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 t 737-2007 河蟹养殖水域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ICSDB34备案号: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737—2007河蟹养殖水域生态修复技术规程2007-10-18发布2007-10-18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737—2007I前言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渔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奚业文、董星宇、储益新、石小平、凌武海。本标准于2007年10月18日首次发布。DB34/T737—20071河蟹养殖水域生态修复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从水草栽培、螺蛳移植、多品种混养、有益微生物群落重建、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中华绒鳌蟹(Eriocheirsinensis,以下简称河蟹)养殖水体生态修复的技术规程。本标准适用于养殖河蟹的池塘和网围等渔业水域,其他养殖方式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64无公害食品中华绒鳌蟹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3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DB34/T336池塘蟹鳜混养技术操作规程DB34/T425网围养蟹技术操作规程3水域条件与设施3.1水源选择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要求,养殖用水符合NY5051要求,水域底质符合GB/T18407.4要求。3.2水体类型3.2.1池塘池塘面积10000m2以上,水深1.0m~1.5m,土质与底泥以粘土最好,粘壤土次之,底部淤泥层不超过10cm。3.2.2湖泊网围面积50000m2~700000m2,水深1.0m~2.5m。3.3设施3.3.1池塘池塘防逃设施参照DB34/T336执行。3.3.2网围参照DB34/T425执行。4养殖环境修复4.1栽培水草DB34/T737—200724月中旬开始种植水草,主要种类有尹乐藻、轮叶黑藻、金鱼藻、青萍等;沉水植物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漂浮植物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具体方法见附录A。4.2移植螺蛳清明节前每hm2投放活螺蛳4500kg。4.3建立蟹种暂养区用网片拦取1/10的水面围养蟹种,保护水草萌发;待水草长至10cm以上上时撤去网片。5蟹种投放蟹种投放见DB34/T336和DB34/T425。6混养6.1青虾投放池塘类水面5月~6月份投放抱卵亲虾100kg/hm2~120kg/hm2,大水面5月~6月份投放抱卵亲虾60kg/hm2~100kg/hm2。6.2鳜鱼种投放池塘类水面鳜鱼种放养时间宜在6月10日前后,体长≥5cm,投放量控制在150尾/hm2~200尾/hm2;大水面鳜鱼种放养时间宜在6月10日以后,体长≥7cm,投放量控制在60尾/hm2~100尾/hm2。6.3滤食性鱼类投放池塘类水面投放规格为50g/尾~100g/尾的鲢、鳙750尾/hm2,鲢、鳙比例为5︰1;或投放规格为20g/尾~50g/尾的细鳞斜颌鲴750尾/hm2~1500尾/hm2。大水面投放规格为50g/尾~100g/尾的鲢、鳙450尾/hm2,鲢、鳙比例为5︰1;或投放规格为20g/尾~50g/尾的细鳞斜颌鲴450尾/hm2~750尾/hm2。7日常管理7.1饲料饲料应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规定。7.2投饵方法投饵参见DB34/T336和DB34/T425。7.3病害防治池塘类水面的病害防治药物使用准则应符合NY5071要求。7.4注水池塘类水面在6月~9月每周加水5cm深(晴天下午,阴雨天半夜或凌晨)。设置1/6水面的无水草通道,以利于水体流动。7.5化学增氧池塘类水面在梅雨、高温季节撒颗粒型增氧剂(如过碳酸钠),沉降池底,缓释活性氧,增加底层含氧,促进有机物质分解。7.6调节水质池塘类水面5月~9月泼洒生石灰调节PH值,补充钙质,用量75kg/hm2~150kg/hm2。7.7伊乐藻等管理春季水位以刚淹没伊乐藻为宜,到5月~6月形成优势后,池塘类水面要割去上部30cm,使之7月~8月高温季节隐没于水面下30cm处,防止其不耐高温而烂根枯头。7.8漂浮植物管理在6月份移入青萍等漂浮植物,控制其水面覆盖率在5%左右。7.9螺蛳管理DB34/T737—20073检查螺蛳的生长与分布情况,对局部地区螺蛳密度过大(超过100个/m2)的要及时疏散;当螺蛳的密度不足30个/m2时,要及时增投螺蛳。7.10有益微生物群落重建7.10.1微生物制剂种类可选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7.10.2用法用量池塘类水面,微生物制剂可全池泼洒,用量为5ppm~10ppm浓度。4月~6月份每15d~20d/次,晴天上午10∶00左右使用;7月~8月份拌泥抛洒池底。7.10.3注意事项注意不与消毒剂等同时使用,防止丧失功效。8生态修复结果8.1水产品质量收获的水产品应符合NY5064和NY5073的标准。8.2水体环境生态修复后水体环境应满足附录B、GB/T18407.4、NY5051的标准。DB34/T737—20074附录A(资料性附录)水草栽培方法A.1基本要求养蟹池中的水草分布要均匀,种类要搭配,挺水性、沉水性及漂浮性水草要合理栽植,保持相应的比例,以适应河蟹生长栖息的要求。A.2栽插法这种方法一般在蟹种放养之前进行,首先浅灌池水,将尹乐藻、轮叶黑藻、金鱼藻等带茎水草切成小段,长度约15cm~20cm,然后象插秧一样,均匀地插入池底。池底淤泥较多,可直接栽插。若池底坚硬,可事先疏松底泥后再栽插。A.3抛入法菱、睡莲等浮叶植物,可用软泥包紧后直接抛人池中使其根茎能生长在底泥中,叶能漂浮水面。每年的3月份前后,也可在渠底或水沟中,挖取苦草的球茎,带泥抛入水沟中,让其生长,供河蟹食用。A.4移栽法茭白、慈姑等挺水植物应连根移栽,移栽时;应去掉伤叶及纤细劣质的秧苗,移栽位置可在池边的浅滩处,要求秧苗根部入水在10cm~20cm之间,整个株数不能过多,每667m2保持30棵~50棵即可,否则会大量占用水体,反而造成不良影响。A.5培育法瓢莎、青萍等浮叶植物,可根据需要随时捞取,也可在池中用竹竿、草绳等隔开一角落,进行培育。只要水中保持一定的肥度,它们都可生长良好。若水中肥度不大,可用少量化肥化水泼洒,促进其生长发育。水花生因生命力较强,应少量移栽,以补充其他水草之不足。A.6播种法近年来最为常用的水草是苦草。苦草的种植则采用播种法,对于有少量淤泥的池塘最为适合。播种时水位控制在15cm,先将苦草籽用水浸泡一天,再将泡软的果实揉碎,把果实里细小的种子搓出来。然后加入约10倍于种子量的细沙壤土,与种子拌匀后播种。播种时要将种子均匀撒开。播种量每hm2水面用量1kg(干重)。种子播种后要加强管理,提高苦草的成活率,使之尽快形成优势种群。DB34/T737—20075附录B(资料性附录)中华绒螯蟹饲养环境质量要求B.1水草覆盖率水草覆盖率达到水域面积的2/3以上,并且优势水生植物品种要达到3个以上。B.2溶氧溶氧≥5mg/L。B.3pH值适宜pH值7.0~9.0,最佳pH值7.5~8.5。B.4透明度适宜30cm~50cm,最佳50cm以上。B.5硝酸氮(NH3—N)NH3—N≤0.1mg/L。B.6硫化氢(H2S)不能检出。B.7淤泥厚度淤泥厚度≤10cm。B.8底泥总氮底泥总氮≤0.1%。
本文标题:db34 t 737-2007 河蟹养殖水域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250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