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残疾人康复体育进社区工作总结范文(十七篇)
残疾人康复体育进社区工作总结范文(十七篇)第一篇范文:社区残疾人居民康复工作总结江湾辖区现有各类持证残疾人××*人。为了让残疾人充分沐浴和谐社会的阳光,近年来江湾镇街道以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为抓手,以“残疾人满意、残疾人家属满意、社区群众满意”为追求,着力构建政府主导有力、服务网络覆盖、社会广泛参与的助残康复工作格局,在全区率先创建成“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一、构建三大康复网络为了夯实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基础,街道着力构建广覆盖的助残康复网络。1、康复管理网络融入和谐社区建设发展目标。制定了《江湾镇街道“创建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街道”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主任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创建任务融入和谐社区发展,工作任务分解到街道相关科室及社区卫生中心、派出所、社区中小学校等相关单位。建立了“定岗、定员、定时”的管理模式。定岗,根据年度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根据各科室、各单位工作重点,制定岗位职责,实施目标管理;定员,明确社区康复措施的岗位责任人,逐一落实管理服务队伍;定时,根据社区康复工作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定期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康复主题活动。形成了街道主导、社区单位协同、齐抓共管促进残疾人康复的工作局面。2、康复服务网络形成服务平台。街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载体,积极构筑融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助残康复平台。为改善残疾人活动康复条件,今年专门辟出1100平方的场地,建立集社区阳光之家、残疾人活动室、残疾人治疗护理为一体的的残疾人之家。目前残疾人之家的建设工作已完工,近期将启用,至此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服务平台在江湾镇街道全面建成。3、康复指导网络深入助残工作各个领域。成立由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牵头,卫生中心、康复、教育等有关机构专业人员参加的社区康复技术指导机构。依托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对卫生中心6名社区医生和30名社区康复协调员进行“康复服务、功能评定、训练计划、心理沟通、言语训练、上门调查”等康复知识的培训,带动了一批社区康复服务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结合“送康复服务上门”,组织社区康复需求调查专题培训;结合养护工作,进行了养护调查数据库管理培训;结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开展了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的培训,使培训工作做到了学以致用,在助残康复工作中发挥作用。二、实施四项康复工作近年来,江湾镇街道持之以恒地实施四项康复行动计划,把助残康复工作做到残疾人心坎上。1、举办“阳光行动”――温暖智障人士。从XX年开始,街道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在新市南路建立了100平方米的“阳光之家”。目前68名16-35岁的智障人士在这里参加培训,街道为他们成立了智障人士腰鼓队、舞蹈队、图画小组、编织小组、英语小组和兴趣小组,丰富智障人士文化生活。在去年世界夏季特奥会社区接待期间,“阳光之家”学员与特奥代表团成员们共同开展了文艺联欢、体能训练等活动,充分诠释了特奥运动的深刻涵义。2、“照料行动”――关怀精神病残疾人。为了使精神残疾人在康复期有良好的康复环境,街道创建了“温馨护理站”,承担帮助患者定时服药、开展精神护理、与家长联系沟通的职能。护理站制定作息制度、康复内容,建立学习园地,开展卡拉ok、户外文体等活动。经过“照料行动”,实现了护理站学员们零肇事的目标。街道组织表演的配乐诗朗诵――《温馨护理站,幸福的港湾》,在参加上海市精神病防治中心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3、“上门行动”――温馨残疾人家庭。街道组织助残员对残疾人开展康复需求调查,通过上门调查,为“送康复服务上门”摸清底数。江湾医院选派有责任心、经过正规培训的康复医生定期为残疾人提供因人而宜的服务,除了提供《约定书》上的服务内容外,还提供饮食营养卫生指导、慢性病康复指导及健康档案跟踪随访等服务。“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开展两年来,深受残疾人与残疾人家庭的好评。XX年全年送康复上门××*人次。目前,江湾医院已与146名残疾人签约。第二篇范文:八卦社区残疾人康复总结2008年八卦社区残疾人康复总结2008年在街道残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残联的部署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创建社区康复示范区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社区康复是所有康复工程的落脚点,是满足广大残疾人康复需求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基础和关键。从2008年起,我区作为申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之一,按照国家的创建标准,积极筹备,协调卫生局,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在五个街道建立了社区康复中心,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进行了筛查,而后因人而宜进行康复训练,使社区内的残疾人就地就近得到康复服务。同时又在各社区建立了社区康复站,由社区康复协调员组织有关人员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工疗、娱疗和心理疏导等康复活动,为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打下基础。二、以实施重点康复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提高社区康复工作的整体水平。实施重点康复工程是推进基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为贫困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的重要举措。全年我们主要实施了以后重点康复工程。2021-2021年开展偏瘫的预防及康复讲座、高血压的防治、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妇科保健及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常见外科疾病的注意事项及治疗、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及饮食调整;2008年新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讲座4次。--组织实施“视觉第一光明扶贫行动”。各镇、街积极配合长春市E诺眼科医院对38个社区、26个村430名眼病患者进行了免费筛查。对其中61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手术,使这些家庭贫困的患者得以重新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完成计划数的101%。--为全区25例贫困低视力青少年配戴了助视器。肖氏眼科配镜中心深入到我区三个镇的中小学校,对1000余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视力的免费检测,并对其中的25例贫困青少年配戴了助视器,占年度任务数的100%。--为5例大腿、5例小腿缺肢者安装了普及型假肢;完成年度任务数的100%;同时出资5000元为21例贫困肢残者免费捐赠了轮椅,从而方便了他们的出行。--扎实开展“小喇叭聋儿助听行动”。为了实现对聋儿的早发现、早训练、早康复的工作目标,各镇、街与计生、卫生等部门积极协调和沟通,对异常的新生儿及儿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对3名聋儿进行了康复训练和指导,完成全年计划的100%。在“爱耳日”活动中我区各镇街都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了宣传教育活动。