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精选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十堰市东风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1、国外活动课程的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系统的提出并实践了以“做中学”为核心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及生活”、“教育及生长”、“教育及经验的不断改组”。他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目的、中心,教育的作用就是传递、交流和发展经验,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去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因为经验是做出来的。这在当时影响很大,在美国历时五十多年,全世界也议论纷纷效仿。当代,心理学和哲学为活动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揭示了活动在儿童认识发展总的根本作用,他认为,人对客观的认识是从客观的活动开始的,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儿童思维的发展完全是儿童一系列不同水平活动内化的结果。以原苏联维果茨基为代表的教育心理学家将马列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到教学理论中,把人的发展基础建立在主体对客体活动上,认为人的发展是在他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欧美各国纷纷提出:“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2、国内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变革1992年根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计划中规定必须有活动课程的精神,许多小学开展了数学活动课程和数学课外小组活动,同年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的有关论述有:“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当地实际出发,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编成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或做一些简单的统计,逐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和参加实践活动要紧密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数学才能,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外活动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根据学生的特长,自愿参加”。可见当时提倡的数学活动课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课外活动小组是以培养数学方面的兴趣、特长、拓展数学知识面为目的的少数人参加的课外活动。大纲对如何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课外活动没有具体的要求,因此,数学活动只是包含于科技文体活动之中的,可供自由选择的一项内容。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的要求,并明确了每个年级的“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2001年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目标中提到的数学知识不精选仅包括数学事实而且包括数学活动经验,具体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都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体现了新的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上发生的变化,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内容标准上看,除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外还单独设置了“数学活动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强调数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和发展学生综合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11年新出台的数学课程标准又将“数学活动与综合应用”领域改成了“综合与实践”,进一步说明了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数学学习中不可取代的作用。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为了对事物的不同侧面和属性进行刻画和描述,作为科学的数学把几何和代数等作为其分支。长期以来,作为课程的数学,也是按数学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将儿童对客观世界的整体认识肢解成一个一个彼此孤立的知识单元。《标准》设置了“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把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这是对传统数学课程结构的重要变革。这种变革使得数学课程更加贴近儿童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规律,科学地组织学习材料,指导学生整体、综合地观察、探索客观世界。2、数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传统数学课程不大注意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的联系,对数学应用的处理总是留有人为编造的痕迹,学生学习的只是一些临时抱佛脚的概念、公式、定理等结论性知识。“综合与实践”重视数学的现实背景,拉近了数学与人、数学与自然的距离,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当学生面对的是与其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问题时,学习内容会变得更加鲜活、生动。“综合与实践”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3、在传统数学课程的学习中,接受数学知识被确定为最终目标,学生被动地从事着单调的听课、解题、考试等学习活动。“综合与实践”把解决现实的、综合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学习任务,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标准》设置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使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得以落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可见,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设置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对于促进数学课程结构和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有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有效落实新课标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的方式,使学生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学习价值。3、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选4、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策略水平。重视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所学的数学方法,探索和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新策略。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基本内容(1)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2)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类型(3)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原则(4)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5)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2、课题研究的重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结构模式和评价方式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消除教师在认识上、实施上、评价上的偏差。3、课题研究的难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教师在活动中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关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2、行动研究法。把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边探索、边归纳、边总结,积累丰富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经验。3、案例研究法。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片段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4、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实践活动学习的经验,为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打下基础。六、课题研究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实践活动的主体、探究发现的主体。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因此,教师要尽一切可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机会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愉悦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发展和创新。2、实践性原则。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索”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参与性原则。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教学时学生有多种方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如师生谈话、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师在活动方法的选择、活动过程的组织和开展等方面,都要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精选趣和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做学习的主人。4、开放性原则。由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源于社会、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实践活动时必须建立开放的课堂教学体系。如开放活动过程,使活动具有动态性;开放活动内容,使学生具有选择性;开放活动目标,使学生的活动具有灵活性;开放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活动具有广阔性;开放活动成果,使学生活动成果具有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创新的天地无限宽广,让创新的时机无处不在。5、探究性原则。由于小学生好动、好奇、表现欲强,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学生能够探究的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学生暂时不能探究的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学生在探究中独立自主的、能动的获得各种体验,发现各种问题,并能把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发现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6、交流性原则。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注重相互交流。而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时,通过研讨交流,学生可以把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感受、想法、做法表现或展示出来,在交流中使一些容易混淆和出错的问题得到明确、清晰、完满的理解。同时,学生个体的某些新观念、新发现、新做法也会给其他学生以启迪。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7、创新性原则。创新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展开。如活动理念、活动设计、活动环境、活动内容和方法都要体现创新性。活动过程中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教师始终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促进者、合作者、指导者,学生始终是实践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和学习者。七、课题研究的策略1、研究教学内容(1)以研究每册数学书中的实践活动内容为突破口我们根据教材设置的单独的实践活动内容开设专门的课时进行教学,有《小小设计师》、《精美的年历》、《掷一掷》、《一亿有多大》、《我的时间,我做主》、《营养午餐》《打电话》、《量一量,找规律》等。如《一亿有多大》,由于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大得很难让学生感受,但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很直接地感受出来。一开始,教师就通过1亿粒大米有多重让学生进行猜想,一碗、10袋……。通过计算之后,让学生大吃一惊,1亿粒米有2.2吨,相当于1辆小型卡车的载重量,10千克装一袋要220袋,4000碗左右等,数字对比产生了强烈的冲突,显示出一亿的大。一亿粒大米,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可以吃多少天?如果我国有13亿人,每人节约一粒米,给1人吃可以吃多少年?两道问题,将一亿粒大米数量的感受转变为时间的感受。第一题要15年;第二题要195年,都是让学生瞪大眼睛、不敢相信的数字,同时也感受到节约的价值。(2)把数学实践活动渗透在教材的新授内容之中小学数学知识基本上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或表现方法,实验教师积极的将实践活动渗透在教材的教学中。如教学“图形的周长”,课始以给卡片围上彩带引入,通过让学生围一围、剪一剪初步感知周长;紧接着让学生描一描、指一指;最后组织学生分组探讨各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整节课在各种活动中不断推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轻松、愉快、和精选谐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不断相互碰撞,不仅探究到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体会到周长的概念,而且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像这样的内容有很多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分数的初步认识》等很多知识都需要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3)把实践活动放在习题的练习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072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