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植物保护教案——作物主要病害部分主讲教师:吴郁魂“作物主要病害”教案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课程组2006年3月修订作物主要病害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作物主要病害是植物保护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讲授为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薯类等作物病害的症状、病原、病害循环、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等系统专门知识与应用技能。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防治农作物病害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了解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危害与分布,掌握主要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原理、方法,研究进展及动向;具备识别主要病害的基本知识,掌握诊断病害的常规技能和技术,具有独立分析、解决农作物病害问题的能力。时间安排:作物主要病害课堂系统讲授22学时左右。第一次课(2学时)本次课讲授:稻瘟病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较全面了解所讲授植物病害发生危害概况,重点掌握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综合治理策略及具体内容。二、职业技能教学点:熟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综合防治相关技术手段,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三、教学设计:引入稻瘟病识别要点-分析发病规律-设计防治方法-—目标检测——小结四、教学手段: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五、讲授的内容提要一)水稻主要病害概述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年产量将近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2。水稻病害的危害一直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如不进行有效地防治,年均损失产量300亿公斤,即使在现行防治条件下,年均损失可能达200亿公斤。因此,研究和防治水稻病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病害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其中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是水稻上的“三大重要病害”。在四川省,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白叶枯病、稻粒黑粉病、烂秧等。(一)稻瘟病稻瘟病俗名烂颈瘟、火风。此病在四川各稻区都有发生,是当前水稻的主要病害。尤其是盆周山地常年发生严重,病害流行年份,发病稻区一般减产1-2成,严重时可达4-5成,甚至颗粒无收。1.症状根据危害部位和生育期,可分为苗稻瘟、叶稻瘟、叶节瘟、节稻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1)苗稻瘟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在靠近土面的基部变成灰黑色,上部变成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在病部可见到灰绿色霉层。(2)叶稻瘟三叶期后的秧苗和成株期的叶片均可发生,开始时,叶片上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然后扩大,随水稻抗病性及气候条件不同而形成几种类型的病斑,常见为慢性型和急性型。①慢性型为常见的典型病斑,呈梭形,外层为黄色晕圈叫中毒部,内层为褐色叫坏死部,中央灰白色为崩坏部,病斑两端有向纵脉伸展的褐色线条(坏死线)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可产生灰绿色霉层。②急性型多为椭圆形,鸟眼状,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这种病斑多发生在氮肥施用过多或感病品种的稻株上,病斑发生很快,危害最大,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当天气干旱,植株抗病力增强时,可转变为慢性型。③褐点型病斑成褐色小点,局限于叶脉之间,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上无霉状物,常发生于抗病品种或植株下部的老叶上。④白点型病斑多数近圆形,呈白色,病部不产生孢子,若温湿度适宜时,可转变成急性病斑。(3)节稻瘟多发生于穗颈以下1、2节上,初期为针头大小的褐色小点,以后呈环绕节部扩展,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节干缩凹陷,茎节易折断,潮湿时病部可见到灰绿色霉层。