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2018-2019第一学期初二物理期末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测试八年级物理试卷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1.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接近实际的是(▲)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5m左右B.从三楼走楼梯到一楼的时间大约是5minC.人感觉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大约是40℃D.初二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4m/s左右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情景,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实验说明液体能传声B.乙图实验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直尺是为了探究响度和频率的关系C.丙图实验说明声能传递能量D.丁图中高架旁的隔音板可以阻隔噪声3.物理课上,老师先让同学们观察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发现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接着,让甲同学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霜是凝固现象B.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C.白雾是由空气液化成的小水滴D.白雾是干冰升华后,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成的小液滴4.下列图示的光现象中,属于折射现象的是(▲)5.以下关于厨房中的物理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化石油气是利用降温的方法使其液化的B.滚烫的肉汤却不冒“白气”,那是因为厚厚的油层阻碍了水的汽化C.烧开的水上方冒“白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D.烧热的油锅里掉入几滴水,水迅速汽化,甚至“溅出”,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6.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非常神奇.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7.如图所示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B.干燥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镜面反射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C.在B处换上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可看到蜡烛A的像D.用厚玻璃板做实验,能看到蜡烛A的两个像9.舞台上一位演员身穿白色上衣、红色裤子.如果灯光师用绿色追光灯照射他,那么你在台下看到这位演员的服装颜色是(▲)A.上衣和裤子都是绿色B.上衣是白色,裤子是绿色C.上衣是绿色,裤子是黑色D.上衣和裤子都是黑色10.如图所示,在圆柱状的玻璃水杯后面贴近水杯放置一个小瓷娃娃,透过水杯可以观察到瓷娃娃的像,当瓷娃娃逐渐远离水杯的过程中,不能看到的像是(▲)A.B.C.D.11.下列关于参照物说法正确的是(▲)A.人在上升的电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B.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C.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首先选定一个静止的物体做为参照物D.对于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判断的结果可能不同12.下列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随商场扶梯一起运动的顾客B.进站的火车C.从楼上掉落的物体D.驶离站台的公交车13.运动会期间,小明和小刚进行赛跑,要比较两人的速度,以下方法可行的是(▲)①相同时间比较他们通过的路程②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③测出他们所通过的路程,并除以他们所用的时间④测出他们所用的时间,并除以他们所通过的路程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4.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要从飞机上对地面拍照,叫航空摄影,如果所用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cm,则所成清晰的像与镜头的距离为(▲)A.5cmB.略大于5cmC.略小于5cmD.10cm15.小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蜡烛位于透镜左侧的某一位置.小丁首先在60cm处观察到像,如图甲;之后在60cm处固定一平面镜,眼睛在蜡烛上方向平面镜看去,如图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B.在甲图中,小丁观察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该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5cmD.他可以通过平面镜看到原蜡烛放大的虚像二、填空题(本题共10题,每空1分,共29分)16.广场舞是大妈们喜爱的一项健身运动,伴奏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17.北京时间2018年12月16日下午,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的▲(超声波/次声波)测定四川宜宾地区发生里氏5.7级地震,这种声波人耳▲(能/不能)听到.这种声波可能会引起人体不适甚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是因为这种声波的振动频率与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接近/相差较大),从而引起共振.18.如图甲、乙所示的工具都是用来测量体温的,甲是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工作的,乙图所示的测温仪是通过接收身体表面辐射出来的▲(紫外线/红外线)来测温的.19.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温度▲(升高/降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或▲变成了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当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雨.20.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25°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如果光线垂直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为▲,假如此时再把平面镜逆时针转过20°,则此时反射角为▲.21.百米赛跑时,某同学前40m做加速运动,后60m做匀速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为6m/s,测验成绩是15s.他经过中点(50m处)时的速度是▲m/s,前40m的平均速度是▲m/s.22.生产、生活中经常需要利用仪器进行测量,如图所示:温度计的所示温度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cm.第22题图第23题图第24题图23.盛水的玻璃水槽中,倒入了较多的白砂糖;第二天,将一束激光射入水中,拍摄到如图所示的照片.