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重庆市万州区2018-2019学年度(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
万州区2018-2019学年度(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物理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与化学共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B.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C.秋天,草木的叶子上有露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2.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压缩冲程B.滑下时臀部有灼热感C.搓手取暖D.感受温度3.下列关于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人体接触火线都会发生触电事故B.低于36伏的电压对人体一定是安全的C.测电笔可用于检测物体带正电还是带负电D.使用三脚插头是为防止触电而采取的安全措施4.物理老师给同学们做短路演示实验时,他将蓄电池、自制铜导线组成短路电路,如图所示是在实验中铜导线烧断时的情境,烧断处被烧断是因为该处一小段铜导线与其它同长度的铜导线相比,它的()A.电阻较大B.电压较小C.电流较大D.电功率较小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在某一端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3A,小灯泡消耗的功率为0.9W;当滑片P移至中点时,电压表示数变化了2V,此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且消耗的功率为2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B.电源电压为10VC.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0ΩD.滑片P在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3.6W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则有关此电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只需要灯L2亮,则需要闭合开关S1B.要使小灯泡L1、L2串联,必须闭合开关S2C.要使L1、L2并联,必须闭合开关S1和S3D.同时闭合S2和S3,会导致电流过大烧坏灯泡7.如图所示,一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时,把电压表与电流表的位置接错了。闭合开关后,电路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电流表和电压表都烧坏B.电流表烧坏,电压表正常C.电压表烧坏,电流表正常D.先烧坏电流表,再烧坏电压表8.有关温度、热量、内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B.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也不含有热量C.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不一定降低,但一定是放出了热量D.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二.填空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12分)9.有如图所示的两套相同装置,分别在两个燃烧皿中放入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点燃后加热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通过比较燃料(选填“燃烧相同时间”或“全部燃烧”)后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判断两种燃料的热值的大小。用比热容的液体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中液体没有沸腾)10.如图所示为小王同学设计的遮光感应烟雾探测器部分工作原理图。在一个外部光线无法进入的烟室中,装有一个激光发生器及带有一光敏电阻R0(光照越强,R0阻值越小,反之则越大)的电路,R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烟雾进入烟室后,激光被烟雾遮挡而使光敏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烟雾越来越浓时,电路中电流表示数逐渐,当电压表示数达到某一固定值时,探测器便会发出警报。如果要使烟雾浓度较小时探测器就能发出警报,你认为对电路中的R应如何调整?答:11.如今已是电气化时代,小芳同学回到家中会同时使用多种家用电器。当她每多接通一个家用电器,家庭电路的总电阻。(选填“变大”或“变小”)12.小明家的电能表如图所示,当小明家只有一盏电灯工作时,15min内转盘正好转过25圈,则该灯泡的电功率为W。13.图甲是小灯泡L和电阻R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图象,将它们按图乙所示接入电路中,只闭合开关S,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W;再闭合开关S1,电流表示数变化了A,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W。14.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带电荷,金属杆中的电流方向是(选填“金属球到金属箔”或“金属箔到金属球”)。15.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小华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而言,它的(选填“密度”、“质量”或“内能”)在增大。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个小题,第16题3分,第17小题4分,第18小题4分,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5分,共22分。)16.小壮同学做冰加热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所示的图象。(1)图丙中四个图形,能反映水正在沸腾的图形是;(2)通过实验,得出固态冰的比热容c冰,液态水的比热容c水之间的大小关系,c冰c水(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3)实验还能得出冰的熔化,水的沸腾的共同点:。17.一天,小熊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活动。(1)如下是部分操作过程,①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选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酒精;②使玻璃板A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玻璃板B不作处理,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③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2)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选填“液体温度”或“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会观察到玻璃板(选填“A”或“B“)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3)小熊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选填“变大”成“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选填“吸热”成“放热”)造成的。18.如图一所示,用加热器给初温均为20℃的甲、乙液体加热(m甲<m乙),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线如图二。(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一所示,此时乙的温度为℃。(2)甲液体第30s的内能第35s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小于”)。