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语文必修5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5期中模块测试卷(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石油中学李学华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字帖.(tiè)上网发帖.(tiě)爱占便.宜(pián)便.宜行事(biàn)B.结.婚(jiē)开花结.果(jié)节.骨眼上(jiē)节.衣缩食(jié)C.憎.恶(zēng)英难俊.杰(zùn)片.甲不存(piàn)模棱.两可(léng)D.应.届(yīng)谙.熟地理(ān)殷.红血迹(yān)量.体裁衣(liáng)2.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其中属于读音相近又意义相混而写错的一项是()A.各行其是饮鸠止渴功亏一篑仗义执言B.义愤填膺融会贯通兰天白云食不果腹C.徇私舞弊关怀备至出其不意崭露头角D.即然如此首屈一指旁征博引长年累月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12月2日,美国加州财政部长安基里德以中石油旗下吉林石化公司上月的爆炸造成污染为借口,要求加州教师退休基金清空所持约值2400万美元的中石油股份。基金界一致认为,这是美国以政治手段外国公司正常商业活动的又一体现。(2)新华网贝鲁特12月17日电,一封电子邮件写道:“在贝鲁特的一家购物中心将发生爆炸,12名儿童和妇女将因此丧生。”消息一经,在贝鲁特市民当中引起了相当大的恐慌。(3)北京目前规划发展11个新城,都是为了疏解中心城的人口、交通、居住等压力,并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地区。新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要完善,这既要靠政策引导,也要靠市场的力量。A.干预传递必需B.干预传播必须C.干涉传播必需D.干涉传递必须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木桥下是一条冬日干涸了的渠道。。木桥简陋不堪,。黄土下参差不齐的芦苇把子,几乎耷拉到结着一层泥皮的渠底,。①渠坝两旁挺立着枯黄的冰草、纹丝不动②枯黄的冰草,纹丝不动,挺立在渠坝两旁③来往的大车,已经把桥面铺的黄土碾成了细细的粉末④桥面铺的黄土,已经被来往的大车碾成了细细的粉末⑤以致看起来桥面要比实际的宽度宽得多⑥以致桥面的实际宽度要比看起来宽得多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9分,每题3分)。莫明其妙与真妙王朝闻①艺术与生活必须有差别,不然何必在生活之上还要有艺术。但与生活相差别的艺术,应当说是更深刻也就是更带普通性地反映了生活的。这种反映对绘画的观众或诗词的读者,是否更带普遍性,不能不通过观众或读者的审美活动来证实。②人们在习惯里,对难于理解也不感兴趣的东西,好说“莫明其妙”。我以为这四个字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也反映了艺术创作与欣赏的矛盾。这里的“莫”字,是当作“不能”解而不是当作“未曾”解来使用的。这里的“妙”字的含义,是它的反面,意即“不妙”。事实上,绘画、诗词、笑话……以至日常的语言,有时尽管读者、听者或观众一时觉得难解,但它本身并不能因此就该受到否定。苏东坡那句“妙语嚼方得”,既反映了解与不解的矛盾——明与不明的矛盾,也肯定难解的妙语通过咀嚼而深得它是妙趣横生的作品,要比某些一览无余、索然寡味的作品经得起反复的观赏。③白居易的《更漏子》,其中那“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写出妇女一夜失眼的具体状况。但那因为辗转反侧,引起了被窝与枕头都寒冷的感觉,以及作者对于这个处境凄凉的思妇的同情,不是直来直去地说出来的,所以它是经得起咀嚼的。宋人萧立之的《偶成》,写出下雨这一现象造成的因雨而不能游湖或放纸鸢,与喜雨的庄稼人在感受、感情方面的矛盾,诗人是在替喜雨的庄稼人说话。而这种倾向性的表现,好像不那么分明,细读“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晴放纸鸢”这样的诗句,就可能引起唐人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那样的好感。④米勒的《倚锄的男子》,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论是丰富的情感内容还是作者积极的倾向性,也和上述词与诗相近,属于“妙语嚼方得”的一型,从而区别于素描的基本练习,从而区别于标语口号式,从而区别于注解生活而不是概括生活的平庸作风。貌似习作或普通肖像画的这两件作品,没有直接记录人物的各种行为,而且后者的情绪状态的丰富性,所谓“神秘的微笑”,都是以瞬间的具体描写得到概括的。正因为“多”是透过“少”来表现的,这样的形象就好比“夜长衾枕寒”那样的诗句,后有限中包含着无限。这样的形象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不免产生“莫明其妙”的印象,但这不是作品自身的缺点。形象那相对意义的不确定性,正是它区别于简单的图解,因而耐人寻味,又区别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朦胧的优点。至于那些以“怪”为“新”、内容晦涩、抽象得只有作者一人理解的绘画作品,就不是真妙,而是本来词义的“莫明其妙”了!5.请选出对作者在第二段中所评议的“莫明其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A.其暗含的逻辑是:如果作品中有妙处可言,“我”一定会领悟。既然作为欣赏者的“我”难以理解,则作品没有价值。B.它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艺术创作和欣赏的矛盾,指绘画、诗词、笑话以至日常生活语言等让读者、听众或观众觉得无法理解。C.它同苏东坡的“妙语嚼方得”一样,指欣赏者一时不能体会某些作品的内涵,而这也正是优秀艺术作品值得肯定的。D.它反映了“解”与“不解”、“明”与“不明”的矛盾,指作品的语言必须经过反复咀嚼、鉴赏才能感觉到它的妙趣横生。6.对第④段中形象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分别指代的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艺术作品中某个具体形象是确定的,可感的;而形象背后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是耐人寻味的。B.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对生活瞬间的具体描写,形象背后对生活的注解则是多姿多彩、丰富多样的。C.艺术作品的形象是直接记录人的各种行为的,但人物行为背后的情绪的状态却是具有丰富意蕴的。D.艺术作品的形象的数是少的、有限的,形象背后的情感作品的倾向性是无限的、不确定的。7.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充满了琐碎、繁冗和偶然性,艺术就是要通过这些“生活的碎片”展现生活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B.一个亲历战争磨难的人,在毕加索表现战争题材的名画《格尔尼卡》面前会茫然不解,也可说明艺术与生活是有差别的。C.