并在活动日当天为家庭贫困的聋哑人送去了慰问品。三、以重症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精防康复工作。“十一五”期间,继续对重症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一是对150例家庭贫困的患者进行了采血化验并免费送医送药;二是对15例家庭特困病情不稳定的患者送医院进行系统治疗。四是对能重症患者做好家庭监护工作。让更多的精神病患者得到康复和服务。四、其他康复工作。完成肢体残疾人系统化康复训练12例,占任务数的100%;智残儿童康复训练5例,占任务数的100%;第三篇范文:※※※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社区2021年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残联:※※※社区2021年康复工作继续以《※※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推进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建设。现就※※※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制定如下:一、康复工作原则2021年残疾人康复工作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原则。坚持将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融入社区建设之中,以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同步发展为原则。坚持建立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社区残疾人协会为纽带、社区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工作机制,以人为本,服务残疾人,将残疾人康复工作作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指导社区残协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二、完善康复组织社区残疾人康复小组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在社区残协指导下开展工作。康复小组积极配合社区居委会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对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做到“五清”、“五落实”。即家庭状况、经济状况、残疾状况、康复状况、基本需求状况清楚;走访、帮扶、培训、安置、服务工作落1实到位。密切同残疾人的联系,协调有关方面帮助解决残疾人康复需求,为残疾人提供具体有效服务。二、形成服务网络康复工作形成“三个网络”。即助残志愿者服务网络、残疾人专职联络员网络、社区康复网络。建立社区残疾人志愿者队伍,广泛吸收热心残疾人事业、关心残疾人的社区公众参加助残活动,建立相对稳定的助残志愿者队伍,在社区残疾人协会的统一组织下,为残疾人提供帮扶服务;设立残疾人专职联络员,社区残疾人专干任专职联络员,加强残联、协会、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及时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人口入户需求调查表,并一一进行登记,对有康复需求训练与服务的残疾人建档立卡。三、提供帮扶服务广泛动员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机构,针对残疾人特点和实际情况,适时安排残疾人参加市、区相关部门组织的康复培训。积极鼓励、支持、协助社区内个体、企事业单位在辖区内开设康复机构,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发挥社区残疾人协会作用,发动和组织社区助残志愿者,在社区内开展康复。结“帮扶对子”,帮扶措施详实具体,责任到户到人,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帮扶服务。及时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并按表里的要求分月进行记录。四、开展社区康复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社区残疾人协会、其他各类组织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就近、就地为残疾人提供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的康复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及时了解、掌握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并建档立卡;组织指导残疾人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普及和宣传康复知识,推广残疾人科普读物,并对残疾人进行心理健康康复治疗,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勇敢面对生活。开展残疾预防,建立并实行儿童残疾发生报告制度,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在社区无法满足的康复需求,应及时向其他康复服务机构进行转诊或转介。二○一○年三月二十六日第四篇范文:湟中县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总结湟中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农村牧区残疾人扶贫开发规划服务工作总结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国农村扶贫纲要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残联的具体指导和各社区的积极配合下,按照县卫生局、县残联对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具体要求,为我县配备了康复训练器材及轮椅15个,各医院认真开展了残疾人的康复服务工作。医院设立了康复治疗室,对残疾人及需要康复的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指导,通过康复训练,使他们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任务。一、认真开展康复知识培训我县结合实际情况,从各科室抽调数名技术过硬的医生作为科室康复指导员,组织他们接受省市残联残疾人康复训练专家的康复知识培训;以后利用下乡义诊及进社区义诊活动,对社区负责人员进行针对不同残疾人康复训练的知识培训,先后组织社区培训10余次。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了各类残疾人的康复训练知识,为全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加强康复指导,强化康复训练县一医院和二医院指定两名具有一定康复训练技能的医师在康复科从事此项工作,针对不同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制1定出不同的康复训练计划,而后分期实施。在康复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残疾人康复训练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有的原来需要家人照顾的残疾人通过训练达到了生活自理,有的已经失去生活希望的残疾人,通过训练得到康复以后又从新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开了门店,做起了生意。例如上新庄镇上新庄村53岁的村民,因患脑梗塞后遗症形成左上、下肢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家庭也因病致贫,他本人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通过康复指导员对他进行一年半的康复训练,他的障碍肢体已经得到了80%以上的功能恢复,又从新建立起了生活的希望,现在不但不需要家人照顾,而且还能进行简单的劳动。三、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康复救助农村残疾人家庭大多都因病致贫,介于这种情况,我县根据残疾人的贫困程度和康复需求,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残疾人的优惠措施和办法。免费为社区残疾人开展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
本文标题:残疾人康复体育进社区工作总结范文(十七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33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