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案(12课时)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案(12课时)1/28新课程《教师课堂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讲义(共12学时)主讲:李琼学赫章县安乐溪乡中心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案(12课时)2/28主题:导论——第一章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时间:2014年4月2日下午4:00——6:00地点:远教室参训人员:全体专任教师学时安排:2个学时培训内容:第一学时课堂教学能力指教师在课堂上按国家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本领。课堂教学能力首先应界定的是“在课堂上”。之所以强调课堂教学,是因为课堂教学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按国家要求”即给课堂教学提出的具体任务和规定的具体标准;“完成”是指按照国家要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际是指教学的“到达度”;“本领”就是技能、能力,这里指的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属教师外在的能力素质。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许多单项教学能力,比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版画能力、教师的非权力性影响的能力等等。夸大一点说,课堂上教师的举止言行都可以归纳到教学能力范畴,因为它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作用,对教学结构产生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在诸多单项教学能力中确立的:三、教学设计能力——确定整体教学效果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四、开放性教学能力——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案(12课时)3/28教学能力。五、整合性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六、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生存本领方面的关键性的教学能力。第二学时教学能力在教师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学能力所表现的环境处于全部教育环境的核心位置上,即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一)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1、课堂有最大的世界权重——占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的比例最大学校教育对人的心神发展起到主导作用,显然,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如果说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话,那么课堂教育则是主导作用的“中坚”。2、课堂有最高的价值效用——育人的素质水平质量最高课堂教学内容能性自然到社会,从生理到心理,从理论到实践,丰富多彩,是学生知识和只会的源泉,能教会学生系统的生存能力。课堂上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其他教学形式取代不了的。3、课堂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各学科搭配组合科学虽然各学科相对独立,但是课堂教学毕竟是多科并进的,文理两大类学科相互交替进行,从学生综合素质意义上来讲,课堂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中心,也是各学科教师对学生施教的“团体赛”的中心。4、课堂教学有默契的学段衔接——学生素质发展具有连续性《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案(12课时)4/28课堂教学排列有序,它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而循序渐进的。各个学科是这样,各个学段也是如此。从这个层面来看,课堂是学生素质连续发展的中心,也是各年级教师对学生施教的“接力赛”的中心。5、课堂有良好的内外条件——营造了专业的教育环境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鸡鸡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意识,知道该如何去学习。6、课堂有丰富的教学容量——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新课程不是“只是本为”教学,而是“人格本位”教学。新课程要求,每节课的教学容量达到最高水平,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这一要求,只有课堂教学才能做到。7、课堂有最强大的推进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强劲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于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大动力。对学生发展推进动力最大的、最有效的,非课堂教学莫属。(二)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教学能力直接体现教师之间的明显差异,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决定课堂教学质量水平。2、教学能力是教师各种素质水平的集中表现——决定教师综合素质水平。3、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能力——反映教师的本质特征。《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案(12课时)5/28主题:第二章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时间:2014年4月16日下午4:00——6:00地点:远教室参训人员:全体专任教师学时安排:2个学时培训内容:第一学时所谓“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指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若干因素。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1、现代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1)在教学方面,传统教学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双基”似乎就能满足社会需求。然而,教学的真正目的已经转移到应试教育。培养出缺乏技能和想品德修养的高分或者低分的“低能”人。现在教学主张,要培养出文明幸福的人。总之一句话:必须把一切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课堂教学要为学生配制一把打开心扉和知识宝库的万能钥匙。(2)在教学任务方面,传统教学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记忆、理解、应用系统知识,强调传授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品质,坚持教学的教育性。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品德,而且要使学生获得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心理品质,形成良好健康的品格,教会学生《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案(12课时)6/28学习。(3)在教学原则方面,传统教学原则都是型教师的角度提出来的,其指导思想偏重于“教与学”中的“教”和“师与生”中的“师”。现代教学原则则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同时又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教学原则并使两者紧密结合。(4)在教学内容方面,传统教学主张分学科教学;现代教学强调各学科之间的内部联系。(5)在教学过程方面,传统教学过程有明确而固定的模式要求,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学过程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以及教学对象而改变的。(6)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教学采用“注入式”和“填鸭式”。现代教学理论主张要为“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使用终生学习的工具”而服务。