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7 T 1222-2009 黄顶菊疫情监测与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ICS65.020B30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1222-2009黄顶菊疫情监测与综合控制技术规程StanderdofDetectionandIntegratedManagementofFlaveriabidentis(L.)Kuntze2009-04-27发布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9-05-01实施DB37/T1222-2009前言本标准附录A、B、D、E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植物检疫站、济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聊城市植物保护站、山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兆芝、童金春、张德满、原永兰、金扬秀、刘瑞军、邵秀玲、张海燕。IDB37/T1222-2009黄顶菊疫情监测与综合控制技术规程122.12.22.333.13.23.33.3.13.3.23.3.33.3.4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黄顶菊的疫情监测与综合防控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发生黄顶菊的疫情监测和综合防控。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黄顶菊黄顶菊[Flaveriabidentis(L.)Kuntze]为菊科黄顶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粗壮、多分枝,有数条纵沟槽;叶交互对生;头状花序,花冠鲜黄色。外来杂草,国家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综合控制从农业生态系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栽培植物、有益生物、耕作制度、环境间的互作关系,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技术措施,执行植物检疫法规,经济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以获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调运检疫依照国家制定的植物检疫法规,对以各种形式流通调运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实施检疫检验和签证。疫情监测监测时间全年监测。4月初至7月底监测幼苗;8月至11月监测花果;12月至翌年4月监测残株。监测区域未发生区重点监测河边、沟渠、路旁、林间、荒地、工矿业废弃地、公路、铁路交通要道沿线两侧、进口粮食的运输线、中转站、加工基地等区域。发生区监测发生疫情区和周边区域,在发生区及周边向外100m区域详细调查,了解、记载黄顶菊的发生面积、动态和扩散趋势。调查监测方法访问调查向被调查地居民、农技人员、农资经销人员、公路、交通、园艺等相关人员询问黄顶菊有关信息。对访问了解到可疑地点重点调查。普查结合访问调查,对3.2所述监测区域进行实地调查,重点查找,现场判定发现可疑植株,将不能确定的样本送上级农业植物检疫部门鉴定。调查结果填入《黄顶菊调查记录表》(附表A)。发生面积调查5月下旬至6月份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记载黄顶菊发生面积、密度和范围等发生情况,调查情况写入《黄顶菊调查结果汇总表》(附表B)。发生动态监测分别选择黄顶菊发生严重、较重、较轻的区域,进行定点调查。第一次在5月份黄顶菊大量出苗后,1DB37/T1222-200923.4疫情诊断3.5标本制作与保存3.5.1采集3.5.2制作3.5.3保存3.6监测记录与档案3.7监测报告4综合控制4.1严格检疫4.1.1产地检疫4.1.2调运检疫4.2化学防治4.3物理措施以后每月调查一次,全年调查6~7次。调查黄顶菊生育期、生长密度、株高、生长环境、发生面积以及对邻近的其他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等。监测结果填入《黄顶菊监测记录表》(附表C)。对发现的可疑植株,要根据《黄顶菊形态鉴别特征》(附录D)进行现场判定,拍照或录像。不能确定的,将样本资料报送上级农业植物检疫机构鉴定。送检时填写《有害生物样本送检表》(附表E)。将采集的黄顶菊苗、植株、花序、叶片等部位,清洗干净,修剪多余、重叠的枝条至与标本夹大小相符。将标本夹的一扇平放,铺上10~20层吸水性强的纸(草纸或旧报纸),把标本放在纸上,整形,使叶片、花的正面朝上,枝叶展平,疏密适当,再铺上几层吸水纸,按此层层压制,达到一定数量后,压上另一扇标本夹,用绳捆紧,置干燥通风处晾晒。前3天每天早晚各更换一次吸水纸,3日后每天更换一次,注意检查,防止标本发霉。经1周,将标本干燥后压好。将压好的标本用塑料贴纸贴在硬台纸上,位置要适当,粗厚部分单独固定,在台纸右下角贴上标签,注明标本中文名称、拉丁学名、植株部位、采集时间、地点、采集人等,敷半透明盖纸,装入标本盒内。用专柜保存标本,按类放好。标本柜要放在干燥处,内置樟脑球,注意检查,避免标本发霉、虫蛀。详细记录、汇总监测调查结果,整理成档案,连同影像资料,妥善保存。县级农业植物检疫机构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监测报告,及时报送上级农业植物检疫机构。如发现新疫情或疫区疫情突然暴发,立即逐级报告,直至省农业植物检疫机构。严格产地检疫,及早发现黄顶菊并进行清除销毁。定期对植物种子和植物产品经营市场进行疫情检查,控制无证调运和从疫区、发生区调运植物及产品。对调入、调出的可能携带疫情的植物及植物产品抽样,进行现场检疫检验和室内检疫检验。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出苗高峰期,用草甘膦有效成份75ml~100ml/667m2或用20%百草枯AS200ml/667m2喷施。7月上中旬用上述药剂进行第2次喷雾。8月份以前结合农田管理拔除黄顶菊苗,集中销毁。8月份后,可机械拔除,集中销毁。DB37/T1222-20091监测单位(盖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市、区)乡(镇)村东经北纬海拔高度m调查地点调查方法生长环境(农田、沟旁等)调查面积(667m2)发生面积(亩)样本采集编号初步鉴定结论调查内容调查记录人调查日期(年/月/日)表A.1黄顶菊调查记录表附录A(规范性附录)黄顶菊调查记录表注:此表将作为检测原始记录,请妥善保管。DB37/T1222-2009附录B(规范性附录)黄顶菊调查结果汇总表表B.1黄顶菊调查结果汇总表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地点(乡镇/村)调查面积(667m2)发生面积(667m2)生长密度(株/m2)1DB37/T1222-2009附录C(资料性附录)黄顶菊监测记录表表C.1黄顶菊监测记录表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地点(乡镇/村)生育期株高(cm)生长密度(株/m2)发生面积(667m2)生长环境(农田、沟旁等)对周边植生物发育的影响调查人注:此表将作为检测原始记录,请妥善保管。2DB37/T1222-2009附录D(规范性附录)黄顶菊形态鉴别特征黄顶菊(Flaveriabidentis(L.)Kuntze)为菊科黄顶菊属,原产美洲,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迅速,枝繁叶茂,其长相似菊芋,株高20cm~300cm不等,茎直立粗壮多分枝,常带紫色,茎具有数条纵沟槽,叶交互对生,亮绿色,长5cm~18cm,宽1cm~7cm,无毛或密被短柔毛,长椭圆形至披针状椭圆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窄,生3条平行叶脉,叶边缘具稀疏而整齐的锯齿,多数叶具0.3cm~1.5cm长的叶柄,茎上部叶片无柄或近无柄;头状花序,多数分布于主枝与分枝的顶端,多个头状花絮密集成蝎尾状聚伞花序,花冠鲜黄色,非常醒目,花果期夏季至秋季;成熟的种子为黑色瘦果,长2mm~2.5mm,宽长比为1:10以上,一株最多可产60余万粒种子。图D.1黄顶菊种子图D.2黄顶菊苗期图D.3黄顶菊花冠图D.4黄顶菊成株3DB37/T1222-2009附录E(规范性附录)有害生物样本送检表表E.1有害生物样本送检表送样单位(盖章)通讯地址邮编送样人电话传真E-mail标本编号样本数量标本类型采样人采集地点海拔高度采集方式生长环境采集场所处理方式危害状描述(或图片)4DB37/T1222-20095DB37/T1222-2009
本文标题:DB37 T 1222-2009 黄顶菊疫情监测与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234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