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2014•连云港)“向污染宣战”是今年我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禁止吸烟B.燃放鞭炮C.多开汽车D.乱扔垃圾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禁止吸烟能够净化空气;B、燃放鞭炮会生成空气污染物;C、多开汽车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D、乱扔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解答:解:A、禁止吸烟能够净化空气,利于保护环境,故正确;B、燃放鞭炮会生成空气污染物,不利于保护环境,故错误;C、多开汽车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保护环境,故错误;D、乱扔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各种污染源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题,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2.(2分)(2014•连云港)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木已成舟C.聚沙成塔D.百炼成钢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解答:解: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木已成舟只是形状的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聚沙成塔只是将沙子聚集起来,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百炼成钢的过程中,铁中的碳不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3.(2分)(2014•连云港)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A.放块状固体B.读液体体积C.闻气体气味D.给液体加热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试管要平放,将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的竖起了解答..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进入鼻孔判断.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试管要平放,将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的竖起了,不正确.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所以图示实验操作错误.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答案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2分)(2014•连云港)今年5月上旬,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其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和115个中子)在南京丢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C.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g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简单分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解答:解:A、该元素的名称是铱,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77,故选项说法错误.C、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外有77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答案: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5.(2分)(2014•连云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消防队员用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来灭火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D.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小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B、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D、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灭火的原理、乳化作用、合金的性质是正确解答的关键.6.(2分)(2014•连云港)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N2②Mg2+③SO2④⑤()A.①可表示两个氮原子B.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C.②和⑤均表示阳离子D.④和⑤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和多个原子的表示方法、化合价原则、阳离子是指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微粒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等进行解答.解答:解:A、①可表示一个氮分子,一个氮分子是由2个氮原子构成的,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等,不能表示两个氮原子,两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故A错误;B、根据化合价原则,③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正确,故B正确;C、阳离子是指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⑤的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故表示的是阴离子,故C错误;D、微粒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④和⑤最外层电子数不一样,故化学性质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7.(2分)(2014•连云港)洗发产品中含有的柠檬酸(C6H8O7)能使头发柔顺有弹性且气味清香.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柠檬酸属于氧化物B.柠檬酸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组成的C.柠檬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氧化物中只能含有两种元素,而柠檬酸(C6H8O7)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柠檬酸是由柠檬酸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C.在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6=72,氢元素的质量为1×8=8,氧元素的质量为16×7=112,可见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D.柠檬酸C6H8O7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6):(1×8):(16×7)=9:1:14≠6:8:7,故错误.故选C.点评: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分子中原子个数乘积的比可计算物质组成的元素质量比.8.(2分)(2014•连云港)下列事实可用于判断X、Y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是()①X能和稀盐酸反应而Y不能;②X能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③常温下X能与氧气反应而Y不能;④在化合物中X显+3价,Y显+2价.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解答:解:①X能和稀盐酸反应,说明X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Y不能说明Y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后面,可以说明金属活动性X大于Y;②X能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说明金属活动性X大于Y;③常温下X能与氧气反应而Y不能,说明金属活动性X大于Y;④金属的活动性与化合价无关;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9.(2分)(2014•连云港)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根据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进行解答;B、根据红磷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进行解答;C、根据相同质量的情况下铁比锌消耗的硫酸多分析;D、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发生中和反应,然后生成Cu(OH)2沉淀;解答:解: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故A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可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发生改变,此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无其他物质的进入或散失,故物质总质量不会改变,与图象所示吻合,故B正确;C、相同质量的情况下铁比锌消耗的硫酸多,故应该是硫酸与铁的反应先结束,故图象错误;D、氢氧化钠先和溶液中的盐酸反应,一开始无沉淀产生,把盐酸消耗掉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沉淀,故图象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坐标的形式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及坐标所表示的量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2分)(2014•连云港)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银粉用足量稀盐酸溶解后过滤B鉴别纯羊毛织品和涤纶织品取样灼烧后闻气味C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纯净水中D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集气瓶是否集满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A.AB.BC.C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金属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B、羊毛织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方案不能达到目的.B、羊毛织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后者没有,可用灼烧后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羊毛织品和涤纶织品,故选项方案能达到目的.C、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纯净水中,一会儿水变成红色,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方案能达到目的.D、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集气瓶是否集满,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故选项方案能达到目的.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但
本文标题:江苏省连云港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557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