(3)小明根据图二中0至30s图线及题目所给信息得出: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液体的大。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19.甲图是实验小组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x的实物电路,电源电压未知但恒定,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电阻均不受温度影响)(1)在甲图中找出连接错误的一根导线,并在导线上画“×”,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正确。(所画的导线要用实线,不可用虚线,导线不能交叉)(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选填“左”或“右”)端;(3)该实验的原理是。(4)在实验操作中,发现电流表已损坏,电压表完好,于是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乙图所示的电路图也完成了实验。请你帮助他们把以下实验步骤填写完整:①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滑片位于最左端时,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1;②再,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2;③则未知电阻Rx=。20.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相同烧瓶内装满了煤油。(1)请根据实物电路,在虚线框图2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3)为达到实验目的,选用的两电阻丝R1与R2的阻值应,通过R1的电流通过R2的电流。(4)通电一段时间后,乙烧瓶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较大,说明。(5)小红用如图3示的装置,进一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经多次实验测量,收集实验数据,绘制了烧瓶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h与电流的关系图象,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图4中能正确反映h﹣I关系的是。四.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20题6分,第21题8分,第22题8分,共2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给分。)21.我国自主研制的“红旗HQ3”无人驾驶汽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汽车发动机对汽车做了5.4×106J的功,消耗的燃油0.3kg。已知燃油的热值是4.5×107J/kg。试求:(1)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2)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22.如图甲所示,电阻R1的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2A”的字样,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a端时,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示数为0.3A。(1)求电源电压U;(2)若将一只电压表并联接入该电路(A和B)、(B和C)或(A和C)中的某一部分电路两端,调节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在图乙所示的位置,请指出电压表所有可能连接的位置,并求出滑动变阻器R2对应的电阻值。23.如图,电源电压一定,已知灯泡L标有“6V,7.2W”字样(灯电阻不受温度影响),R1=10Ω.当S、S1,闭合,且滑片P在a端时,灯正常发光;当S、S2闭合,且P在滑动变阻器中点处时,电流表示数为0.2A。(1)求灯泡L的电阻阻值。(2)求滑动变阻器Rx的最大值。(3)通过对S、S1、S2的控制和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使电路所消耗的总功率最小,请求出电路总功率的最小值。万州区2018-2019学年度(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B.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C.秋天,草木的叶子上有露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分析】熔化是从固态变为液态,要吸热;液化是从气态变为液态,要放热;凝华是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要放热。【解答】解:A、春天,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中冰要吸收热量,故A正确;B、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吸收热量,故B错误;C、秋天,会看到露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C正确;D、严寒的冬天,玻璃窗上会出现冰花,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B。2.(3分)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压缩冲程B.滑下时臀部有灼热感C.搓手取暖D.感受温度【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解答】解:A、压缩冲程,活塞对汽缸内的气体做功,使得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是做功改变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感,通过做功改变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C、搓手取暖,即手克服摩擦做功,使得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用手感受温度,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故D符合题意;故选:D。3.(3分)下列关于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人体接触火线都会发生触电事故B.低于36伏的电压对人体一定是安全的C.测电笔可用于检测物体带正电还是带负电D.使用三脚插头是为防止触电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分析】(1)是否触电要看是否有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形成了回路;(2)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但在环境潮湿、人体表面潮湿等情况下也有可能带来危险;(3)测电笔的作用是区分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4)三脚插头的用电器只能使用三孔插座才比较安全。【解答】解:A、人体接触火线时不一定就触电,比如人站在干燥的木凳上单手接触火线时,电流不能在人体形成回路,不会触电,故A错误;B、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但在环境潮湿、人体表面潮湿等情况下也有可能带来危险,故B错误;C、测电笔的作用是检验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不是测试物体带正电或负电。故C错误;D、三脚插头的用电器使用三孔插座时,金属外壳接入大地,避免发生触电事故;故D正确。故选:D。4.(3分)物理老师给同学们做短路演示实验时,他将蓄电池、自制铜导线组成短路电路,如图所示是在实验中铜导线烧断时的情境,烧断处被烧断是因为该处一小段铜导线与其它同长度的铜导线相比,它的()A.电阻较大B.电压较小C.电流较大D.电功率较小【分析】铜导线被烧断的原因是温度过高造成的,而温度过高是因为热量多,根据焦耳定律Q=I2Rt分析解答。【解答】解:由图可知,电路中只有一条铜导线,所以铜导线中电流处处相等,根据焦耳定律公式Q=I2Rt知,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温度越高,
本文标题:重庆市万州区2018-2019学年度(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667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