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T 2068-2014 地理标志产品 金寨红茶
ICS67.140.10X5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068—2014地理标志产品金寨红茶ProductofgeographicalindicationJinzhaiblacktea2014-02-17发布2014-03-17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068—2014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六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金寨县茶叶发展办公室、金寨县茶叶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金寨县茶叶发展办公室,安徽农业大学。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金寨县茶叶协会、安徽省福驾茶业有限公司、六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六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金寨县质量技术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解正定、张正竹、陈习村、姚皖湘、陈辉、陆本坤、朱世君、吕守祥、王永忠。DB34/T2068—20141地理标志产品金寨红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金寨红茶的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自然环境和生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本标准仅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金寨红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8302茶取样GB/T8303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8304茶水分测定GB/T8305茶水浸出物测定GB/T8306茶总灰分测定GB/T8307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GB/T8310茶粗纤维测定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18795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GB/T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SB/T10035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SB/T10037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NY/T5018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5019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地理标志产品金寨红茶保护范围限于金寨县全境2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即金寨县果子园乡、全军乡、关庙乡、张冲乡、长岭乡、铁冲乡、桃岭乡、沙河乡、花石乡、槐树湾乡、油坊店乡、汤家汇镇、麻埠镇、吴家店镇、天堂寨镇、白塔畈镇、燕子河镇、青山镇、古碑镇、斑竹园镇、南溪镇、双河镇、梅山镇。介于北纬31o06′~31o48′,东经115o22′~116o11′之间。DB34/T2068—20142金寨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见附录A。4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1金寨红茶jinzhaiblacktea在金寨红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内,以金寨县地方茶树群体种和以此为资源选育的无性系良种等适制金寨红茶的茶树良种鲜叶为原料,按照萎凋、揉捻、发酵、毛火、足火、拉老火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甜香高鲜、火香浓郁、汤色铜红明亮有琥珀金圈、滋味鲜爽回甘”等品质特征的工夫红茶。5自然环境和生产5.1自然环境5.1.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无霜期长,光热资源丰富,降雨充沛,平均气温13.2℃~15.6℃,全年大于10℃的积温在3140.8℃~4735.6℃,持续天数173~216天之间,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500mm,平均相对湿度78%。5.1.2土壤以棕壤和黄棕壤为主,呈酸性和微酸性,pH值为5.5~6.5,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丰富。5.1.3植被产区大多位于海拔300m~600m,四周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80%以上,物种丰富,生态优越。5.2种植技术按NY/T5018的规定执行,种植技术参见附录B。5.3鲜叶5.3.1原料要求采用金寨县地方群体种及以此资源选育的无性系良种为主的茶树幼嫩芽叶为原料。要求新鲜,无劣变或异味,无病虫害叶,不得含非茶类夹杂物。5.3.2采摘标准5.3.2.1金寨红茶各等级鲜叶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DB34/T2068—20143表1金寨红茶各等级鲜叶要求产品级别鲜叶要求特级一芽一叶一级一芽一叶≥70%,一芽二叶≤30%二级一芽二叶≥70%,一芽三叶≤30%三级一芽三叶、一芽四叶、同等嫩度的对夹叶5.3.3装运使用清洁卫生、通气良好的竹篮、篓筐等用具盛装鲜叶原料,禁用塑料袋、编织袋等紧压装运。5.3.4贮存5.3.4.1贮存室应干燥、凉爽、荫蔽,用具和地面应保持清洁,无积留残叶和其他夹杂物。5.3.4.2贮存要求:——鲜叶应分清等级,分别摊放。——雨水叶和非雨水叶应分别摊放,分别萎凋。5.4加工技术加工环境与设备应按NY/T5019的规定执行,加工技术参见附录C。6要求6.1基本要求产品应具有红茶的品质特征,无劣变、无异味、洁净,不混有非茶类夹杂物。不着色、不得添加任何非茶类物质。6.2标准样每个等级设一个实物标准样,每二年换样一次,实物标准样应按GB/T18795要求制成。6.3分级及感官指标金寨红茶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等四个等级,其品质特征为:外形紧细,乌润显金毫,汤色铜红明亮有琥珀金圈,香气火香带甜,滋味鲜醇回甘,叶底红匀明亮。其典型特征为“铜红汤、火糖香”。