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常州-红梅公园-PPT
红梅公园北大门屹立着四根红梅青铜浮雕,四根装饰柱上的青铜浮雕选用毛泽东词意的咏梅图案。在它的前方,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于1983年为红梅公园题写的园名。一星桥,跨度60多米,是公园的一座中央景观大桥,桥身两侧运用了双层夹胶玻璃,它坐落在映梅湖上,并且处于公园的中轴线上。•于红梅阁,还有这样一段传说。最初红梅阁叫做飞霞楼,元朝至正年间,有个叫龚子彬的县吏,在此造狱册。有一天,他误以为女婢未及时送饭,愤怒之下责打女婢,不料“误中脑而毙”。他向上司请罪,上级给了他流放云南的处分。恰巧,当时常州刺史是云南人,托龚捎带家书。龚起程时,遇到鹤发老人,教他跨上一根手杖和一条丝带,就飘然飞行,不一会儿,就来到云南。龚到刺史家送信,刺史父亲见封缄上署的是当天日期,大吃一惊。为了感谢龚及时送信,求当地官府给假。龚仍飞回常州,去见刺史。刺史以为他还没有出发呢。及至见了回信,惊讶不已。龚又出示从云南折回的红梅作为凭证。于是,龚把这枝红梅种在阁的周围,红梅居然透出新枝,花苞累累,怒放盛开。从此,飞霞楼就改名为红梅阁。冰梅石呈圆柱形,高2.5米,直径为0.35米,这是一根原为红梅阁前百米处一玄妙观的石牌坊上的石柱。据说这根石柱还有一个掌故,志书记载,在元朝至正年间,有位名叫龚子彬的县吏,因失手打死女婢,被发配充军到云南,得到仙人帮助。数年后,他再次遇到那位飘然若仙的老人,就相从而去,玄妙观的一位道士也随之行,道士的徒弟追上去问,师傅何时归来?道士指着石柱说,此柱开花,吾归期也。三年后石柱果然开花。石柱表面布满冰花式的图案,柱子表面覆盖着浮雕一样的图像,又像是古梅的美丽影子。这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冰梅图案,是任何有技术的工匠也雕不出来的,它是大自然创造的作品。而且它变化很多,趣味无穷。如果你去观察其中一块冰梅花图案,等第二年再去,你却再也找不到它原来的影子了。•俞伯牙弹琴遇知音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典故发生在“中吴要塞,八邑名都”,据此,在一九九八年改造文笔塔园时建造知音坊,传颂这一淳朴感人的故事。“嘉贤坊”,砖木结构,斗拱装饰,飞檐戗角,坊高8米,宽11米,厚1.4米,与近在咫尺的文笔塔交相辉映,显得张弛有度,古朴大气。坊的东西两面分别有“延陵世泽,让国家风”和“春秋争弑不顾骨肉,孰如季子始终让国”的楹联。从这些楹联可以看出,它们所描述的是春秋时期吴王的第四个儿子——季札。为纪念常州古城的奠基人,建季子祠三座。唐代垂拱四年(688年),江南巡抚狄仁杰曾以吴楚多淫祠上奏皇帝,在全国毁寺庙1700多座,而独季子祠不废,还赠额“嘉贤”,嘉贤坊名由此而来。坊于1352年毁于战乱,1993年由常州园林局拨款重建.袈裟塔•原塔分为五层,目前我们看到的是塔尖遗留部分,是原南宋末年常州义僧万安、莫谦之的纪念塔。相传元兵攻打常州,护国寺里万安和尚号召众僧奋起抗击敌人,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后来,人们将万安和尚遗下的袈裟埋葬并砌了石塔,取名为袈裟塔,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袈裟塔曾多次移建,此次“安居”红梅公园一角,并且围砌了一道元代城墙作背景,营造了义僧守城献身的浓厚氛围。•文笔塔屡经沧桑,几毁几建。尚存的文笔塔身为晚清建筑,仅莲瓣状古塔基座为南齐遗物。常州市人民政府为保护文物古迹,于1981年拨款修复文笔塔,耗资50余万元。文笔塔的北区是笔架山,意即笔魂之架。•笔架山顶部,有白皮松15株,隐喻齐梁两朝的常州籍皇帝。•山之东端,有9株桂花,“蟾宫折桂”暗喻常州历史上的9名状元。•笔架山的绿化,用比拟的手法将众多的常州历史文化名人寄寓某一特定树种表现出来,使其人以物传,物以人传,相得益彰。•在文笔塔东面,与之交相辉映的就是文笔楼。楼为两层古典建筑,相传是常州文人墨客雅聚和吟诗作画的场所。
本文标题:常州-红梅公园-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791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