)(1)地球月球第1组交流(2)太阳第2组交流(3)水星金星火星第3组交流(4)木星土星第4组交流(5)天王星海王星第5组交流(6)矮行星第6组交流设问:矮行星与行星最大区别在哪?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呈圆球状、能够清除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矮行星所处区域是太阳系的外围,轨道周围还有其他天体。4.八大行星(1)分类请阅读活动卡P12页的图表,请将行星进行分类。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直径(千米)约5000120001275070001400001200005200050000与太阳间平均距离(106千米)约60108150230780140029004500绕日状态0.20.611.9123084165自转周期(日、时、分)59天243天逆向自转23小时56分24.5小时10小时10.25小时11小时16小时表面状态环形坑+岩土岩土+云水+云+岩土环形坑+岩土气态气态气态气态平均温度(0c)约350(昼)-170(夜)480(表面)22-23-150-180-210-2205大气(主要成份)没空气二氧化碳氮、氧二氧化碳、氮、氩氢、氦、甲烷、氨氢、氦、甲烷、氨氢、拟氨氢、氦、氨已知卫星数001(月球)2>20>22158(2)通过活动卡P12提供的资料,请给八大行星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①根据表面状态来分:气态类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固态类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②根据表面有无大气来分:水星是无大气类;其余都是有大气类。③还可以根据有无卫星来分,水星、金星没有卫星,其余的行星都有卫星。……不同的分类准则就有不同的分类,课本上有: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知识运用5.请画出太阳系的组成示意图,下节课交流。6.作业:思考活动卡P12—P13的相关问题。第二课时:(一)引入1.介绍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的特征及其在太阳系的大致位置。(二)新课2.八大行星行星的特征交流:根据活动卡P12的资料表,回答活动卡P12—P13的问题思考。(1)行星绕太阳运转周期、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与行星离太阳远近有什么关系?(2)太阳系中体积较小的四颗行星与体积较大的四颗行星在表面状态上有什么差别?(3)八大行星中哪颗行星自转最快?哪颗自转最慢?金星的“年”和“日”有什么特别之处?表中为什么标出了水星的两个表面温度?(4)地球大气层中含有哪一种其他星球没有的气体,它有什么作用?如果你能携带可无限制供应的这种气体,而且你又不得不迁居到另一颗行星上去生活,那么你在哪一颗行星上最有可能生存下来?为什么?3.太阳系小天体(1)小行星带科学家早在研究八大行星时,发现它们的数据经过处理后有表格中的关系。请大家思考最后一栏的数据有什么规律?6小组讨论科学家们根据火星和木星之间的数据相差4倍,猜想可能有一颗未发现的行星或其他星体,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终于在这位置发现了小行星带。(2)彗星。视频Ⅱ:“深度撞击”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成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纪元。4.设计制作太阳系的模型如要看到太阳系的全貌,必须设计太阳系的模型。如果我们把太阳系缩小为30亿分之一,太阳就相当于直径四十多厘米的大西瓜。八大行星的大小与太阳的距离又为多少呢?学生计算后,完成下表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与太阳的距离约(亿公里)601051502407801500除1500.40.71.01.65.210减0.400.30.61.24.89.6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大小(直径/cm)0.16/绿豆0.38/豌豆0.40/豌豆0.22/绿豆离太阳的距离(m)20365077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大小(直径/cm)4.2/橘子3.8橘子1.6/李子1.6/李子离太阳的距离(m)26046796715007设问:(1)按表格中的缩小比例所做的模型能不能放在学校操场上?(2)课本P36页图9-2-7是否可称为太阳系模型图?为什么?呈现:学生所画的出太阳系的组成示意图。三、知识运用5.视频Ⅲ——太阳系观看视频,学生对太阳系的组成有整体认识。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6.作业:(1)根据各组收集的资料,出一期有关太阳系的板报。(2)练习部分:选做P19~20页。
本文标题:9.2 地球 太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46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