各等级金寨红茶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金寨红茶各等级感官指标外形内质等级形状整碎净度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特级细嫩挺秀金毫显露匀整净乌黑油润高鲜嫩甜香,带火香鲜醇甜爽铜红明亮,有琥珀金圈铜红、匀、明亮,细嫩多芽一级细紧,金毫显露匀整净乌黑较油润甜香,火香浓郁鲜醇回甘铜红明亮,有琥珀金圈铜红、亮,柔嫩显芽DB34/T2068—20144表2(续)外形内质等级形状整碎净度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二级紧细有毫较匀整较净,稍含嫩茎乌润甜香,火香甜醇铜红较亮,有金圈铜红、亮,匀嫩有芽三级尚紧尚匀整尚净,稍有筋梗乌尚甜纯香,火香尚甜醇铜红尚亮铜红,匀6.4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水分/%(质量分数)≤6.5总灰分/%(质量分数)≤6.5碎末茶/%(质量分数)≤1.0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50.0水浸出物/%(质量分数)≥34.0粗纤维/%(质量分数)≤13.06.5污染物限量指标污染物限量指标应符合GB2762的规定。6.6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3的规定。6.7净含量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7试验方法7.1取样按GB8302规定执行。7.2感官指标检验按GB/T23776的规定执行。7.3理化指标检验7.3.1样品制备按GB/T8303的规定执行。7.3.2水分检验DB34/T2068—20145按GB/T8304的规定执行。7.3.3总灰分检验按GB/T8306的规定执行。7.3.4水溶性灰分检验按GB/T8307的规定执行。7.3.5碎末茶检验按GB/T8311的规定执行。7.3.6水浸出物检验按GB/T8305的规定执行。7.3.7粗纤维检验按GB/T8310的规定执行。7.4污染物限量指标检验按GB2762的规定执行。7.5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检验按GB2763的规定执行。7.6净含量按JJF1070的规定执行。8检验规则8.1检验批次产品均应以批(唛)为单位,同批(唛)产品的品质规格和包装单位重量应相同。8.2抽样取样按GB/T8302的规定执行。将样品分为两份,一份封存备查,另一份做感官和理化分析及相关项目检测。8.3出厂检验8.3.1出厂检验内容为感官指标、水分、粉末、净含量允许短缺量和包装标签。8.3.2每批(唛)产品应按本标准要求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后,方可出厂。8.4型式检验8.4.1型式检验为全项目检验。8.4.2型式检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DB34/T2068—20146a)首次批量生产前;b)产品如因原料、工艺、机具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c)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8.5判定规则8.5.1凡劣变、有异味、污染物限量和农药残留量指标有一项不合格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产品。8.5.2理化指标有一项不合格或感官品质不符合规定级别的,应在原产品中加倍抽取样本复检,复检中理化指标不合格的,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感官指标不合格的降级处理。8.5.3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进行复检;或按GB/T8302规定在同批(唛)产品中加倍取样,对有争议项目进行复验,以此复验结果为准。9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9.1标志、标签产品的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标签应符合GB7718规定。9.2包装9.2.1包装容器应采用干燥、清洁、无异味等不影响茶叶品质的材料制成,包装要求牢固、防潮、整洁、美观、无霉无破损,能保护茶叶品质,适于装卸和贮运。9.2.2销售包装应符合SB/T10035的规定,运输包装应符合SB/T10037的规定。9.3运输装运茶叶的车、船和集装箱等各种工具,应符合清洁、卫生、干燥、无异气味、无污染的要求;运输时,应防潮湿、防晒、防污染,严禁与有毒、有异气味、易污染等损害茶叶品质的物品混装、混运。9.4贮存9.4.1茶叶产品应贮于清洁、干燥、阴凉、无异气味、无污染的专用库房,仓库周围应无异味、无污染物。9.4.2贮存仓库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灭鼠剂及防毒剂。10保质期在本标准规定的运输、贮存条件下,金寨红茶的保质期不超过24个月。DB34/T2068—20147附录A(规范性附录)金寨红地理保护产品保护范围DB34/T2068—20148AA附录B(资料性附录)栽培技术B.1品种选择以金寨县地方茶树群体种和以此为资源选育的无性系良种等适制金寨红茶的茶树良种鲜叶为原料,具有芽叶肥壮,茶多酚含量高,酚/氨比大等特点。B.2茶树种植B.2.1苗木质量选择生长健壮,苗高20cm以上,茎粗0.3cm,分枝2~3个,根系发达,无严重病虫为害的无性系茶苗进行定植。B.2.2种植方法茶园建设以双行条植为主,规格为行距150~170cm,小行距40cm,走道110~130cm,丛距30cm,每丛2株,亩定植茶苗5000株左右。茶苗定植以秋末冬初或早春2~3月。定植时,注意根系舒展,逐步加土,层层踩紧踏实,使土壤与茶苗根系密接,埋土过半时,浇足定根水,待水份下渗后继续加土,直至与泥门相平(原插穗顶端上的短茎刚好埋入土中为宜),不宜过深过浅。定植后要及时定型修剪,浇足浇透定根水,铺草覆盖,防草防旱保墒。B.3树冠管理培养茶树优质高产树冠。树高矮要适中,茶蓬高度控制在70~80cm高;蓬面的宽幅度要求大,茶园行距1.5m的要求树冠面宽在1.3m以上,在两行树冠间留20~30cm的宽度,供采摘或其他管理作业的操作道,树冠有效覆盖率达到80~90%的水平;要求茶树枝梗粗壮、结实。B.3.1修剪时期幼龄茶园一般在4月上、中旬进行定型修剪。生产茶园的轻修剪、深修剪,未老先衰茶园或衰老茶园的重修剪在5月中、下旬进行。B.3.2修剪技术B.3.2.1幼龄茶园:定栽茶苗一般进行3次定型修剪,剪口高度依次提高为15cm∶15cm∶10cm。茶树长高至50~60cm,开始轻采留养逐步进入生产茶园。B.3.2.2生产茶园:轻修剪一般每年进行一次,每次轻修剪在上年剪口上提高2~3cm。深修剪一般3~5年进行一次,每次剪去树冠面上10~15cm的所有枝条。B.3.2.3衰老茶树:重修剪一般剪去茶树高度的1/2或2/3为好,一般离地30cm剪去枝条。台刈:离5~10cm处剪去茶树全部枝梗。DB34/T2068—20149B.4茶树机采B.4.1机采茶园具备条件B.4.1.1茶树品种:需选择茶树株型紧凑,发芽整齐,持嫩性强,节间长、芽叶再生力强、优质高产的无性系品种,以保证鲜叶质量和机采效果。B.4.1.2茶园地形:平地或坡度在15°以下缓坡茶园,梯级茶园应
本文标题:DB34T 2068-2014 地理标志产品 金寨红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921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