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我国保险公司布局养老产业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
南方金融·总511期2019PAGE723我国保险公司布局养老产业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郑伟厚1,刘晓桐2(1.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31;2.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20)摘 要:从需求、供给和政策等方面综合分析和研判,我国养老产业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一是随着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预计商业养老服务需求将在未来10年后逐步进入爆发期;二是目前居家养老仍是主流,社区养老发展滞后,机构养老空床率较高;三是养老政策频繁出台,政策导向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由于保险行业与养老产业联系相对紧密,目前国内多家保险公司通过产业自建、股权购买、组建联盟等多种形式积极布局养老产业,延伸保险服务价值链,提升市场竞争力。但是,由于我国养老产业的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产业链内部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保险公司在布局养老产业过程中面临不少困难。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保险公司在养老产业领域的布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发展定位上,坚持扬长避短、量力而行;二是在发展方向上,基于养老模式的转变和创新,注重开发智慧养老和医养结合相关项目;三是在发展路径上,致力优化专业分工、提升运营效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金融;养老服务业;智慧养老;医养结合中图分类号:D669,F8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41-2019(02)-0072-08收稿日期:2018-10-30作者简介:郑伟厚,男,供职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 刘晓桐,女,供职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文责自负。①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一、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及趋势研判(一)从需求端看,随着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预计商业养老服务需求将在未来10年后逐步进入爆发期1.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未来30年老龄化程度将持续上升我国在199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①,随后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2017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平均增速为3.50%,而同期人口平均增速仅为0.54%,老龄化程度不断上升。截至2017年末,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达到1.58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1.40%。据推测,在未来30年内,我国老龄人口比重将加速上升。联合国2015年测算数据显示,2055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为5.07亿人;届时我国人口总数预计为13.2亿人,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将达到38.5%(石晨曦,2018)。2.现阶段老年人对商业养老服务的需求迫切程度相对不高PAGE73PAGE733南方金融·总511期2019②低龄老人指60至69岁老年人。③中龄老人指70至79岁老年人。④高龄老人指80岁及以上老年人。⑤“4-2-1家庭”模式即一个家庭由四位老人,一对青壮年夫妻,一个孩子构成。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目前老龄人口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老龄人口年龄结构以低龄老人为主。2015年末,在我国老龄人口中,低龄老人②占56.1%,中龄老人③占30.0%,高龄老人④占13.9%,整体呈“金字塔”型分布(梁志伟等,2016)。二是高龄老人的子女数相对较多。2015年末,老龄人口的子女数平均为3人。从不同年龄组来看,2015年末,高、中、低龄老人的子女平均数分别为4.1人、3.4人和2.5人。三是老龄人口有配偶率较高。2015年末,老龄人口中有配偶率为71.6%。与2000年调查数据相比,老龄人口有配偶率占比上升了8.9个百分点。上述特征意味着现阶段老年人具备一定的居家养老条件,因而短期内老年人对商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尤其是全托式商业养老服务的需求迫切程度相对不高。3.商业养老服务需求预计在未来10后逐步进入爆发期一是老龄人口的年龄分布将发生显著变化。未来10年后,中、高龄老人比重将大幅上升。建国以来,最大的婴儿潮发生在1962年至1970年期间。在这段时期,人口出生率平均为36.8‰,年均出生人口数达到2688万人。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数为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20世纪60年代婴儿潮出生的人口目前年龄为50-57岁,将在10余年后逐步进入中龄老人阶段,可以预计,养老服务需求将快速增长(谢永等,2017)。二是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结构的影响逐步显现。未来10年后,老龄人口抚养比将大幅上升。我国政府于1980年开始实施严格的“一孩政策”。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目前年龄约为65岁(假设25岁育龄),预计在未来数年后逐步进入中龄老人阶段。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4-2-1家庭”⑤将成为家庭结构的主流,老龄人口抚养比将不断攀升,家庭养老将面临巨大挑战,老年人对商业养老服务的需求将快速增长(张新生,2018)。三是受益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未来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将显著提升。目前,我国50-65岁之间的人群,其青壮年时期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受益于国家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这一群体较之目前的高龄老人财富积累更多,拥有更强的支付能力。同时,这一群体也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生活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可以预计,未来人们对高端商业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会明显提升。(二)从供给端看,养老产业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居家养老仍为主流,社区养老发展滞后,机构养老空床率较高目前,我国养老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分别占比约为96%、1%和3%。现阶段,三种养老模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1.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不足,专业护工严重短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要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随后上海市提出构建“9073”的养老格局,即90%的老人采用居家养老、7%的老人采用社区养老、3%的老人采用机构养老。“9073”养老格局逐步成为各地政府规划养老格局的参照标准。从政府规划和目前实际状况来看,居家养老都是主流的养老方式。