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初中物理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物理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第1页(共6页)初中物理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上海市省吾中学黄许青摘要:我校的区级重点课题是《在初中学科教学中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行动研究》,以我校为活动基地的长宁区十六校课题组物理教师课程培训活动也以此展开。本文介绍长宁区十六校课题组物理教师课程培训活动的概况及笔者在其中开设区级教学研究课《简单机械——杠杆》一课时,尝试渗透民族精神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关键词:初中物理,民族精神教育,杠杆一、背景2007年9月,长宁区成立了一个十六校的课题组,覆盖语、数、外、物、化、政6个学科。十六校前身是十二校,再望往前推算是九校,当时长宁区最薄弱的九所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形成的一个共同学习研究的团体。发展至今,已吸收了一些较好的学校一起参与,说明这个课题还是成功的。物理总组长是区物理教研员赵伟新老师,有2个活动基地,一个是新古北,负责人是续文老师,另一个就是在我们学校,我是负责人。第一期2007年9月~2008年6月,主要在新古北活动,第二期2008年9月~2009年6月,主要放在我们学校活动。1、活动特色一组长赵伟新老师是个务实的人,所以活动落实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水平上,第一期6次活动,新古北的4位物理老师每人上了一节公开课,并组织了十六校老师的评课活动。这一期活动结合新古北学校的一个课题《初中物理小班化教学的行动研究》进行,活动中还有他们学校的副校长作讲座等。那一年的活动,我主要负责撰写活动后的报道,没想到这一写就是两年,共十篇报道,约15000多字,全部挂在“长宁教育”网上。刚开始的时候是我写,赵老师给文章动大手术,后来就变成动小手术了。这些活动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每次十六校负责人开会,教育学院的沈民冈老师都会表扬我们物理组的活动内容丰富详实、新闻报道及时具体。2、活动特色二初中物理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第2页(共6页)从2008年9月起,十六校物理组的活动基地移到了我们学校。当时,我们组织这个活动是比较困难的。一是我们学校在职的物理老师只有两位,无法在一年中完成每月一次公开课的任务。二是我也没有组织过大型的教师活动的经验,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实践的结果打消了我的顾虑,在活动中十六校的同行们非常配合,大家很融洽,而且组长在每次活动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六次活动圆满完成。这又是我的一个学习机会。这一年,我们共开设了2节现场课,2节录像课,安排了3次讲座,1次作业,活动内容是多样化的。其中一次,请了交大物理系的严燕来教授到我们学校作《中华古文物‘青铜三宝’——神奇效应中蕴含的物理——西汉‘透光’镜》的讲座。严教授专门研究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对民族精神进中学课堂也有一定的研究。严教授很和蔼,问了我们活动的一些基本情况,就爽快地答应了为我们十六校的教师讲座,还多次亲自联系商量具体事宜。那次讲座非常精彩,现场严教授带来了2个青铜镜,一个是中国古代透光镜的复制品,另一个是日本青铜镜的原件。特别有趣的是他们系里的老师自制的一个教学器件,用2、3片的竹片,展示了青铜镜在加工时的受力情况,就直观、形象地解释了透光镜的原理。自制实验器材,要的就是简单、明了,但是可凸现出教师非常深厚的功底。二、实践本来我对开设区级公开课是很害怕的。后来因为上课找资料的时候,无意间读了一篇文章,我就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个任务。那篇文章是讲奥运冠军郭晶晶的(现在是世锦赛五连冠)。2004年,郭晶晶走板失控,人直接冲到水里,被打了0分。正是这次的失败,造就了心里素质过硬的郭晶晶。郭曾表示:自己连0分都拿过了,还有什么更可怕的吗?就是这句话感动了我,我坚信郭晶晶所说的:“我之所以取得成功,完全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我不会把结果想得太多,而是在取得结果的过程中,把自己该努力做到的,都一步步完成。”1、课堂教学设计概述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简单机械的介绍;二是杠杆的概念;三是杠杆的五要素。初中物理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第3页(共6页)基本思路是:由中国古代的各种机械和机械大师、以及现代大型机械等,引入简单机械;通过交流讨论,得出杠杆的概念;通过生活经验交流、利用撬骑马钉的活动,认识支点、动力、阻力;通过不同方向的力对杠杆转动效果的活动,认识杠杆的力臂。由“应县木塔”、“《墨经》”的一些小故事,引入杠杆的平衡状态,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为下节课作准备。要突出的重点是:杠杆的五要素。方法是:通过交流和活动,了解中国在机械方面的成就;利用建模的方法,对杠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杠杆的五要素。要突破的难点是:力臂概念的建立。方法是:利用不同方向的力对杠杆转动效果的活动,感受影响杠杆转动,引发学生思考,杠杆的转动不仅和支点、动力、阻力有关,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同时利用数学中的点与线的关系的知识,提出力臂的概念。教学中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在合作实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感受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通过将具体的机械抽象成杠杆,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本节课的设计,依托学校的区级重点课题《初中学科教学中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研究》,根据学校和教研组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学科教学中,以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为研究目标,研究课堂内外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同时挖掘学科特征,进行教学实践研究。2、教学中的精彩片段一平时参加教研活动中,教研员对教师的能力培养是潜移默化的,就像空气,慢慢地渗透到血液中去一样。比如这节课前安排了一段2分钟的景颇族《舂米歌》,舂米的工具是《诗经》、《天工开物》中提到的一种简单机械。这种方法可能不是我独创的,但确实是在多次听课的过程中悟出来的。记得有次听《平面镜成像》,上课教师在课后播放了许多美丽的图片,当时评课老师都赞不绝口,还建议配上一些轻音乐。我当时就想,快下课了,学生在整理东西,都没心思看了,还要拖这么长的一段,我是比较赞成干脆利落的结尾。而在刚上课时学生的思想还没有安定下来,不能一下子投入到新的教学内容中来,教室后面又坐了很多人在等着,大家都比较尴尬,何不在这时播放这些内容呢?既能缓解紧张的气氛,又能让学生有个感性的认识。回来我就改了一下课件,效果不错。