(1)图中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曲线);请你对这种现象作出原因分析:▲.(2)有人说“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对该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认为,这个结论能否成立?▲(能/不能).如果由你作出关于光是否是直线传播的结论,写出你的表述:▲.24.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标有刻度的可绕接缝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光路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2)小明在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的位置关系时,若以法线ON为轴,将纸板B向后旋转一个角度就看不到反射光了,此时反射光的位置▲(发生/不发生)变化,将纸板B转到原来的位置又看到反射光了,这一现象说明▲.25.如图,小明用一个焦距较长的凸透镜(f=30cm)、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清水、白纸(画有箭头)等器材来自制“水滴显微镜”.(1)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这里的水滴相当于▲透镜,若不调整水滴与箭头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厚/薄),直至看到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2)把一个凸透镜放在水滴的上方,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是水平放置的,并调整到水滴的距离,且眼睛不要离太近,边观察、边微微调节凸透镜的位置,即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虚像.如图乙所示,比图甲中通过小水滴观察到的箭头要大得多,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白纸上的箭头是▲的(正立/倒立).三、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共41分,第31题需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26.(6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需保留作图痕迹)(1)在图甲中作出物体AB经小孔后光路图,在光屏上画出像A′B′(AB是发光物)(2)施工队想利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乙所示),应将平面镜怎样放置,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3)请在图丙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乙甲27.(6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1)如图a所示,她的操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两处明显的错误之处:①▲②▲(2)小红纠正错误后,在水温到达89℃时开始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描绘出如图c所示的图象.①图b中的▲(A/B)图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②根据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说明此时该地大气压▲(大于/小于/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3)小红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措施:▲28.(7分)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1)细心的小明发现,当光以较小的入射角从玻璃砖斜射入空气中时,既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又能观察到折射光线.但是此时反射光线比入射光线▲(亮/暗).(2)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小明发现,折射光线消失了,而反射光线变得跟入射光线一样亮(如右图所示).老师告诉小明,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叫做“全反射”,并让小明将每次实验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并查阅相关资料,制成了以下表格.入射角i0°10°20°30°40°41.2°41.8°42°折射角α0°15.2°30.9°48.6°74.6°81°90°/反射能量5%7%26%43%77%84%100%100%①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②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当入射角i≥▲°时,反射能量达到100%,此时发生全反射;③根据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入射角(大于/小于/等于),因此折射光线▲消失(会/不会),此时▲发生全反射(能/不能).29.(9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各一个,火柴一盒.甲乙丙丁(1)在挑选透镜时,小明把两个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光斑,他应该选择▲(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2)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出现了如图丙所示的像,这是因为在实验前小明忽略了实验中的一个操作步骤,这一步骤应是▲.(3)如图丁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由图戊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cm.(4)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靠近/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5)实验中他不小心用纸把透镜下半部分遮住了,则他看到的光屏上所成的像的大小将▲(变大/变小/不变),亮度将▲(变亮/变暗/不变).(6)实验后,小明取下自己所带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说明小明同学所带的是▲眼镜.(近视/远视)29.(9分)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丁(1)将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各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如图A、B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应选择图▲中所示的位置(乙/丙),将两个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2)在实际实验时,发现该实验有两处操作比较困难①某些纸锥下落时摇摇晃晃,运动的轨迹类似于“S型”,运动的路程与测量结果不符,请你帮忙改进,你的方法是▲(写出一种即可);②在实际测量时,发现纸锥▲(下落的距离/下落的时间)较难测量,对此,我们可以做如下改进:a采用锥角较▲的纸锥进行实验(选填“大”或“小”);b增加纸锥下落的▲.(3
本文标题: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2018-2019第一学期初二物理期末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69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