但是,我国现有社区在建设过程中大多南方金融·总511期2019PAGE743未配置适老化设施,城市老年人居住较为集中的矮层楼房大多未配置电梯,家庭使用的适老化家具普及率也相对较低,这些情形都不利于老年人在家独立生活(祝向军和董琳,2011)。居家养老对于日常养老、医疗护理的上门服务需求量较大,然而现阶段国内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工严重短缺。据统计,我国各类养老服务人员约100万人,其中具备专业资质的养老服务人员仅有约30万人,与1.5亿老龄人口的巨大需求相比缺口很大。2.社区养老:护理资源配置不足,缺乏实际照顾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主要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按照该《规划》,社区养老占比应在7%左右,但现实中社区养老发展严重滞后,目前占比仅为1%(林晨蕾和郑庆昌,2018)。以北京市为例,房产、设备等社区养老资源大多由地方政府掌握,且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为此,北京市政府于2016年发布《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意见》,启动“养老服务驿站”项目,采用公建民营的方式,向市场招标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运营,同时给予适当财政补贴,以优化养老资源配置。从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单个驿站的服务人员平均为3人左右,服务能力比较有限,仅能提供餐食、老年娱乐等简单服务,缺乏实际照顾能力。由于规模偏小、难以承担配置专业医护人员的成本,驿站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的能力普遍不足。3.机构养老:总量不足,结构不匹配,床位利用率偏低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近年来机构养老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养老服务床位数达到730.2万张,较2005年末增长362.86%,年均增速达14.92%。每千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也从2005年末的10.97张,增加到2016年末的31.60张。在发达国家,每千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为50至70张。以每千位老人需要养老床位数50张估算,目前我国各类养老床位需求缺口约为500万张。养老服务床位绝对数量上的不足,并没有通过提高床位利用率得以缓解。相反,我国机构养老床位利用率持续偏低。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城市养老服务机构床位利用率为51.20%,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床位利用率为65%(李瑾,2018)。我国机构养老服务供给与实际需求存在严重的不匹配。一是养老机构医疗资源不足。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对医疗资源的需求程度日益增加,但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医养配置比例较低。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15年发布的《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国内近一半的养老机构未配备医疗和康复设施,大量需要医疗照护的失能老人难以找到符合实际需求的养老机构。二是供给结构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近年来新设的一批商业养老机构,其目标客户定位为高端且有活力的老人。而受传统观念影响,这类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尚待进一步培育。三是盈利性养老机构服务价格过高。调查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盈利性养老机构每月费用平均为2万元,而一线城市的人均月收入低于1万元。盈利性养老机构的高收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客户的消费需求。(三)从政策端看,养老政策不断出台,旨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近年来,关于养老的政策文件发布频率越来越高,政策导向从2000年前后“鼓励发展”,到2015年开始“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从定量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到2016年明确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政府连续出台相关政策,以期推动养老产业加PAGE75PAGE753南方金融·总511期2019快发展。1.政府多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积极鼓励养老产业发展,一方面可以解决各地养老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养老产业可以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民政部本级彩票公益金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要将50%以上的资金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2017年8月,财政部、民政部、人社部联合发布《关于运用PPP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地方政府运用授权经营、资本金注入、土地入股、运营补贴、投资补助等方式对养老项目进行支持,允许社会资本配套建设符合规定的医院、康养中心、疗养院及附属设施等经营性项目,提升项目综合盈利能力。地方政府通过场所保障、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比如,《北京市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建设资助和运营管理办法》明确,每个街道建设一所养老照料中心,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每新增一张床位资助2万元,每个项目最高资助300万元;按设备购置费总额的50%予以资助,最高资助额为150万元。《福建省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行动计划(2015-2020)》明确,2017年开展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重大项目158项,其中,续建项目108项、新增项目50项,总投资额达543.5亿元。2.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发展,但具体支持政策有待细化为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2012年,民政部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发展,并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进行规范。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明确通过独资、租赁等方式,采取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发展养老产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养老并加大投资力度。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以投资新建、参股、并购、租赁、托管等方式,兴办养老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鼓励保险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基金、资产支持计划、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多种形式,为养老服务企业及项目提供中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但是,目前有关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
本文标题:我国保险公司布局养老产业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258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