(4)穗颈瘟发生于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部初见褐色,最后呈黑褐色,发病早的常造成白穗,与螟害极相似。病害严重时,易从感病穗节处折断倒吊,故叫吊颈瘟。发病轻的成秕谷,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5)谷粒瘟发生于谷粒或护颖上,病斑一般为褐色或黑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中央为灰白色,严重时谷粒不饱满,米粒变黑。护颖最易感病,其发病情况基本代替谷粒发病情况。诊断要点: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形,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称为崩溃部,边缘褐色称为坏死部,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毒部,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三部一线”是稻瘟病的典型病斑的识别要点。注意与水稻胡麻斑病的区别。2.病原稻瘟病菌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梗数根丛生,多自气孔伸出,长有5-6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洋梨形,基部钝圆,顶端狭窄,无色透明,多数有2个分隔。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形成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在96%以上,并有水滴存在时孢子萌发良好,因此稻瘟病菌属一种“温暖潮湿型”病菌。病菌对低温和干热有较强的抵抗力。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光、暗交替的条件。直射阳光可抑制孢子萌发和芽管的伸长。稻瘟菌具生理分化现象,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据研究,四川稻区有7群18个小种,7群分别命名为A、B、C、D、E、F和G,在每群中又包含几个生理小种,都是用阿拉伯数字编号表示。如中A25、中B13、中B25等。稻瘟菌在自然条件下只侵染水稻,近年证实马唐瘟菌可侵染水稻,主要引起穗稻瘟,铺地黍的叶瘟菌可侵害水稻中的一些品种。3.侵染循环稻瘟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节和穗颈)和种子上越冬。在干燥情况下,分生孢子可以存活半年至1年,病组织里的菌丝体可存活1年以上。但在潮湿情况下经过2-3个月便死亡。种子上的病菌容易引起苗稻瘟,病稻草是次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春季气温均温回升到15℃左右,四川约在4月上旬前后,若又遇降雨,空气湿度大,露天堆放的病草就陆续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到稻田。水稻叶片受初侵染发病后,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斑上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较大的风力更有助于扩大传播范围。水稻成熟收割,病菌在病组织内外越冬。如下图:稻瘟病侵染循环图4发病条件(1)品种和生育期水稻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很大,目前培育的抗病品种大都是垂直抗性,这类品种抗病性容易发生变异,同一品种的抗病性还常有地区性和年度间的差异。这是因为稻瘟病菌存在着不同致病力生理小种。四川稻区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大面积种植杂交稻汕优2号,八十年代初就变成了感病品种,1986年全省开始推广抗性较好的汕优63、D优63等替换品种,但近年来这两个品种又已逐渐丧失抗病性。导致汕优二号、汕优63、D优63等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原因,主要是长期的、大面积种植单一的品种,其抗性基因单一,为病菌新小种产生适应性变异和强毒力小种的增殖、积累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汕优二号大量种植,导致生理小种ZB群替代原来的ZG群成为优势小种,使其该品种严重丧失抗性。汕优63、D优63等品种大面积种植;ZA、ZC群逐渐上升,又使这两个品种丧失抗病性。另外,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因组织老嫩所表现的抗病性也不一样,一般幼嫩组织易感病,故一般苗期(四叶期)、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易感病,而圆秆期和齐穗后期一般较抗病。就叶片而言,抗病性随出叶日数增加而增强,出叶当天最感病。品种对叶稻瘟和穗颈瘟的抗性一般呈正相关。(2)气象因素气象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温湿度,其次是光和风。稻瘟病流行的适宜温度为20-30℃,特别是24-28℃。田间湿度在90%以上,稻株体表每天保持一层水膜达6-10小时的情况下,最宜发病。光照少,稻株组织柔嫩,抗病性降低。连续晴天,大气湿度低于85%,温度超过32℃或低于15℃,病害则会受抑制。