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A单元+质点的直线运动
A单元质点的直线运动A1直线运动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23.[2014·浙江卷]如图所示,装甲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20m/s沿直线前进,车上机枪的枪管水平,距地面高为h=1.8m.在车正前方竖直立一块高为两米的长方形靶,其底边与地面接触.枪口与靶距离为L时,机枪手正对靶射出第一发子弹,子弹相对于枪口的初速度为v=800m/s.在子弹射出的同时,装甲车开始匀减速运动,行进s=90m后停下.装甲车停下后,机枪手以相同方式射出第二发子弹.(不计空气阻力,子弹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第23题图(1)求装甲车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2)当L=410m时,求第一发子弹的弹孔离地的高度,并计算靶上两个弹孔之间的距离;(3)若靶上只有一个弹孔,求L的范围.23.[答案](1)209m/s2(2)0.55m0.45m(3)492mL≤570m[来源:学科网ZXXK][解析]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等知识点和分析推理能力.[答案](1)装甲车加速度a=v202s=209m/s2.(2)第一发子弹飞行时间t1=Lv+v0=0.5s弹孔离地高度h1=h-12gt21=0.55m第二发子弹离地的高度h2=h-12gL-st2=1.0m两弹孔之间的距离Δh=h2-h1=0.45m.(3)第一发子弹打到靶的下沿时,装甲车离靶的距离为L1L1=(v0+v)2hg=492m第二发子弹打到靶的下沿时,装甲车离靶的距离为L2L2=v2hg+s=570mL的范围492mL≤570m.24.[2014·浙江卷]某同学设计一个发电测速装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0.1m的圆形金属导轨固定在竖直平面上,一根长为R的金属棒OA,A端与导轨接触良好,O端固定在圆心处的转轴上.转轴的左端有一个半径为r=R3的圆盘,圆盘和金属棒能随转轴一起转动.圆盘上绕有不可伸长的细线,下端挂着一个质量为m=0.5kg的铝块.在金属导轨区域内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右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T.a点与导轨相连,b点通过电刷与O端相连.测量a、b两点间的电势差U可算得铝块速度.铝块由静止释放,下落h=0.3m时,测得U=0.15V.(细线与圆盘间没有滑动,金属棒、导轨、导线及电刷的电阻均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第24题图(1)测U时,与a点相接的是电压表的“正极”还是“负极”?(2)求此时铝块的速度大小;(3)求此下落过程中铝块机械能的损失.24.[答案](1)正极(2)2m/s(3)0.5J[解析]本题考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右手定则等知识和分析综合及建模能力.(1)正极(2)由电磁感应定律得U=E=ΔΦΔtΔΦ=12BR2ΔθU=12BωR2v=rω=13ωR所以v=2U3BR=2m/s(3)ΔE=mgh-12mv2ΔE=0.5J11.[2014·四川卷]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不带电的平行金属板p和b相距h,与图示电路相连,金属板厚度不计,忽略边缘效应.p板上表面光滑,涂有绝缘层,其上O点右侧相距h处有小孔K;b板上有小孔T,且O、T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图示平面为竖直平面.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静止粒子被发射装置(图中未画出)从O点发射,沿p板上表面运动时间t后到达K孔,不与板碰撞地进入两板之间.粒子视为质点,在图示平面内运动,电荷量保持不变,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求发射装置对粒子做的功;(2)电路中的直流电源内阻为r,开关S接“1”位置时,进入板间的粒子落在b板上的A点,A点与过K孔竖直线的距离为l.此后将开关S接“2”位置,求阻值为R的电阻中的电流强度;(3)若选用恰当直流电源,电路中开关S接“1”位置,使进入板间的粒子受力平衡,此时在板间某区域加上方向垂直于图面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合适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只能在0~Bm=()21+5m()21-2qt范围内选取),使粒子恰好从b板的T孔飞出,求粒子飞出时速度方向与b板板面的夹角的所有可能值(可用反三角函数表示).11.(1)mh22t2(2)mhq(R+r)g-2h3l2t2(3)0θ≤arcsin25[解析](1)设粒子在p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0,有h=v0t①设发射装置对粒子做的功为W,由动能定理得W=12mv20②联立①②可得W=mh22t2③(2)S接“1”位置时,电源的电动势E0与板间电势差U有E0=U④板间产生匀强电场的场强为E,粒子进入板间时有水平方向的速度v0,在板间受到竖直方向的重力和电场力作用而做类平抛运动,设加速度为a,运动时间为t1,有U=Eh⑤mg-qE=ma⑥h=12at21⑦l=v0t1⑧S接“2”位置,则在电阻R上流过的电流I满足I=E0R+r⑨联立①④~⑨得I=mhq(R+r)g-2h3l2t2⑩(3)由题意知此时在板间运动的粒子重力与电场力平衡,当粒子从K进入板间后立即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粒子从D点出磁场区域后沿DT做匀速直线运动,DT与b板上表面的夹角为题目所求夹角θ,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取最大值时的夹角θ为最大值θm,设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有qv0B=mv20R○11过D点作b板的垂线与b板的上表面交于G,由几何关系有DG=h-R(1+cosθ)○12TG=h+Rsinθ○13tanθ=sinθcosθ=DGTG○14联立①○11~○14,将B=Bm代入,求得θm=arcsin25○15当B逐渐减小,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也随之变大,D点向b板靠近,DT与b板上表面的夹角θ也越变越小,当D点无限接近于b板上表面时,粒子离开磁场后在板间几乎沿着b板上表面运动而从T孔飞出板间区域,此时BmB0满足题目要求,夹角θ趋近θ0,即θ0=0○16则题目所求为0θ≤arcsin25○17A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7.(15分)[2014·重庆卷]题7图为“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上着陆最后阶段的示意图,首先在发动机作用下,探测器受到推力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1处悬停(速度为0,h1远小于月球半径);接着推力改变,探测器开始竖直下降,到达距月面高度为h2处的速度为v;此后发动机关闭,探测器仅受重力下落到月面,已知探测器总质量为m(不包括燃料),地球和月球的半径比为k1,质量比为k2,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题7图(1)月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及探测器刚接触月面时的速度大小;(2)从开始竖直下降到刚接触月面时,探测器机械能的变化.7.