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物态变化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17湖南邵阳,第3题)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A.是晶体,熔点是0℃B.液态的比热容比固态的比热容小C.在4min时,没有出现液态D.在2min至6min过程中内能不变【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因而是晶体,其熔点为0℃,故A正确;质量和温度变化量相同时,该物质液态时需要加热的时间比固态时的长,可知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的比热容大,故B错误;在4min时,正处于熔化阶段,是固液共存状态,故C错误;在2min至6min过程中,物质温度不变,但继续吸热熔化,内能增大,故D错误。2.(2017湖南邵阳,第7题)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答案】C【解析】雾和露都是液化形成的,故A和B均错误;霜是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3.(2017江苏连云港,第5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B.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盛夏,剥开包装纸后的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答案】B【解析】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熔点高,故A错误;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熔点0℃不变,故B正确;冰棒冒“白气”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气温急剧下降时直接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4.(2017安徽,第11题)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B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C.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升华D.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答案】A解析:在浴室洗澡时,浴室间内热水会蒸发形成大量的水蒸气,浴室墙壁上的镜子较凉会有大量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而变得模糊。5.(2017四川绵阳,第16题)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从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水蒸气凝结成水,是液化;干冰变成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需要吸收热量;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从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放出热量。6.(2017山东滨州,第4题)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答案】C【解析】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从液态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高空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珠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故B正确;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故C错误;雪花是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故D正确.故选C.7.(2017山东滨州,第5题)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答案】B【解析】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需要不断吸收热量,故B正确;水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持续吸热,故C错误;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8.(2017山东德州,第4题)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吃冰棒解热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C.烧开水时冒“白气”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答案】B【解析】由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它是借助了蒸发致冷来使给食物降温的.装置放在通风处,这样即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也增大了水的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使饭菜温度降低,防止饭菜变质.A、吃冰棒解热,是利用熔化吸热知识,故A不合题意;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是利用液化吸热,降低病人体温,故B符合题意;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D、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蒸汽的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2017山东济宁,第3题)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答案】D【解析】秋天房顶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需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铁水浇筑成工件,由液态凝固成为固态,此过程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湿衣服晾晒后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2017四川自贡,第2题)深科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答案】A解析:水变成冰是液态变成固态,物态变化时凝固,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故只有选项A正确。11.(2017山东泰安,第12题)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B.盛夏,湿衣服很快晾干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答案】C【解析】A选项,冰层变薄是熔化,故A错;B选项,湿衣服变干是汽化,故B错;C选项,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D选项,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错。12.(2017山东泰安,第20题)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反应晶体凝固特点的是()【答案】D【解析】A选项是晶体熔化图像,B选项是非晶体凝固图像,C选项是非晶体熔化图像,D选项是晶体凝固图像。故选D。13.(2017重庆A卷,第3题)“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答案】D[解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也是凝华现象,“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均错,“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对。14.(2017江苏盐城,第9题)可燃冰是海洋深处甲烷与水形成的固体,下图表示不同深度、不同温度下甲烷与水存在状态情况,已知深度每增加10m,海水的压强增加1atm(1atm为1标准大气压)。下列情形中,甲烷与水能形成可燃冰的是()A.压强为50atm,温度为10℃B.压强为100atm,温度为0℃C.压强为200atm,温度为20℃D.压强为300atm,温度为30℃【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每增加10m海水的压强增加1atm,A压强为50atm时,水的深度为500m,当水深为500m,温度为10℃时,由图像可知,该点在曲线的右侧,甲烷和水的存在状态是甲烷气体和水,A错误;B压强为100atm时,水的深度为1000m,当水深为1000m,温度为0℃时,由图像可知,该点在曲线的左侧,甲烷和水的存在状态是可燃冰,B正确;压强为200atm时,水的深度为2000m,当水深为2000m,温度为20℃时,由图像可知,该点在曲线的右侧,甲烷和水的存在状态是甲烷气体和水,C错误;压强为300atm时,水的深度为3000m,当水深为3000m,温度为30℃时,由图像可知,该点在曲线的右侧,甲烷和水的存在状态是甲烷气体和水,D错误,故选B15.(2017山东烟台,第14题)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成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答案】A【解析】选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开水倒入杯中,此时海波晶体被熔化,此过程海波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到55℃以下时,此时海波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故选A.16.(2017江苏扬州,第2题)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下列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D【答案】D【解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垂直,故A错误;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会造成短路,烧坏电源和电流表,故B错误;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测量之前,要进行校零,故C错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垂直,故D正确。17.(2017江苏扬州,第4题)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答案】A[解析】选A。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手上的汗液遇冷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故A正确;霜是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白气”是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熔化造成的,故D错误。18.(2017湖南长沙,第17题)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解析】选A。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拉开冷冻室的门,看见“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静液化成小水滴,故A正确;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是凝固现象,故B错误;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瓶的外壁出现水水珠,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19.(2017天津,第2题)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A.凝固B.液化C.升华D.凝华【答案】D【解析】北方的冬季,室外气温零摄氏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凝华形成“树挂”和霜1.20.(2017江苏南京,第4题)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
本文标题: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物态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60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