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第07章物流管理与企业间协同
第七章物流管理与企业间协同7.1物流管理7.2供应链管理7.3协同商务7.1物流管理7.1.1物流概念及其渊源7.1.2物流、商流和流通7.1.3物流的分类7.1.4物流的功能7.1.5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与特征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谈起我们生活中所用到的生活用品——比如香皂,你知道在到达你手里之前经过了多少环节,在工厂里经过了多少个工序?被多少辆车运载过,在哪些物流配送中心停留过?又经过了多少个批发商才经由零售商到达你的手中?更值得深思地远不止这些:需要怎样做才能使这个环节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这就是物流。在每一道工序和环节中起到衔接、转运作用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物流。现代物流过程7.1.1物流概念及其渊源(一)PD概念的物流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迎来了大量生产、大量流通、大量消费的时代,出现了直接进入流通领域的制造商,开始涉及“PhysicalDistribution”(物资配送或实物配送,简称PD)活动领域。1915年,阿奇·萧(Archw.Shaw)认为“Distribution”是“与创造需要不同的一个问题,物资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1924年,弗莱德·克拉克(FredE.Clerk)认为流通功能是由交换功能、实物供给功能和辅助功能构成,指出实物供给功能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要素,由运输和保管组成。阿奇·萧和弗莱德·克拉克等的研究成果表明,作为经济管理的一个基本功能或基本领域,物流经历了从实物供给到实物配送的过程,这标志着PD成为最早的物流概念。1956年,由于战略资源贫乏与发展空间狭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及企业运作效率,为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政府组织“流通技术专门视察团”赴美考察,发现PD涉及大量的流通技术,对提高流通的劳动生产率很有好处,于是在其1958年发表的《流通技术专门视察团报告书》中引入了PD的概念,并把它作为“流通技术”来加以理解,随后直接用PD表达。PD这一概念引起了日本社会的重视,1964年日本通商产业省把“物的流通”政策作为政府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把PD用“物的流通”来表达,“物流”是“物的流通”的简称。1965年日本政府发表的第二次运输白皮书的副标题为“近代化过程中的物的流通”,认为“物的流通是把制品从生产者手里物理性地转移到最终需要者手里所必要的诸种活动。具体讲,即包装、装卸、运输、通讯等活动”。20世纪70年代日本产业构造审议会对PD下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有形、无形的物质资料从供给者手里向需要者手里物理性的流动,具体是指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以及通讯等诸种活动。这种物的流通与商流相比,是为创造物质资料的时间性、空间性价值做出贡献”。结合日本的两个对PD的权威定义,在这里我认为PD是在连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物资履行保管、运输、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功能,以及实现与这些功能相关联的信息功能,它在物资流动过程中起了桥梁作用。PD的物流概念主要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实物配送”问题,物流的作用表现在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支持物权转移,保证顾客在希望进行消费的时间和地点获取商品,创造商品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实物配送涉及产品从制造商到顾客(批发商、零售商等)的外向流动,包含运输、保管、搬运、包装、订单和信息等活动,其目的是以最低的总成本提供顾客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最终实现企业利润。实物配送过程中,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联系在一起,形成实物配送系统。(二)Logistics概念的物流1963年成立的美国物资配送管理协会(NationalCouncilofPhysicalDistributionManagement,NCPDM)对“PhysicalDistribution”进行过多次定义,1976年最后修订为:“是为了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流动而进行的两种或多种活动的集成。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但不仅限于顾客服务、需求预测、交通、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处理、零件及服务支持、工厂及仓库选址、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废弃物回收、运输、仓储管理”。这个PD概念的物流范围从销售物流扩大到采购物流,比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的物流定义范围有所扩大,不仅包括产品从生产商的生产组装流水线起,经过批发、零售、最终到消费者手里的终点移动,还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等从供应商到生产商生产组装流水线的始点流动。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98年的最新定义,“Logistics”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而对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出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Logistics”的最新定义中提出了“Reverseflow”(反向物流、静脉物流或回收物流),进一步拓展了物流的内涵和外延。强调“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反映了人们对物流的认识更加深入。“Logistics”范围从动脉物流扩大到动脉物流和静脉物流,物流发展进入供应链物流阶段,供应链上的企业成为战略伙伴,彼此进行物流协作,共同追求物流系统整体最优。“Logistics”在物流概念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Logistics”的概念扩大了PD的概念,物流领域现已涵盖了从原材料产地到最终消费地的物资流动的全过程,体现了信息活动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一体化管理,全面地、综合地提高经济效益。物流用一体化的方法来管理产品和服务从采购到消费的不间断活动,包括顺流和逆流的两个方向的流动。顺流指产品或服务从厂商运送到流通中心,再从流通中心运送到零售地点,然后消费者从商家得到该产品或服务的这一过程的物流,被称为正向物流或动脉物流,它以生产、供给、销售和消费为主体,由“采购物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等从供应商到制造商的内向流动)、“生产物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等在制造过程中的流动,贯穿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全过程)和“销售物流”(涉及产品从制造商到最终消费者的外向流动)组成;逆流指产品因过期、损坏或出现故障需要从消费者手中回收到供应地进行维修或废弃处理的这一过程的物流,被称为反向物流、静脉物流或回收物流,它以回收、废弃物处理、再生利用为主题,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绿色物流。(三)现代物流在现代物流中,“物”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所有可以进行物理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服务、信息和废弃物等,而如建筑设施、土地等固定设施不是物流的对象;“流”是指一切物理性运动,有“移动、运动、流动”的含义,它不但涵盖商品流通领域,也涵盖商品生产、商品消费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性运动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四)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1)传统物流传统物流以商品的销售作为主要对象,具体完成将生产的商品送交消费者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活动,包括公司内部原材料的接收和保管、产成品的接收和保管及工厂或物流中心的运输等。