作者所举的4个例子,都是属于截取生活中的某个片断来展示生活的本质的作品,都是令人经过咀嚼而备感妙趣无穷的作品。D.某概括生活的作品,是对生活的简单图解,一览无余,经不起反复推敲,那么它一定比不上“妙语嚼方得”的作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题3分)。送石处士①序韩愈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榖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孟,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辞;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辩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刀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②之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耶?”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干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途,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辞以何说?”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往来。晨则毕至,张③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注:①石处士:石洪,洛阳人。处士:隐士。②王良、造父:王良,春秋时晋国大夫;造父,周穆王时人,二者皆为古代驾车的能手。③张,供张,指设席饯行。8.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与之语道理..,辩古今事当否B.若河决下流..而东注C.先生不告于妻子..D.戒行李..,载书册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法治征谋,宜有所.出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B.遂.以为先生寿乃遂.私见樊於期(《荆轲刺秦王》)C.酒三行,且.起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D.果能相与以.有成也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先生文武双全,忠孝俱备,舍小家顾大家,在贼寇压境、国难当头之际,毅然挺身而出,表现了“以道自任”的感人品质。B.“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之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文章连用几个形象的比喻,勾画出石洪能言善辩,有才有识的形象。C.本文以记叙的形式,通过人物的行为、对话,来表达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期待,这是对赠序传统写法的一个突破。D.韩愈借这篇序,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出仕应当“以道自任”,不为名,不贪利,但求忠诚、正直,对国家有益,以道义为皈依。第Ⅱ卷(共120分)四、完成下列题目(18分)。11.用“/”为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部分断句。(2句)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辞以何说?(2分)(2)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4分)13.将下段文字中划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4分)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必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14.根据提示填空。(6分)(1)由“亡羊补牢犹未晚”,我们可以联想到意思相近的诗句,如:《归去来兮辞》中的,。《滕王阁序》中的,。(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出自唐代王勃的)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读张爱玲(节选)贾平凹先读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张看》,天下的文章谁敢这样起名,又能起出这样的名,恐怕只有这个张爱玲。女人的散文现在是极其得多,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台上的旦.....角.,性急的人看不得,喜欢的又有一般只看颜色的看客,噢儿噢儿叫好,且不论了那些油头粉面,单是正经的角儿,秦香莲、白素贞、七仙女……哪一个又能比得上崔莺莺...?张的散文短可以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你难以揣度她的那些怪念头从哪儿来的,连续性的感觉不停地闪,组成了石片在水里一连串地飘过去,溅一连串的水花。一些很著名的散文家,也是这般贯通了天地,看似胡乱说,其实骨子里尽是道教的写法——散文家到了大家,往往文体不纯而类似杂说——但大多如在晴朗的日子,窗明几净,一边茗茶,一边瞧着外边;总是隔了一层,有学者气或佛道气。张爱玲有一个俗女子的心性和口气,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又风趣,又刻薄,要离开又召听,是会说是非的狐子。看了张的散文,就寻张的小说,但到处寻不着,那一年到香港,什么书也没买,只买了她的几本,先看到一个长篇,有些失望,待看到《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地一系列,中她的毒已经日深。——世上的毒品不一定就是鸦片,茶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瘾的东西都是毒品。张的性情和素质,离我很远,明明知道读她只乱我心,但偏是要读。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作家,有的人的作品读多了,可以探出其思维规律,循法可学,有的则不能,这就是真正的天才。张的天才是发展的最好者之一。我往往读她的一部书,读完了如逛大的园子,弄不清了哪儿进门的,又如何穿径过桥走到这里;又像是醒来回忆梦,一部分清楚,一部分无法理会,恍恍惚惚。她明显的有曹雪芹的才情,又有现今人的思考,就和曹氏有了距离,她没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但她的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诡谲以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必修5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386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