(7)在教师作用方面,传统教学论以教师为中心,现代教学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8)在教学形式方面,现代教学论以课堂为主,辅之个别教学等形式,因材施教,兼顾所有学生。2、教学要一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3、课题教学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能力基础。1、分析掌握教材、标准的能力。2、选择最佳教学方式的能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案(12课时)7/283、确定高层次教学目标的能力。4、创新能力。三、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价值观基础。一、借鉴中感悟借鉴他人经验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借鉴不是临摹、效仿、照抄,而是从经验中悟出道理。借鉴不是借“标”,而是悟“本”。学习他人经验必须从根本上学,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景象中感悟教学真谛。二、实践中探索借鉴是“他山之石”,探索是“自我发现”。每一位老师都有构建自己的“战略进攻系统”,充满自信,敢于探索和创新,不怕失败,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只要敢于探索、发现、创新,就一定会成为社会的佼佼者。三、学习中升华学习包括教学实际经验学习和教学理论学习。教师普遍有一种认识,认为学习理论太难,得不偿失,不如学习“现成的”经验,学一点用一点,日积月累就会成功。而这样的学习因为不成体系二支离破碎,很难再现和可持续发展。四、反思中前进1、反思教学能力形成于提高的取得是否顺畅——“开源助流”。2、反思各种教学能力强弱——“扬长补短”。3、反思各种教学能力的效用——“高低兼顾”。《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案(12课时)8/28第二学时(一)教学设计能力的概念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二)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1、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2、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的设计。3、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三)教学设计的标准1、达到教学结构合理。(1)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活动时间。(2)教学设计要突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容。(3)教学设计要减少教师讲授时间。2、达到教学容量饱满。一是设计时,素质元的广度适中、深度适中和素质发展水平的定位适中。二是设计时,教师有效把握知识的框架结构,有效突出智能因素发展,有效激发非智能因素,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3、达到学生负担较轻。无心理施压内容,作业精二不多,节假日、双休日少留作业。培训内容:教师课堂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案(12课时)9/28教师课堂设计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课堂教学设计前准备能力,二是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三是设计课后评析能力。(一)课堂教学设计前准备能力课前学生准备设计格外重要,下发《学生自学指导提纲》是最有效的途径。(二)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1、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骤: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2、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二步骤: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途径。3、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三步骤: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4、课堂教学设计的第四步骤: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5、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五步骤:借助教材实施“人格本为”教学。6、课堂教学设计的第六步骤:书写设计方案。介绍“双向对称”设计及其书写方式。(三)设计后评析1、教学目标清晰;2、整体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衔接紧密;3、涉猎知识面广;4、注重激发学生兴趣;5、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6、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案(12课时)10/28主题:第三章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时间:2012年5月14日下午4:00——6:00地点:远教室参训人员:全体专任教师学时安排:2个学时培训内容:第一学时一、教材分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课的重点,本科学习主要让学生明白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流程,而不是记住这段历史。第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植物向光性原因,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证明问题—得出结论。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真理,培养怀疑和创新精神。三、重点、难点通过实验设计,使学生掌握科研方法与过程。四、教学方法模拟探究实验探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二)重难点突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案(12课时)11/28(三)结课本案例教学的成功点在于:(一)将探究科学史引入课堂探究教学。(二)将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三)讲坛记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四)将人类一般的认知过程作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培训内容:反思与自我评价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一)反思设计中的教学内容“宽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全面性。1、能不能消除“知识本位”教学的阴影。2、能不能让教学容量最大。3、能不能“人为”地扩大素质元。(二)反思设计中的教学内容“高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目标定位。1、是否“授人以渔”,让学生得到学习工具。2、是否通过创设情境,开发学生潜能。3、是否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三)反思设计中的学生学习“动力强度”——自我评价教师激发学生活力的能力。1、能不能设计出“活”的方案。2、能不能设计出强度适宜的刺激。(四)反思设计中的学生“差异程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案(12课时)12/28的个性教育。1、教学设计是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2、是否设计出最好的方式解决个性发展问题。(五)反思设计中的教学“速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推进作用。1、能不能设计出加速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案。2、设计的加速方案是否合理。3、加速方案途径是否可行。(六)反思设计中的对学生“开放程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中的学生地位。1、教学设计中是否还有传统教师观的痕迹。2、在设计中到底把学生放在什么位置上?创设了何等情境?在诸多问题上如何对待学生?3、设计中是否
本文标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案(12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063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