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5年杭州市中考科学试题及答案
2015杭州市初中毕业文化升学考试试卷分析一.选择题1.解:A.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液体会流出;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从而污染药品,故A错误。B.H2还原氧化铜时,通氢气的导管插入试管底部氧化铜上方,便于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爆炸,使氢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同时试管口略向下,防止试管中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破裂,故B正确。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C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容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扩散,图中将水注入浓硫酸,故D错。2.解:已知四氧化铱阳离子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铱的化合价为x,可得-2×4+x=+1,计算得x=+9,故铱元素的化合价为+9。3.解:A.图中甲所示为植物的果实,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而非植物的生殖系统,故A错误。B.生物学上根据同化作用可以将生物分为自养生物和异样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的有机物的生物属于自养生物,如蓝藻,硝化细菌,绿色植物等。只能从外界摄取现成有机物的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如绝大多数动物、真菌等。图为绿色植物属于自养生物,故B正确。C.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故C错误。D.叶绿体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细胞中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如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故D错误。[来源:学,科,网]4.解:A.图为膝跳反射,膝跳反射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故A正确。B.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脊髓参与完成的,故B正确。C.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谈虎色变、膝跳反射等都是非条件反射,故C正确。D.缩手反应的反射弧更复杂,先缩手后感到疼,是有高级神经中枢参与的,故D错误。5.解:蹦床运动员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同时该过程中运动员质量不变,高度逐渐增大,因此重力势能增大,故C正确。6.解: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过程中根的向水性,故A错误。B.该实验的结果应该观察记录根的生长情况而不是数量,故B错误。C.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以此来探究根的向水性,故C正确。D.该实验证明了根具有向水性,故D错误。7.解:A.用显微镜观察同一玻片,无论玻片往右移还是往左移,甲和乙观察的影像都是一样的,因此玻片往右移,甲和乙的影像都会往左移,故A错误。B.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光圈、反光镜相同)观察同一玻片,乙的视野比甲明亮,可知乙的可视范围大,有光面积比甲大,因此乙的放大倍数小,看到的面积比甲大,所以乙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甲中不能全部观察到,故B错误。C.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光圈、反光镜相同)观察同一玻片,乙的视野比甲明亮,可知乙的可视范围大,有光面积比甲大,因此乙的放大倍数小,甲的放大倍数大,因此观察到甲中的红细胞比乙中的红细胞大,故C正确。D.若在乙中看到的物像模糊,改换成甲也可能看不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故D错误。8.解:图示的过程为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此时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房室瓣被血液推动而关闭使血液不能倒流回心房,心室内压力大于动脉内压力,动脉瓣打开,使得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故B正确。9.解:石灰岩溶洞的形成是由于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从而形成溶洞景观,这与地壳变动无关,故A错误。10.解:A.白色硫酸铜变蓝是由于CuSO4(白)+5H2O=CuSO4·5H2O,故A正确。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说明毒品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C.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空隙,并不是因为分子变小了,故C错误。D.不同种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与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即酸根离子不同有关,当然酸也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有H+,故D正确。11.解:汽油机、空气喷气发动机以及风力装置的使用都需要空气,而月球上没有大气,故A、C、D均错误;电动机利用的是电能不需要大气,故B正确。12.解: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方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方看为顺时针方向,故A错误。B.地球上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成66o34’角,而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形成各地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形成四季,并不是由于地球自转,故B错误。C.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光,且地球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故C错误。D.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旋转,故D正确。13.解:A.,因此Na2CO3在水中不会电离出OH-,故A错误。B.,因此加入稀硫酸,碳酸钠与其发生反应减少,CO32-水解产生的OH-减少,溶液碱性减弱,pH降低,故B正确。C.Na2CO3溶液呈碱性,因为CO32-水解产生少量的OH-,,故C正确。D.CO32-水解产生少量的OH-,因此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D正确。14.解:甲船中小球从静止突然向右运动,因此甲船可能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而小球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会向右运动;乙船中小球保持静止,因此乙船可能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15.解:小磁针本身具有磁性,能够吸引没有磁性的铁棒,故铁棒A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没有磁性,只是在小磁针磁场作用下暂时被磁化。铁棒B能排斥小磁针,说明B一定有磁性。若A无磁性,当A靠近B时,A、B互相吸引;若A有磁性,则A、B两磁体都分别有北极和南极,当它们的同名磁极互相靠近时,互相排斥;当异名磁极互相靠近时,互相吸引,故D正确。16.解:A.