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5-2016年度石油附中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北师大版无答案)
2015-2016年度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1.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2.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A.2.5mB.2.5dmC.2.5cmD.2.5mm3.图2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4.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能正确表示其传播方向的是()5.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A.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D.“神八”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6.某同学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请找一找,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是图中的哪一个()图1B.倒影A.影子C.水面“折”枝D.镜中花A.检查木料是否平直B.演员对镜练习C.用放大镜观察指纹D.阳光穿过树林图27、如图所示,下列物理现象中,产生的原因与其他不同的是()A.甲图潜水员利用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B.乙图汽车司机通过后视镜观察后面的车辆C.丙图群山在水中形成美丽的倒影D.丁图筷子插入烧杯中,看到筷子在水面处折断[来网]8.“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是《菊花台》中的一段歌词。以下对“成双”的理解,正确的是()A.“我”和“你”成双[来源:学+科+网B.“我”和“你的影子”成双C.“我”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D.“我”和湖面折射的“我的影子”成双9.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S'与镜前物体到镜面的距离S的关系可以用图象表示。图4中各图的纵坐标S'表示像到镜面的距离,横坐标S表示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其中正确反映了二者关系的图象是()10.一个瓶子装满水时最多装水的质量为1Kg,,则它一定能装得下1Kg的()(ρ盐>ρ水>ρ煤油>ρ酒)A酒精B煤油C盐水D汽油11.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3:1,体积之比为1:3,甲、乙两物体密度之比为()。A.1:1B.1:3C.9:1D.1:912如图5所示,用凸透镜在光屏上生成烛焰的像。如果用黑纸挡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将()A.只有上一半了B.只有下一半了图5图4S'SS'SS'SS'SABCD图4C.仍是完整的像,大小是原来的一半D.仍是完整的像,亮度比原来弱13.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A:8cmB:15cmC:20cmD:40cm14.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都装有一些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铅块、铁块和铝块分别放入这三只杯子里,它们都沉没于水中且杯中水面相平未溢出。已知ρ铅ρ铁ρ铝,对于这三个杯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放铅块的杯子中的水最多B.放铝块的杯子中的水最多C.放铁块的杯子中的水最少D.三只杯子中的水多少相同15.甲、乙两球的质量相等,体积关系为V甲=4V乙,已知构成两球的物质的密度关系为ρ乙=8ρ甲,如果这两个球中只有一个是空心的。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空心部分体积是8V乙B.甲的空心部分体积是4V乙C.乙的空心部分体积是15V乙D.乙的空心部分体积是21V乙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2分,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不得分。)16.有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则剩下的半瓶油的()A.密度为原来的一半B.质量为原来的一半C.体积为原来的一半D.质量、体积和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17.物体离凸透镜12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呈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B.10cmC.5cmD.8cm18.下列对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出现了七色的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C.通过平面镜看到的蜡烛,是蜡烛的虚像D.斜看水面下的物体,看到的物体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低19.如图7所示,是用量筒盛某种液体作出的液体与量筒总质量和液体体积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量筒的质量为60gB.液体密度为0.8×103kg/m3C.液体体积为100cm3时,液体与量筒的总质量为140gD.液体与量筒的总质量跟液体的体积成正比三、填空(每空1分,共10分)20.小红在池塘边观察水中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是30°,如图9,此光的反射现象中反258060V/cm3m/g图7图12射角的度数是________。21、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10,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虚像。(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22、经常提到的像:①电影屏幕上的像;②放大镜中的像;③投影仪上的像;④平面镜成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11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清晰的__________(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实像。24.小兰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若小兰再向镜面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5.我国研制出一种被称为“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密度仅为0.16mg/cm3,如图12所示为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放在一朵花上,该“气凝胶”的质量为mg。26如图13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光源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此时反射角是______度,S`是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将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27、用一只玻璃杯、水和天平测定石子密度,实验记录如下:杯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1=200g,放入石子后,杯子、水、石子总质量m2=215g,取出石子后,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m3=190g,则石子的密度是kg/m3。