因此,一般在温暖、高湿、阴雨天多,日照不足的山区、丘陵易于发病。四川稻区一般年份5月份开始发病,6-8月份是发病盛期。川西北此时阴雨较多,故中稻发病较重,川东南此时多天旱,5-6份和9月份多雨,故中稻发病轻,早、晚稻发病重。(3)栽培管理凡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常引起稻株徒长,表皮细胞硅化程度低,叶片柔嫩披垂,兼之体内氮素营养丰富,易被病菌侵染。长期深灌或山泉冷灌,土壤缺O2,土温低,根系发育不良,这样削弱了植株抗病性,易发生稻瘟病。长期水份不足或干旱,对水稻生长不利,也容易发病。(4)病菌越冬基数病稻草多,种子带菌率高,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源广,来年病害可能重。反之初侵染源少病害较轻。5.病情调查(1)叶瘟调查自分蘖始期开始到拔节,调查长势嫩绿的感病品种,每3天一次,发现中心病株后,固定4丛,调查发病率和病斑。水稻孕穗后,调查1-2次叶片(上部5片)叶瘟发病率。(2)穗瘟调查自齐穗开始到蜡熟期,选早、中、迟不同类型田各2块,五天调查一次,每块查200穗,记录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6.防治方法消灭越冬菌源为前提,选用丰产抗病良种为中心,农业栽培技术为基础,药剂防治为辅助,是防治稻瘟病的策略。鉴于稻瘟病具有流行性、暴发性、区域性的特点,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区域防治的控制策略,综合防治具体措施如下:(1)突出重点,开展区域防治。由于稻瘟病发生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因此,准确划分不同的稻瘟病发生区,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根据多年研究,影响我省稻瘟病发生区域不平衡的主要生态指标是:酸性土壤面积比、土壤平均PH值、5—6月雨量、海拔500—800米栽插水稻面积比,森林覆盖率。在此基础上,结合四川水稻主要病虫区划和近年稻瘟病实际发生情况,我省稻瘟病重发区域主要是雅安、达州、巴中、广元、凉山、攀枝花大部,宜宾、泸州南部,成都、乐山、眉山西部,绵阳北部及南充的仪陇、阆中等地近50个县区,其中以川东北和川南部分稻区最为突出。一般发生区主要包括南充、自贡大部,泸州、宜宾北部,眉山、乐山东部等地的开阔敞阳平坝区。零星发生区主要包括成都、德阳、遂宁、内江、资阳、绵阳、广安等地的平坝及浅丘区。(2)选用高产抗病良种要注意不同质源品种的合理搭配和布局,尽量避免品种的长期单一种植,多种品种集团当家,合理布局,在稻瘟病常发、重发区淘汰抗性较差的汕优系列、Ⅱ优系列,金优系列等品种。在适宜稻区,推广杂糯间栽、生物多样性等新技术控防稻瘟病。(3)消灭越冬菌源①处理病稻草病区收稻时将病草分开堆放,尽早于播稻前用光,未用完的搬入室内或加覆盖。不能用病草盖房或覆盖催芽和捆秧把。利用病草堆肥或垫圈要充分腐熟后才能使用。②种子消毒稻种先用清水预浸24小时滤水稍晾干,再用300倍强氯精(TCCA)药液浸种12小时,或用40%富士一号乳油1000-1500倍液浸种24小时,再用清水洗净催芽。(4)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不过多过迟施用氮肥,在水源方便的地方应以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晒田拔节和后期浅水为原则,以控制稻瘟病。(5)药剂防治药剂防治采取“普治秧田苗、叶瘟,挑治本田叶瘟,狠治穗颈瘟的防治策略”。①秧田防治:病区提倡秧田普遍打药,避免病苗栽入本田,还可在栽秧前进行药液浸苗。方法是: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或40%富士一号乳油750倍液,或30%稻瘟灵乳油500倍液,浸秧苗3-5分钟,再堆放半小时后移栽。②挑治本田叶瘟:水稻移栽返青后,加强田间检查,当叶瘟病株率为3%,或病叶率为1-2%,或出现发病中心或有急性型病斑的稻田,应立即施药防治。③预防穗颈稻瘟:预防的对象田以常发病区、重病区、感病品种以及叶瘟发生重的田块,孕穗破口期始见剑叶叶枕瘟等田块为重点。一般轻病田打药1-2次,重病田2-3次。打药适期:第一次在水稻孕穗末到破口初期;第二次在齐穗期;第三次在第二次打药后第7天。目前防治稻瘟病的高效药剂有:⑴40%富士一号乳油每亩用100mL;⑵30%稻瘟灵乳油每亩用150mL;⑶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用75-100g;⑷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主要用于预防穗颈瘟),每亩用30g;⑸40%克瘟散乳油每亩用100mL。以上药剂,任选一种,按每亩用药量加水60-75kg常量喷雾,或加水7.5-10kg低容量喷雾。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稻瘟病发生规律设计防治方法。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本次课运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图片课堂讲授系统讲授以上内容,归纳本部分的内容。通过提问启发同学积极思考。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作业:1.水稻胡麻斑病与稻瘟病在症状上有
本文标题:植物保护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953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