(2)现代物流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物流进入了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其标志是物流活动领域中各环节的技术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即PD)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汉语的意思是“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直接引入“物流”概念。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实体流动的过程,包括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时间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在物的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它包括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活动。7.1.2物流、商流和流通(一)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从远古社会到今天现代社会,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不断消费着各式各样的商品,同时也有工厂不断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商品。正是由于资金与商品的不断循环,才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商品的流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而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是经济活动的主要构成。由于在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各种间隔,因此需要通过“流通”将商品的生产及所创造的价值和商品的消费加以连接。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的间隔与连接这些间隔的解决方法如下。(1)社会间隔(2)场所间隔(3)时间间隔(二)物流与商流的关系商流物流商品的买卖活动商品的物流活动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离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空分离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实现商品空间位置的转移,并克服商品在生产和消费间的时间差异实现商品的价值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包括商品的订货、签订合同、供销衔接、计价结算和商流信息等活动包括商品的运输、存储、装卸、流通加工、包装和流通信息活动(三)商物分离尽管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实物流通的最佳路线必经之处。如果商品的交易过程和实物的运动过程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发生实物流路线的迂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和运力的浪费。7.1.3物流的分类1.按照物流涉及的领域分类按照物流涉及的领域不同,可以将物流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1)宏观物流,又称社会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是从社会再生产总体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物流活动。(2)微观物流,又称企业物流,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2.按照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分类按照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将物流分为:①供应物流②生产物流③销售物流④回收物流⑤废弃物物流供应物流即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物流过程,也就是商品生产者、持有者至使用者之间的物流。生产物流即从工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起,直到工厂产品库的产品发送为止,这一全过程的物流活动。销售物流是指企业为保证自身的经营利益,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回收物流是指对在企业在生产、供应以及销售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边角余料和废料的回收所产生的物流活动过程。废弃物物流是指对企业排放的无用物进行运输、装卸和处理的物流活动。3.按照物流活动的地域范围分类按照物流活动的地域范围不同,可以将物流分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1)地区物流地区物流是指某一行政区域或经济区域的内部物流。(2)国内物流国内物流是指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国家自己的领地范围内开展的物流活动。(3)国际物流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是国际间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4.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按照物流系统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物流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1)社会物流社会物流是指以整个社会为范畴、面向广大用户的超越一家一户的物流。(2)行业物流顾名思义,在一个行业内部发生的物流活动称为行业物流。(3)企业物流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或服务活动所形成的物流系统称为企业物流。5.按照物流活动的主体分类承担物流任务的主体有企业自营、专业子公司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对应的物流类型有三种。(1)企业自营物流。它是指由原料、零部件或成品提供者或购买者自主经营物流运输服务。(2)专业子公司物流。一般是将企业自营物流从企业运作中剥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运作的专业化实体。(3)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企业承担交易过程中形成的物流运输任务,即买卖双方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承担。7.1.4物流的功能物流的功能也称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是指其具有的基本能力,通过对物流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形成物流的总体功能,进而实现物流的经济目标。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运输、储存、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1)运输功能运输是物流各环节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物流的关键,有人把运输作为物流的代名词。运输方式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船舶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2)储存功能储存活动包括堆存、保管、保养、维护等活动。物流系统需要有仓储设施,仓储所承担的是物流系统的储存功能。(3)包装功能包装可大体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包装,或叫运输包装、大包装;另一类是商业包装,
本文标题:第07章物流管理与企业间协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2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