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27张PPT)
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基础梳理综合拓展基础梳理考点1近代科学考点聚焦1.牛顿(1)17世纪英国科学家。(2)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2.达尔文(1)19世纪英国科学家。(2)代表作:《物种起源》。(3)成就: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4)意义:既是生物科学的重大理论突破,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3.爱因斯坦(1)德国科学家。(2)成就:提出了相对论。这一理论是物理学上的一场重大革命。(3)爱因斯坦被誉为最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考点2启蒙思想家1.伏尔泰(1)强调天赋人权的思想,揭露旧制度的弊端。(2)宣扬人身自由、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批判天主教会和专制制度,反对等级特权和不平等现象;认为私有财产是神圣的。2.孟德斯鸠(1)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拥护君主立宪制。(2)《论法的精神》充分阐述了三权分立学说。(3)三权分立原则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普遍遵循的原则。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3.卢梭(1)主张平等享有财产。(2)反对保留君主制度,主张采取共和政体。他阐述了“社会契约”论。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考点3近代文学和艺术1.文学(1)莎士比亚①文艺复兴时的英国戏剧家和诗人。②代表作:《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2)托尔斯泰①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②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2.美术(1)凡·高是荷兰19世纪成就卓著的后期印象派画家。(2)代表作:《向日葵》《在阿尔勒的卧室》。3.音乐(1)18世纪前期的德国音乐家巴赫被称为“音乐之父”。(2)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代表作:《英雄交响曲》和《致爱丽丝》。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考点4第三次科技革命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2.主要领域: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3.成就(1)美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2)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苏联载人太空飞行;美国第一次登上月球。(3)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人类成功地掌握了克隆技术。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4.核心:计算机的广泛应用。5.特点: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发展进程高速化。6.影响(1)使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2)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国际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发生调整和变化。(3)大批新型产业兴起,人类的日常生活得到改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考点5现代文学、艺术和体育1.文学(1)罗曼·罗兰:法国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2)德莱塞:美国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等。(3)卡夫卡:奥地利作家,代表作:短篇小说《变形记》。(4)海明威:美国作家,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5)高尔基:苏联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母亲》。(6)肖洛霍夫:苏联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7)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2.美术(1)现代美术史上最有成就的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名作有《格尔尼卡》和《和平鸽》。(2)德国女画家珂勒惠支对中国版画艺术产生重大影响。3.音乐(1)20世纪,音乐获得较大发展。(2)拥有听众最多的是以爵士乐、摇滚乐及电影歌曲为代表的流行音乐。(3)产生了“猫王”和鲍勃·迪伦等一代巨星,出现了风靡一时的“甲壳虫乐队”。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4.电影和电视(1)电影①美国好莱坞成为世界著名影城。②奥斯卡金像奖成为世界最有名的电影奖。(2)电视①电视广泛应用于新闻、娱乐、教育和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②看电视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内容之一。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针对演练扶一把朝鲜于2013年2月12日进行了第三次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地下核爆试验(如右图),爆炸当量预计为1万吨,此举加剧了朝鲜半岛紧张局势。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朝鲜第三次核试验问题的第2094号制裁决议。历史上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和首个遭受原子弹打击的国家分别是()A.美国、朝鲜B.美国、德国C.苏联、日本D.美国、日本D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能技术研发的认知能力。1945年美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1945年8月上旬,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送一程1.中国古代有一个“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实现这一故事的是哪个国家()A.苏联B.中国C.美国D.英国C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2.下列选项中对改变人们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终身学习制度的建立,都产生重大影响的是()A.电子计算机B.知识经济C.生物工程技术D.航天技术B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3.苏联文学继承和发扬了俄国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反映了苏联社会的巨大变革。下列作品属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是()A.《母亲》B.《静静的顿河》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战争与和平》C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综合拓展基础梳理重难解读1.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克隆技术、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内燃机、汽车、飞机、发电机、电报、电话、电灯泡珍妮纺纱机、蒸汽机、汽船、火车机车主要发明20世纪四五十年代19世纪70年代18世纪60年代开始时间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项目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进入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对中国的影响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制定了863计划,取得了科技发展成就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2.毕加索的画作《格尔尼卡》有何特征?(1)毕加索在塞尚的基础上,对绘画结构进行探讨,从分析立体主义到综合立体主义,开创了绘画的新时代。(2)毕加索以《格尔尼卡》为题的壁画被称为上世纪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画里没有出现飞机和炸弹,却充满了恐怖、死亡和呐喊。画面背景布满黑暗,那盏光明灯“照射”着整个画面,好像一个冷酷的梦魇笼罩着全画。毕加索运用黑、白、灰色调的对比,强烈中带有和谐,具有结构严谨、主题鲜明的浪漫主义精神气质。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历史感悟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当今世界经济结构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它的迅猛发展表明: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制约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当今社会,经济军事角逐归根到底是科技人才培养的竞争。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应用示例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材料二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缩短为7年,70年代以后只需3至5年。材料三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公民的科学素质通常从三个方面衡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3.27%,虽比2001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但只相当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1)材料一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次科技革命中,我国有些成果走在了世界前列,请用20世纪60—80年代的具体史实加以说明。(2)材料二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怎样的特点?除此外还有怎样的特点?(3)请说出两种提高自己科学素质的具体做法。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拓展基础梳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技术发明及其特点的认知能力。第(1)问结合图片以及我国高新科技成就分析作答;第(2)问依据材料和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第(3)问联系实际谈认识。第26课时┃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答案(1)第三次科技革命。①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②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③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④1986年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了863计划。(2)反映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其他特点: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等。(3)①学好科学文化课。②阅读科普类图书、报刊杂志。③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④参观科技馆等科技类场所。⑤收听和收看科普类节目。⑥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取科学知识。综合拓展基础梳理
本文标题: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化(27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09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