四、实验探究题(28题-29题每图2分,32题2分。其余每空1分;34题6分。总共28分)28.请画出图14中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及图15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甲乙ABFF图14SS´液面左右标尺图13图11图10图15ABAMN图1629.(2分)如图甲所示是一条小鳟鱼跃出水面捕捉蜻蜓的场景,请在图乙中画出小鳟鱼在水下看见蜻蜓的光路图(用一条光线代表即可)。30.如图16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如下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i,说明;(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板上看不到,说明。31.(6分)小刚为了测量不规则矿石的密度,做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平衡螺母向侧调节。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当把一只最小的砝码加入右盘时右盘下沉,而取出这只最小的砝码左盘又下沉,这时应通过使天平平衡,从而测出石块的质量。横梁平衡后结果如图乙所示,矿石的质量为g。(2)在量筒中注入15mL水,系上细线后将矿石放入量筒,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矿石的体积为cm3。(3)根据以上数据算得矿石的密度为g/cm3。32(2分)杨光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时,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位置的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从表格中可以看出h与s的关系为:。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6.0像到小孔的距离s/cm2.04.06.08.010.012.033.(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由图17甲可知,该凸透镜的是cm。(2)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3)如图17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__________位置。(4)通过实验小明明白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次他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这样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34.(6分)请利用透明玻璃板、白纸、一把刻度尺、两根相同的蜡烛、火柴等器材,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离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成正比。(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可画图示意);(2)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五、科普阅读题(共8分,每小题4分)35.结合图1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很有趣的颜色屋(如图18甲),屋内摆放着各色物品:红色的沙发和果汁、绿色的茶几和灯罩,墙上分别是红、蓝、绿、白的“光影之绚”四个大字。房间内灯光的颜色会在白色、红色、蓝色、绿色之间变化,你会看到家具、地板和墙壁上的字在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牛顿发现,颜色不是物体固有的特性,而是光经过物体表面吸收和反射之后,我们看到的反射的光。比如,红色不是苹果本身带有的,而是苹果表面将其它颜色的光吸收掉,反射的光的颜色被我们的眼睛所接受,大脑识别是红色的,所以我们看到的苹果是红色的。光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被反射,也可能被散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微粒以及尘埃微粒等障碍物。当光照射到这些微小的障碍物上,障碍物会将光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另一部分能量穿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散射出去的能量占多大比例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在相同条件下,红、橙光被散射出去的能量少,而穿过的能量多,可以传到较远的地方,因此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的信号,可以使车辆和行人在远处就能发现,及早做好准备。雾天行车,车上要开黄色的雾灯,也是这个道理。太阳光中蓝光被微小尘埃散射要比红光强十倍以上,因此天空呈浅蓝色,完全是大气散射太阳光的结果。(1)红光波长在630nm至780nm之间,630nm=m,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m/s;(2)图18乙所示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这说明白光是由组成的;(3)马路上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汽车,是因为汽车对照射到其上的光线产生。图17(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或“散射”)3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213年,罗马帝国派出大批战船开往地中海的西西里岛,想征服叙拉古王国。这一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阿基米德和叙拉古国王站在城堡上观察着海面。远处那一只只露出一些桅顶的罗马战船慢慢地越变越大。城堡中兵力很少。国王把希望目光投向聪慧无比的阿基米德,询问道:“听说您最近叫人做了很多的大镜子,这里面有些什么名堂?”阿基米德朝遥远的敌船一指说:“只要我们把罗马的战船消灭掉,他们就彻底失败了。而今天,他们灭亡的日子就要到啦,因为我们有太阳神助威。”阿基米德让士兵搬来几百面取火镜,在阿基米德的指挥下,一起往一艘战船的白帆上反射灼烈的阳光。不一会儿,被取火镜照射的白帆冒出缕缕青烟,海风一次,“呼”地起了火,火势一会儿就变大了。罗马侵略者狂叫起来,纷纷往海水里跳,有的烧死,有的淹死。后面的战船以为叙拉古人施了什么妖术,吓得调转船头便逃。叙拉古国王兴奋地问阿基米德:“你这取火镜怎么真能向太阳神取来火呢?”阿基米德说:“这镜子是凹面的镜子,它反射出的阳光,能集中到一点,这叫做焦点。焦点的温度很高很高,碰到易燃物上就能点着火。不过,假如没有太阳的帮忙,我们是无法取胜的。”射向凹面镜的平行光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于一点,使这点处的温度非常高,易于燃烧的物体处于此点处,很快就被点燃。我国古代早就有利用“阳遂”聚光取火的记载,“阳遂”就是铜制的凹面镜。我们现在使用的太阳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1)如图
本文标题:2015-2016年度石油附中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北师大版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58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