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8中考物理基础训练题-(一)
图22018年中考物理基础训练题(一)机械运动1.如图1,刻度尺的分值度是________mm,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2.“五一”期间,小林和爸爸第一次乘坐动车。小林在行驶的动车上透过窗户看到路旁的风景树疾速向车后退去。这是因为小明所选的参照物是()A.路旁风景树B.路旁的房子C.小明乘坐的动车D.铁轨3.贵梧高速在4月20日晚正式通车,从贵港到梧州全长约200km,该路段设计时速为120km/h。小宇一家在“三月三”小长假时,从贵港开车到梧州自驾游:(1)按时速规定从贵港到梧州至少需要多少时间?(2)小宇爸爸开车从贵港到梧州实际用时2h,则他爸爸开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声现象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______传播声音,真空________传声。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3.下列哪种情况下,声音不能传播()A.在真空中B.在空气中C.在水中D.在金属中4.小贺听到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_________产生的,悠扬的琴声传得很远是通过_________传播的,琴声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5.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_的形式向外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m/s。6.中学生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有的同学在课间“大声”叫喊,往往产生噪声,这里“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频率D.响度7.在演奏会上有二胡、小提琴、笛子共同伴奏,听众能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辨别的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8.“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说话时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_______,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很大。9.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分别是:①在处防止噪声的产生,如排气管上加消声器、无声手枪的消音器;②在中阻断噪声的传播,如加隔音设备以及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③在处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如戴耳塞。10.贵港又称荷城,南广高铁穿城而过,高铁两旁的隔音墙的作用主要是减弱噪声。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A.传播过程中B.声源处C.人耳处D.声源和人耳处11.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_。物态变化1.图2的温度计示数是_,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左右。2.理解图3物态变化的规律,记住一些与天气有关的物态变化,比如:雨、雾、露、水管“出汗”、冒“白气”等是现象(热);霜、雾淞是现象(热);结冰是现象(热);化雪是现象(热)等。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初春,河面上的冰消融B.仲夏,早晨花草上沾满露水C.深秋,树枝上挂满白霜D.隆冬,湿衣服刚晾出就结冰4.“缥渺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装扮着我们的生活”。关于这些现象的形成与对应的物态变化的连线,正确的是()图1图3图7图9A.雾——汽化B.露——液化C.霜——凝固D.雪——升华5.图4是液体沸腾图像和晶体熔化图像的比较,请记住他们的特点。6.图5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_(填“均匀”或“不均匀”)。(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和_______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5-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5-丙中的________。(5)从表格中可知,该物质熔化时间大约是_______min。7.某班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A、B、C三组同学分别从图6甲、乙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甲、乙装置)。(1)A、B两组同学共同选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发现将水加热至沸腾时的时间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不同。(2)C组同学选择的是图乙装置,他们发现所测水的沸点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0℃。(3)通过分析图丙,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且不断_________。光现象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光速=。2.如图7所示的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3.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如图8所示,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A.反射B.折射C.直线传播D.色散4.如图9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4042444548484848485053图5图6图4图8图155.(2013·梅州)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研究了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10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B.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C.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D.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6.要使反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入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沙漠上空出现海市蜃楼是属于光的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现象.7.(1)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11所示,试做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2)在图12中大致画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8.如图13所示,一根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蜡烛成像的位置在()A.A处B.B处C.C处D.D处9.小明站在平面镜前2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m,他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0.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_______(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_________的缘故。11.图14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_____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________(填“前”或“后”)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2.用透明玻璃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因为它既能透光也能________光;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说明它是_______像;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_______(填“上”或“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13.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水中倒影—光的折射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13.记住图15中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4.图16所示是四个透镜实物图,属于凹透镜的是()15.如图17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它的焦距是_____cm。16.(1)请在图18-甲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2)请在图18-乙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3)画出图18-丙中的BC的入射光线和AO的折射光线。图10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7图16图1917.图19是眼睛和眼镜(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请分析清楚。质量与密度1.几种常见的质量值:成年人的质量约是60___,一个苹果的质量约是150____,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60_____,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约80_____。2.在宇宙飞船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如果将一个塑料杯带到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塑料杯的质量将()A.为零B.不变C.变小D.变大3.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50g的是()A.一个正常成年人B.一张课桌C.一个鸡蛋D.一只公鸡4.质量为100g的水结成冰后,它的质量为()A.110gB.100gC.90gD.10g5.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天平使用首先要“天平放平、游码归零”,然后依据“左倾右调、右倾左调”的原则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称量物体质量时,应:左物右码;物体质量等于砝码总量+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6.现用托盘天平称量一物体的质量: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取下两侧的橡胶垫圈,指针就开始摆动,稳定后,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21-甲所示。(1)请从实验操作的角度,详细叙述接下来的调节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2)调节完成后,将物体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通过移动游码,再次使天平横梁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1-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g。7.如图22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1)请你指出实验时存在的两处错误:;。(2)纠正错误后,重新进行实验。天平平衡时,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22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g。8.一杯水,倒掉一半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质量变小B密度不变C密度和质量都变小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力运动和力1.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2.如图23所示,运动员用头顶回远处飞来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运动员的头被撞得很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两个物体只有互相接触才会产生力的作用4.如图24所示的图像中,能体现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图21图22图23图18甲乙丙图25图26图27图28图28图29A.人拉长弹簧B.人压弯跳板C.磁铁吸引铁球转弯D.人拉弯弓5.如图25所示,把一水杯放在桌面上,请画出桌面对水杯的支持力的示意图。6.如图26所示,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7.如图27所示,重为3N的饮料盒放在水平桌面上,请作出饮料盒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8.会正确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重力:重力的大小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其中g=9.8N/kg,记住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比。9.如图28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反映重力跟质量关系的是()10.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芳设计了如图28的实验。(1)小芳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之沿水平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__的知识,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2)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通过观察图甲和丙,比较得出弹簧测力计
本文标题:2018中考物理基础训练题-(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606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