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5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2.能力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常见用法,掌握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言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启迪。【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常见用法,掌握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言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方法;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人物说话时口吻、神态和心理,体会利用对话组织材料的妙处。【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的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二、讲授新课(一)作品简介2/5《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写,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是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二)基础梳理生字注音卿(qīng)涉猎(shè)孰(shú)遂(suì)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同“耶”,语气词)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程度副词;今义:更加)三、整体感知1.检查自学情况(用PPT)。词:(1)卿今当涂掌事(掌管国家大事)(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3)但当涉猎(只;粗略地阅读)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2)卿言多务,孰若孤?(比得上)2.听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3.结合课下注释及前面归纳的文言用法,翻译课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3/5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天下大事,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4.积累并运用成语。①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或从穷困变富有了,都可以说非复吴下阿蒙。造句:这人啊,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只是个穷小子的小王,而今却成了大企业家,不再是吴下阿蒙了。②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对待。造句:平时不善言语、性格内向的张军,这次却在全国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大家不得不对他刮目相待了。5.再次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以至于令鲁肃叹服不已,并且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2)理清课文思路。生1:本文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并“结友而别”。生2:我想用“学”字作一线穿珠式的概括,即“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生3:文章是用对话组材,借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的,抓住“劝”、“议”即可。【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老师有几个问题请教同学们: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C)A.魏国B.蜀国C.吴国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B)A.关羽B.吕蒙C.鲁肃3.《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4/5二、文本探究1.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课外再搜集一些。(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①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有用“卿”为爱称的。②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③卿:朋友间的爱称。阿蒙:他称,用吕蒙的小名,表示吕蒙变化很大。④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其它还有很多,表示自称、谦称的有“臣、仆、某、鄙人”等,王侯自称的有“寡人”等,称呼对方有“子、君、足下”等。2.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他是怎样劝学的?首先是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身份“不可不学”;其次是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于劝学,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3.从劝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孙权以自身为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层层劝解。他可以和部将就非军事、非政治的话题进行交谈。由此可见,孙权平易近人。他对部将严格要求,为提高屡立战功的吕蒙的素质而对其谆谆教导。他具有王者的风范。4.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可谓是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的关系。请问作者描写二人的对话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二人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在东吴,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诸臣中是仅次于周瑜的二号人物。鲁肃之所以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了鲁肃的爱才、敬才,二人的情投意合。这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6.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5/57.文章中心既为劝学,为什么不详写吕蒙学习的具体情况和通过学习后他的论议的高妙?文章的中心在于表现通过学习使人发生巨大变化,只要能表现出这种变化就能突出促进这一变化的动因——学习的巨大作用。文章没有铺叙吕蒙学习的具体状况和他的论议,但通过鲁肃的“大惊”、评价和做法,已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吕蒙的巨大变化,而这一变化正是学习促成的。这突出了学习的重要和功用。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现已演变成一耳熟能详的成语。请问这一成语带给你哪些启示?这一成语告诉我们,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拿老眼光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本文标题: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85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