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3 T 617.2-2006 无公害田螺 第2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
ICS65.150B52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DB33/332.4—2006无公害中华鳖第4部分:苗种Non-environmentalpollutionsoft-shelledturtlePart4:Seedling2006-12-13发布2007-01-13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332.4—2006I前言本部分4.4、4.6为强制性条款。DB33/332《无公害中华鳖》标准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产地环境;——第2部份:池塘养殖技术规范;——第3部分:产品质量;——第4部分:苗种。本部分为DB33/332《无公害中华鳖》标准的第4部分。本部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本部分起草人:陈德富,叶金云。DB33/332.4—20061无公害中华鳖第4部分:苗种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中华鳖苗种的术语和定义、质量安全要求、检验方法和判定规则。本部分适用于中华鳖苗种的生产、销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NY5070-2002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SC/T3016水产品抽样方法DB33/T598-2006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B33/T599-2006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中华鳖苗种符合中华鳖分类、形态特征和种质要求,体重4克—50克,体质健壮的中华鳖稚体。4质量安全要求4.1外观4.1.1躯体完整,无畸型、无伤残、体表无病灶,同批苗种应规格整齐。4.1.2卵黄囊已全部吸收,胞衣完全脱落,脐孔封闭。4.1.3背甲呈黄褐色,无白化;腹部呈橙红色,且颜色越浓,体质越健壮。裙边舒展,无残缺,不下垂,不上翘。4.2可数性状4.2.1头1个,能自如伸缩。4.2.2脚4只,能自如伸缩。4.2.3趾5个,第1个-3个呈锐利尖爪,突出于皮膜外。第4个-5个藏于是皮膜内。4.3可量性状4.3.1中华鳖苗种体重与体长关系列于表1。、DB33/332.4—20062表1体重与体长关系体重1日龄体重≥4克≥10g≥20g≥30g≥40g≥50g体长≥2.8cm≥4.0cm≥5.2cm≥5.8cm≥6.4cm≥7.1cm4.4病害4.4.1无寄生性和细菌性鳖病。4.5活力4.5.1行动在水中能快捷游动;在陆上能快捷爬行。4.5.2反应外界稍有惊动即能迅速逃逸。4.5.3翻身:人为将鳖体腹部朝上3次,稚鳖均能迅速翻身逃逸。4.6质量安全要求4.6.1伤残畸形率躯体伤残、畸型率少于2%。4.6.2安全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安全指标项目要求孔雀石绿,µg/kg不得检出氯霉素,µg/kg不得检出呋喃唑酮代谢物,µg/kg不得检出呋喃西林代谢物,µg/kg不得检出5检验方法和判定规则5.1取样按SC/T3016的规定进行。5.2测定5.2.1感观检测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用肉眼目测。5.2.2体重先用吸水纸吸去水份,再用精度为0.1g的天平称量。5.2.3体长用精度为0.1cm的游标卡尺测量。5.2.4病害检验按常规中华鳖病害诊断方法进行。5.2.5药残检测5.2.5.1孔雀石绿的测定按DB33/T598-2006的规定执行。5.2.5.2呋喃唑酮和呋喃西林衍生代谢物的测定按DB33/T599-2006的规定执行。DB33/332.4—200635.2.5.3氯霉素的测定按NY5070-2002的附录规定执行。5.3判定规则检验结果稚鳖质量安全要求全部达到第4章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则判定本批中华鳖苗种合格。检验结果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允许重新抽样将此项指标复检一次,复检仍不合格的,则判定不合格。检验结果中有两项及两项以上指标不合格,则判定不合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CS65.150B52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DB33/T617.2—2006无公害田螺第2部份:养殖技术规范Non-environmentalpollutionpound-snail[Cipangopaludinachinensis(Gray)]Part2:Guidelinesofcultivationtechnology2006-12-13发布2007-01-13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617.2—2006I前言DB33/617-2006《无公害田螺》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繁育技术规范;——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第3部分:安全质量要求。本部分为DB33/617-2006《无公害田螺》的第2部分。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丽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志明、黄富友、胡廷尖、黄小红。DB33/T617.2—20061无公害田螺第2部份:养殖技术规范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chinensis(Gray)]的环境要求、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等技术。