实验一中,铝片放入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产生H2,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故A正确。B.实验二中,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由于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铜之前,性质比铜活泼,能从铜的盐溶液中将其置换出来,2Al+3CuSO4=Al2(SO4)3+3Cu,铝片表面析出红色的铜,故B正确。C.实验三中,铝片放入浓硫酸中,会和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属于化学反应,故C错误。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等稀硫酸不具有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17.解: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此弹簧应该均匀伸长,故D正确。18.解:A.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一开始为动摩擦,方向沿斜面向下,静止后变为静摩擦,方向沿斜面向上,故A错误。B.木块在A点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木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故B错误。C.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是沿斜面向下,静止后方向沿斜面向上,故C错误。D.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发生改变,故D正确。19.解: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A正确。B.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故B正确。C.氯化银沉淀不能溶于稀硝酸,故C正确。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使溶液中的溶剂减少,同时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跟原石灰水相比将会减小,不符合图像,故D错误。20.解:A.同温度的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才能变成同温度的水,因此同温度的水蒸气内能更高,烫伤更严重,故A正确。B.水蒸气和液态水是同一种物质,因此化学性质相同,故B错误。C.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故C正确。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粘膜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烫伤时皮肤受损,人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故D正确。二.填空题21.(1)克隆技术(2)分裂分化(3)甲(4)为胚胎发育提供了场所(子宫)和所需的营养物质(5)无性生殖解析:多莉羊通过克隆技术培育,其遗传性状与提供细胞核的甲羊最为相似,因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信息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克隆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多莉羊的培养过程中由甲提供细胞核,故多莉的遗传性状与甲绵羊最为相似。但也不是完全相同,因为生物的性状不仅与遗传物质有关,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多莉羊的培养过程中丙绵羊作为胚胎的受体是代孕羊,其作用是为胚胎发育提供了场所(子宫)和所需的营养物质。从本质上讲,克隆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不需要经过生殖细胞两两结合,属于无性生殖。22.(1)7鹰(2)分解者(3)光合作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环境xkb1.com解析:(1)图中共有七条食物链,流向鹰的箭头有两个表示鹰作为消费者的直接食物来源只有两种。(2)食物链反应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图中未表示出的生物成分为分解者。(3)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为贮存在绿色植物中的化学能,以此流入生态系统,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循环不息的,即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的出现和循环。23.(1)中子数不同(2)7:6解析:C-14和C-12原子属于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C-14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C-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4:12=7:6。24.(1)(2)BaCO3(3)CaCO3、BaCl2xkb1.com解析:取白色固体溶于水后得到白色沉淀,且沉淀全部溶于盐酸,可得出固体中一定存在碳酸钙,且硫酸钙和氯化钡中最多只能含有其中一种,(要是这两种物质同时存在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然后往第一步的滤液中通入CO2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可得出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钡(与CO2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因此固体中不含硫酸钙。故此固体一定含有CaCO3和BaCl2。25.乒乓球不会掉下来用力向上吸气空气流速变快,造成漏斗内空气压强小,由于外部空气压强大于漏斗内的压强,所以乒乓球不会掉下来用力向下吹气,空气流速变快,漏斗内压强变小,由于外部空气压强大于漏斗内的压强,所以乒乓球还是不会掉下来。26.(1)8(2)0.7(3)变慢解析:72km/h=20m/sS反应1=vt1=20m/s×0.4s=8mS反应2=S反应1+(39m-33m)=8m+6m=14mt2=S反应2/v=14m/(20m/s)=0.7s驾驶员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变长,因此其其刹车反应变慢。三.实验探究题27.(1)将植物置于光照下3-4个小时(2)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脱色(3)A叶片加碘液后不变蓝,B叶片加碘液后变蓝(4)温度光照强度解析:(1)将植物置于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便于后期滴加碘液观察现象。(2)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实验现象。(3)由于A叶片所处的环境中CO2已经被石灰水吸收,植物缺少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无法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故滴加碘液后叶片不会变蓝。(4)温度、光照强度以及含水量等都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28.(1)xkb1.com(2)作为尾气处理,吸收多余的SO2(3)实验1(4)不够环保不够安全解析:(1)SO2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故长管进气,短管出气,装置如图。(2)Cu和浓硫酸反应生成SO2,是空气污染物之一,不能直接排放,需要进行尾气处理,因此用NaOH溶液进行吸收。(3)因为Cu+2H2SO4(浓)=CuSO4+SO2↑+H2O,有CuSO4生成会使溶液中有SO42-,因此无论是否有硫酸剩余加入BaCl2后都会生成白色沉淀,因此实验2无法作为有硫酸剩余的依据。(4)
本文标题:2015年杭州市中考科学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52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