初中物理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第4页(共6页)后来,我上公开课《重力》,课前播放了一段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一开始很好奇,但很快就进入学习的状态了。当然,这里一定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播放的内容要和教学内容有关联,不然就成了无的放矢、浪费时间了。所以这节课我选择了用木棒作为机械的视频,再加上那首少数民族的歌也好听,大家都印象应该是深刻的。后来很多老师和我说起那节课,也是说“有舂米歌的那节课”。3、教学中的精彩片段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有一个教学目标是“建模思想”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如何让初次接触杠杆的学生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难度定为建模的第一步“将实际原型的简化”。我整理了许多将要学习的杠杆,最后将目标锁定在中国古代提水器具“桔槔”,而没有选择教材上的“用木棒撬石头”这个例子。选择“桔槔”的理由:一、这是中国沿用了几千年的简单机械,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而通过举例,就非常自然地融入到教学中去,所谓的“无痕化”渗透民族精神的教育;二是“桔槔”使用有趣,学生对于从井里提水还是有兴趣的。三是“桔槔”形状简单,模型中的主角“杠杆”明显,配角“施力的绳子”形状与物理学中所画的力的符号相似,且受力方向清晰。而不像书上的例子,“用木棒撬石头”,其中木棒受到石头作用力的方向是个难点,以往学生分析时会出现三种方向,往往还没学五要素,学生就已经糊涂了。使用“桔槔”作为模型后,完全将重点放在了杠杆的五要素上,有利于杠杆的学习。在整堂课中,就利用这一个例子进行详细、透彻地学习、分析,而不像教材上选用了多个例子,这样单一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将思维的重心放在“五要素”上,而不是放在不停地认识工具上。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是成功的,学生都能快速的学会杠杆的五要素。后续课中,再对“用木棒撬石头”等其他例子进行分析时,很少有学生再画错方向,学生就是画错,教师用“桔槔”的例子进行提示,也能马上理解、改正,正确率要比以往教学高得多。实践出真知,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少而精的例题,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物理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第5页(共6页)4、教学中的精彩片段三在教学结尾处,简单地提到了2个杠杆。一个是中国古代非常精细的天平,用来称黄金的秤,另一个是带有美丽传说的应县木塔。介绍这两个杠杆,不仅仅是为了介绍中国在机械、建筑方面的成就,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杠杆平衡的状态,为下节课“杠杆的平衡条件”作铺垫。第二课时中,提问杠杆的平衡状态时,学生都能马上提出“静止”这个状态,且对杠杆“水平平衡”有了初步认识。5、不足之处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通过教学反思和同行的评课,让我对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课中,我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在介绍杆秤时,应该说“中国人在两千年前就发明了杆秤”,我拿着周美珍老师家里带来的杆秤,说成了“这是中国两千年前发明的杆秤”,周老师家的秤变成历史文物了。这是开元中学的曹炜文老师指出的,这位老教师治学非常严谨。我后来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怕就怕“认真”两字。另外有一个处理不当的教学环节,是关于“杠杆的形状”问题。课上学生例举了一些杠杆,以直形为主,由于学生举例较多,我就忘了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杠杆作展示,虽然也给学生看了一些改进后、特殊形状的舂米工具的图片,但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杠杆就是直的。我就提了一句,杠杆也有各种形状的,但是学生没听进去。后来的课上,把剪刀、钳子给他们一看,都明白了。在教学设计时,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教学准备的器材,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形状。但是当时课上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在试讲的时候,各班学生都能例举出生活中各种形状的杠杆,使得我对这个班的学生在这个方面能力的估计较高,因此在这个细节上有所放松,而当时课上出现的问题,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这说明了我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还不完善,说明我在教学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另一方面,学生的紧张也是显而易见的。上课的2班学生,是年级中比较优秀的,但是现场学习时非常拘谨。后来有个听课的老师告诉我,学生进实验室时,带队的女孩子一推门,就吓了一跳,吐了舌头楞在那儿,那老师还学动作给初中物理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第6页(共6页)我看。而那个女孩子,就是班中平时最活泼的一个学生,后来她告诉我,没想到会有那么多的人来听课。我试讲的时候,虽然也有几位老师来听课,但是教室里热闹的不得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时候非常起劲,实验室就像铁匠铺,赵老师还说这样好,自然,学生学得开心。结果到了开课的时候,学生们一个个成了淑女、绅士,快速完成实验,就坐好不动了,也不去研究了,也没有人再做一遍了。我当时就想,这些学生还挺能装的。如果学校有条件的话,设计一个专用的听课教室,在学生和听课教师之间,安装一层单向玻璃:听课的老师能看见学生,学生却看不见听课的老师,这样的课是不是更加真实些。三、体会《在初中学科教学中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行动研究》,学校给了教师学习、锻炼的机会;教研组的老师互相帮助,群策群力,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以及实验室、总务、劳技的老师们,认真、负责地做好实验准备,为上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是教思维和理念;学,是学方法和态度。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的实践研究,只要教师能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并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方法,还是容易实施的。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了解,也能够比较自然地在学科学习中提高。
本文标题:初中物理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463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