本部分适用于中国圆田螺的的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其它各类田螺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环境要求3.1场地选择水质清新,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养殖池环境和底质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3.2水质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3.3养殖池人工养殖田螺,既可开挖专门的养殖池,也可利用稻田、沼泽地、平坦沟渠、池塘等养殖。专门的养殖池,应选择水源有保障,管理方便,没有化肥、农药和工业废水污染的地方。养殖池宜连片分级建造,一般要求池宽1.5m、深30cm~50cm厘米,长度因地制宜,以便于平时的管理和收获时的捕捞操作,养殖池的外围筑50cm~80cm高的土围墙,分池筑好高出水面20厘米左右的堤埂,以便人行走。池的对角处分别开设一进水口、一排水道,使池保持流动通畅,进出水口要安装上铁丝网或塑料网,防止田螺越池逃逸。用于养殖田螺的稻田,选择在阳光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水源充足、腐殖质土壤、排灌自如、洪涝不淹、天早不干的阳面田,也不能施放农药和犁耙。稻田田埂加宽、加高到40cm,在进出水口设置铁丝网或塑料网等材料制作的栅栏。4池塘养殖4.1池塘准备DB33/T617.2—20062在冬季池塘空闲之际抽干池水曝晒30天左右。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生石灰用量为1175kg/667m2~1500kg/667m2,使用时,先将生石灰在小池中化开,马上全池泼洒,7d~10d后药性消失;漂白粉用量为50mg/L,即将漂白粉加水溶解,迅速全池泼洒,药效时间为5天;茶子饼用量为400kg/667m2~600kg/667m2,使用时,加水浸泡24hr,连渣一起全池泼洒,药效时间为10d~30d。4.2施肥在放养幼螺前,每100m2施用100kg~150kg的经发酵的腐熟堆肥,在养殖过程中,根据池塘水质,每100m2施用50kg的追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规定4.3幼螺放养放养密度为1000只/m2,另套养鲢、鳙鱼种5尾/m2,池中种植茭白、笋、水草或放养红萍、绿萍水浮莲等水生植物。4.4饲养管理4.4.1饲料种类人工养殖除自行摄食天然饵料外,可适当投喂一些青菜、豆饼、米糠、番薯、土豆、蚯蚓、鱼虾残体以及其它动物内脏、下脚科等。各种饵料要求新鲜、富有营养,并符合NY5072的规定。4.4.2投喂方法仔螺产出后二星期即可开始投饵。开始可投喂蛋黄,1d~2d后即可摄食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田螺摄食时,因靠其舌舔食,故投喂时,应先将团体饵料泡软,把鱼杂、动物内脏、下脚料及青菜等剁碎,再用米糠或豆麸充分搅拌均匀后分散投喂。每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8时~9时,日投喂量大致为螺体重的1%~3%,并随着体重的逐渐增长、视其食量大小而适当调整、增减。4.5水质管理视天气变化调节、控制好水位,一般水深保持在30cm~40cm,每周换水2次。池水pH为7~8,池水pH较低时,施用生石灰0.15kgm2~0.18gk/m2。在夏秋摄食旺盛又是气温高的季节,除了提前在池内种植水生植物。以利遮荫避暑外,还要采用活水灌池即半流水式养殖。4.6防逃注意观察田螺活动情况,经常维修出不口防逃设备。4.7捕捞经1年的养殖,个体一般可达10g以上,可以干池捕捞上市。5稻田养殖5.1稻田条件螺种放养前10天,先翻耕稻田,以每亩(带水15cm)用生石灰50公斤加水泼洒消毒,消灭敌害生物、野生杂鱼等,亩均匀施用猪粪300公斤于田块中,以培养浮游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5.2水稻栽培选用高产、优质、耐肥、抗病、抗倒伏、生育期适中的水稻品种。水稻栽插方法和日常管理与常规一季稻的操作程序相同。5.3田螺的放养在插秧后7d~15d,秧苗返青生长以后。单季稻可先放养,到高温季节刚好稻叶茂密,为田螺遮荫降温。放养规格为400只/kg~800只/kg的小田螺,放养密度为50只/m2~100只/m2,同一稻田放养的规格应一致。到秋末,即可养成规格40只/kg~100只/kg的商品田螺。也可投放较大规格田螺,放养密度0.2kg/m2~1kg/m2。5.4投饵施肥田螺饲料主要是土壤中的微生物、池底硅藻和青苔等。也可投喂米糠、麦麸、玉米粉、青菜及鱼糜、牛羊内脏等。在螺种入池前2d~3d,沿池塘边成堆状放入鸭粪,每亩池塘用量为100kg。螺种入池后,每隔2d~3d天投一次麦麸和米糠,每次的投放量为田螺总重量的2%~3%左右。DB33/T617.2—200635.5水质管理一是在高温季节,要加深水位,且经常冲水,防止水温偏高;二是要保持水体透明度30cm左右,如水质偏瘦,则要增加肥料,如水质太肥,则要进行换水;三是每隔一周要泼洒一次生石灰(保持水深0.2m以上,亩施肥生石灰5kg),用于水体消毒、调节PH只值和增加水体的含钙量。5.6水稻田间管理养螺稻田由于常投饵施肥,加之田螺的排泄物,土质肥活,基本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的养份,一般不需另施肥,如确需施肥,可少量使用尿素,不能用碳酸氢铵。水稻一般不需用药,如确需用药,应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方法是将药物喷洒在水稻茎叶上,避免农药落入水中,同时,加深水深,以缓解落入水中药物的浓度。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规定。5.7捕捞夏秋季水温较高,选择清晨或夜晚;秋冬季捕捉,则选择晴天中午。用抄网捞取,网目为1cm~3cm。养殖稻田面积较大时,可用炒米糠、麦麸、面粉混以粘土做成团块,投入水中,田螺闻到香味就会群集摄食,此时用网抄捕。也可用敷网(板簪)诱捕,先将上述饵料用布包成团块,放在敷网的中央,连网一起放入水田中,每隔30分钟收网1次,此法适宜捕捞小田螺,但网片的网目还要小,采取聚乙烯筛绢。也可采用排水后网捞、手捡、或下池模捉田螺。
本文标题:DB33 T 617.2-2006 无公害田螺 第2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95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