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44 T 285-2005 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规程
示例ICS65.020.40B6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17810-2006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285—2005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规程TheTechnicalRegulationsofAfforestationforWaterConservationForest2005-12-26发布2006-01-26实施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4DB44DB44DB44DB44/T285—2005II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原则要求..............................................................................25水源涵养林划分........................................................................26规划设计..............................................................................37营造技术..............................................................................48检查验收..............................................................................59档案管理..............................................................................7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源涵养林造林作业调查设计表......................................8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源涵养林主要造林乔灌草种类......................................9DB44/T285—2005III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科技与对外合作处提出。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光益、邱治军、刘敏、曾锋。DB44/T285—20051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源涵养林的规划设计、营造技术、检查验收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内水源涵养林的营造。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T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GB/T18337.2-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15163-200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LY5141-1999营造林业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试行)LY/T1000-1991容器育苗技术L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DB44/245-2005广东省主要阔叶树种苗木质量分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水源涵养林waterconservationforest用于控制河流源头、湖泊与水库周围以及山地丘陵的水土流失,调节洪水枯水流量,具有良好的林分结构和林下地被物量的天然林和人工林。3.2水源涵养林营造afforestationofwaterconservationforest借助天然或人为措施形成水源涵养林的过程。主要包括封山育林(草)和人工造林(改造)两种营造方式。3.3生态重要性ecologicalimportance指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及需要提供森林环境保护的濒危动植物种类和人类社会设施的重要的程度。用生态重要性等级表示,分为极端重要(1级)、非常重要(2级)、比较重要(3级)和一般(4级)四个等级。3.4特殊保护地区specialprotectedarea生态地位极端重要和生态条件极端脆弱的区域。需要实行严格保护,完全保持自然状态,长期全面封禁,禁止人为干扰和生产性森林经营活动。3.5重点保护地区keyprotectedarea生态地位非常重要和生态条件非常脆弱的区域。需要进行全面封禁或定期全面封禁,限制采伐、开垦、放牧等人为干扰。3.6一般保护地区generalprotectedarea生态地位比较重要和生态条件比较脆弱的区域。需要实行一定的限制措施,在普遍封管的基础上,DB44/T285—20052经过批准允许进行一些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或改善生态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抚育、更新采伐等生产性森林经营活动。3.7植被盖度vegetationcoverage地面上植冠(含乔木、灌木、草本)覆盖面积与总面积之比,用百分比表示,最大为100%。3.8混交比mixedspeciespercentage单位面积林地上混交树种(伴生树种)株数或面积与实际保留总株数或面积之比,用百分比表示。3.9均匀度evenness林地上乔木、灌木、草本、竹类等分布的均匀程度。分为均匀、较均匀和不均匀三个等级。3.10物种多样性speciesdiversity指空间或地段内生物物种的多样化和均匀性程度,用物种丰富度或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示。3.11封山育林settingaparthillsfortreegrowing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3.11.1乔木型arbortype因人为干扰而形成的疏林地以及在乔木适宜生长区域内,达到封育条件且乔木树种的母树、幼树、幼苗根株占优势的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应封育为乔木型。3.11.2乔灌型arborandshrubtype其他疏林地,以及在乔木适宜生长区域内,符合封育条件但乔木树种的母树、幼树、幼苗、根株不占优势的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应封育为乔灌型。3.11.3灌木型shrubtype乔木适宜生长上限,符合封育条件的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应封育为灌木型。3.11.4灌草型shrubandgrasstype立地条件恶劣,如高山、陡坡、岩石裸露、沙地或干旱地区的宜林地段,宜封育为灌草型。3.11.5竹林型bambootype符合毛竹、丛生竹或杂竹封育条件的地块。3.11.6全封overallclosure在封育期间,禁止除实施育林措施以外的一切人为活动的封育方式。3.11.7半封half-closure在封育期间,林木主要生长季节实施全封,其他季节按作业设计进行樵采等生产活动的封育方式。3.11.8轮封shifted-closure在封育期间,根据封育具体情况,将封育区划片分段,轮流实行全封或半封的封育方式。4原则要求4.1按照分类经营原则,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建设。4.2建设措施或森林经营活动应有利于增强水源涵养林的水源涵养和环境保护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4.3水源涵养林造林要因地制宜,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草)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多树种、多层次相结合,营造混交林,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合理利用外来优良树种,适地适树。4.4按照自然规律,按特殊、重点和一般3个建设与保护等级确定经营管理制度、优化森林结构和安排经营管护活动,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森林群落的正向演替。5水源涵养林划分DB44/T285—20053按GB/T18337.2中5.5.1执行。主要考虑生态重要性指标(见表1),河流、水体属于生态重要性1、2级范围内的所有地段均应划水源涵养林,3、4级范围根据各地具体需要而确定。表1生态重要性等级划分因子及其域值表6规划设计6.1规划在林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森林经营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或(和)调查资料,进行水源涵养林营造的规划。规划内容包括水源涵养林的营造范围、营造条件、营造目的、营造方式、营造时间以及营造成效预测等。规划成果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或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后,作为营造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的依据。6.2作业设计调查6.2.1在全面了解水源涵养林营造范围内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植被状况的基础上,对水源涵养林营造区进行调查。6.2.2小班区划和调查按照界限明显、林地权属不同、林地类别不同、面积适中等原则,将立地条件基本一致、造林技术措施相同且地域相连的区划为一个小班进行调查,具体调查项目见附录A。6.3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以小班为单位,设计文件主要满足LY/T1607的要求,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营造区范围:确定营造面积与四至边界;2)营造区概况:明确营造区自然条件、森林资源等;3)营造方式:根据营造区条件确定营造方式,宜封育则封育,宜人工造林则人工造林,以封育为主,辅以人工造林,促进水源涵养林的恢复;4)造林年限:因地制宜确定造林年限;5)造林技术:包括林地清理、整地、株行距及植穴规格、树种选择与搭配、苗木要求、栽植、抚育管理等;对象生态重要性等级1234河流流程450km以上河流及其一级支流发源地汇水区和上游两侧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地段流程300km~450km以上河流及其一级支流,以及450km以上河流二级支流的发源地汇水区和中上游两侧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地段其它河流发源地汇水区及中上游两侧其它河流中下游两侧水体库容5000万m3以上和饮用水源的湖库周边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坦处500m以内地段库容1000万m3~5000万m3湖库周边自然地形中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坦处500m以内地段库容10万m3~1000万m3湖库周边库容10万m3以下湖库周边DB44/T285—200546)组织与管理责任人;7)投资概算:根据营造面积对造林投资和抚育投资进行预算,并提出资金来源和筹措办法;8)营造效益:估算项目实施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9)相关的图表:包括作业设计图、造林作业调查设计表等。7营造技术7.1封山育林7.1.1适用范围1)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2)郁闭度<0.5的低质、低效林地;3)人工造林困难的高山陡坡、岩石裸露地、水土流失地等水源涵养林用地。7.1.2封育方式分为全封、半封、轮封3种方式。全封适用于重要性等级1、2级的水源涵养林,主要是江河上游、水库集水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以及植被恢复较困难的封育区;半封适用于重要性等级3、4级的水源涵养林,主要是有一定目的树种、生长良好、林木覆盖度较大的封育区;轮封适用于重要性等级2、3级的水源涵养林,主要是非生态脆弱区的封育区。7.1.3封育措施以100hm2~300hm2为一封育区,分小班划定地块,设置明显标志,并配置护林人员。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人工措施促进天然下种更新、实施必要的人工补植、补播。具体技术措施按GB/T15
本文标题:DB44 T 285-2005 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285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