[答案](1)k21k2gv2+2k21gh2k2(2)12mv2-k21k2mg(h1-h2)本题利用探测器的落地过程将万有引力定律,重力加速度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机械能等的概念融合在一起考查.设计概念比较多,需要认真审题.[解析](1)设地球质量和半径分别为M和R,月球的质量、半径和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M′、R′和g′,探测器刚接触月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t.由mg′=GM′mR′2和mg=GMmR2得g′=k21k2g由v2t-v2=2g′h2得vt=v2+2k21gh2k2(2)设机械能变化量为ΔE,动能变化量为ΔEk,重力势能变化量为ΔEp.由ΔE=ΔEk+ΔEp有ΔE=12m(v2+2k21gh2k2)-mk21k2gh1[来源:Zxxk.Com]得ΔE=12mv2-k21k2mg(h1-h2)23.[2014·浙江卷]如图所示,装甲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20m/s沿直线前进,车上机枪的枪管水平,距地面高为h=1.8m.在车正前方竖直立一块高为两米的长方形靶,其底边与地面接触.枪口与靶距离为L时,机枪手正对靶射出第一发子弹,子弹相对于枪口的初速度为v=800m/s.在子弹射出的同时,装甲车开始匀减速运动,行进s=90m后停下.装甲车停下后,机枪手以相同方式射出第二发子弹.(不计空气阻力,子弹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第23题图(1)求装甲车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来源:学科网](2)当L=410m时,求第一发子弹的弹孔离地的高度,并计算靶上两个弹孔之间的距离;(3)若靶上只有一个弹孔,求L的范围.23.[答案](1)209m/s2(2)0.55m0.45m(3)492mL≤570m[解析]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等知识点和分析推理能力.[答案](1)装甲车加速度a=v202s=209m/s2.(2)第一发子弹飞行时间t1=Lv+v0=0.5s弹孔离地高度h1=h-12gt21=0.55m第二发子弹离地的高度h2=h-12gL-st2=1.0m两弹孔之间的距离Δh=h2-h1=0.45m.(3)第一发子弹打到靶的下沿时,装甲车离靶的距离为L1L1=(v0+v)2hg=492m第二发子弹打到靶的下沿时,装甲车离靶的距离为L2L2=v2hg+s=570mL的范围492mL≤570m.10.在如图所示的竖直平面内,水平轨道CD和倾斜轨道GH与半径r=944m的光滑圆弧轨道分别相切于D点和G点,GH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过G点、垂直于纸面的竖直平面左侧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1.25T;过D点、垂直于纸面的竖直平面右侧有匀强电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电场强度E=1×104N/C.小物体P1质量m=2×10-3kg、电荷量q=+8×10-6C,受到水平向右的推力F=9.98×10-3N的作用,沿CD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达D点后撤去推力.当P1到达倾斜轨道底端G点时,不带电的小物体P2在GH顶端静止释放,经过时间t=0.1s与P1相遇.P1与P2与轨道CD、GH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g取10m/s2,sin37°=0.6,cos37°=0.8,物体电荷量保持不变,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物体P1在水平轨道CD上运动速度v的大小;(2)倾斜轨道GH的长度s.10.(1)4m/s(2)0.56m[解析](1)设小物体P1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速度为v,受到向上的洛伦兹力为F1,受到的摩擦力为f,则F1=qvB①f=μ(mg-F1)②由题意,水平方向合力为零F-f=0③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解得v=4m/s④(2)设P1在G点的速度大小为vG,由于洛伦兹力不做功,根据动能定理qErsinθ-mgr(1-cosθ)=12mv2G-12mv2⑤P1在GH上运动,受到重力、电场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设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qEcosθ-mgsinθ-μ(mgcosθ+qEsinθ)=ma1⑥P1与P2在GH上相遇时,设P1在GH上运动的距离为s1,则s1=vGt+12a1t2⑦设P2质量为m2,在GH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2,则m2gsinθ-μm2gcosθ=m2a2⑧P1与P2在GH上相遇时,设P2在GH上运动的距离为s2,则s2=12a2t2⑨联立⑤~⑨式,代入数据得s=s1+s2⑩s=0.56m○11A3自由落体运动A4竖直上抛运动A5运动图象5.[2014·重庆卷]以不同的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的速率成正比,下列分别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BCD5.D[解析]本题考查v-t图像.当不计阻力上抛物体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图像为一倾斜直线,因加速度a=-g,故该倾斜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g.当上抛物体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率成正比时,对上升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kv=ma,可知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通过图像的斜率比较,A错误.从公式推导出,上升过程中,|a|g,当v=0时,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此时a=-g,而B、C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均小于g,故B、C错误,D正确.6.(19分)[2014·重庆卷](1)某照明电路出现故障,其电路如题6图1所示,该电路用标称值为12V的蓄电池为电源,导线及其接触完好.题6图1维修人员使用已调好的多用电表直流50V挡检测故障,他将黑表笔接在c点,
本文标题: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A单元+质点的直线运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51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