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人教版-语文-高一-新课标《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精心校对版本《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3.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3.感受苏轼的旷达和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和讨论法相结合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三、关于词牌、题目词又称长短句、乐府、曲子词、诗余等。词牌只管格式(规定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单双调等),题目表明内容或范围。“念奴娇”,一百字,又叫“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精心校对版本四、品读《念奴娇·赤壁怀古》1、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2、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词。读后教师作诵读提示:本词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意境开阔,画面壮丽,气势奔腾,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全诗应读得慷慨洒脱。3、请一生朗读。4、具体分析:⑴关于这首词,或者说关于苏东坡还有个小故事。当年苏东坡在翰林院工作,有一次大家在一块儿聊天,苏东坡向一个幕僚问起关于词的一些看法,幕僚就说,您的词和柳永的词不一样,柳永的词应该是十七八岁的小女孩,拿着红木牙板敲起来,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之类的,您的词应该是一位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铁敲板高亢而歌。当时苏东坡也非常高兴,为之绝倒。现在我就来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当那位幕僚在说起一位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铁敲板唱起来的时候,如果他唱的是《念效娇·赤壁怀古》,那么应该是哪一句最适合这样唱呢?明确:当然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齐读词的第一句)老师提问:读得很有气势。为什么会读得有如此气势呢?这里面我们要注意到这一句,它起首就是一个“江”,大家注意到它前后的这些词语,这条江是怎样的一条江?一个字?学生答:大。老师提问:大。江的前面有个“大”宇。气势如何?它不说“流”、不说“淌”等,说什么?说“淘”。淘的程度怎么样?学生答:尽。老师追问:淘了多少时间?学生答:千古。老师继续追问:都淘些什么人物?学生答:风流人物。老师总结:词一开篇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再次齐度第一句。)⑵在这样旷远、深沉的意境之下,作者将会写出一种怎样的内心活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我们接着往下看。一首词,按照古代的宋词来说的话,它只有调,叫做词牌,它后面是没有题目的,而这一首词很奇怪,它有个“赤壁怀古”的名字。它“怀”的是什么“古”?(是事?还是人?)学生答:是周瑜。老师问:不错,是周瑜。那么作者可以怀的内容千千万万,为什么他单单要怀念周瑜呢?或者说首先他是从什么角度来形容周瑜的?我们一起先把有关周瑜的词句捕捉一下。(首先请一位同学描写周瑜的几句读一读)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精心校对版本老师问:下面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他是从哪些角度来形容周瑜的?板书小结:年龄──小乔初嫁了──(初24岁,实际34岁)──美女衬英雄,潇洒的英姿。姿态──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装束──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文绉绉的──文将?东吴的大都督——武将?──能文能武)气魄──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80万大军,周瑜谈笑间就把他们消灭了)⑶请问:现在我们该用一个什么样的称呼才配得上周瑜呢?明确:风流人物。老师问:“风流人物”,周瑜的确当之无愧。“时势造英雄”──那么,作者又把他放在一个什么背景下描写的呢?⑷上阕中描写景色的有哪些句子?齐读“乱石穿空”一句,讨论。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字词特点角度修辞基调乱险怪形夸张豪迈奔放穿高峭惊汹涌声比拟拍水石相击卷狂澜奔腾形比喻雪水色纯白色总结:“景语皆情语”──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了它的雄伟壮丽,会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片追怀周瑜渲染环境氛围。⑸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明确:a、建功年龄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虚职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b、机遇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c、惺惺惜惺惺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精心校对版本苏轼:“知音如周瑜。”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⑹接下来我们就紧接着刚才的问题往下说,古诗词里怀古往往是抒怀,他怀念周瑜的最终目的是抒发感情,他想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齐读“故国神游”两句老师问:读的很好!他抒的是什么情?明确:关于这个问题呢,正如前面参考上面也说的,是见仁见智。观点一、谪居黄州,惆怅失意。观点二、谪居黄州的自我安慰之词观点三、向“江月”倾吐壮志难酬的苦闷。观点四、反应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苦闷,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五、探究思考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六、品读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⑴烘托: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词中“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⑵映衬:映衬是烘托的特殊形式,一方面“以乙托甲”,一方面“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词中有两种映衬:①实景与虚景映衬。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互相衬托。②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嫌出作者的壮志未酬。七、小结豪放词的特点1、要有壮阔景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精心校对版本2、要写英雄事3、要表功业志4、要抒苍凉的情板书设计:上阕:(赤壁)(怀古)所见:大江、故垒所想:千古风流人物乱石、惊涛一时多少豪杰下阕:(怀古)(伤今)所忆:(周郎)雄姿英发所慨:多情善感风流潇洒早生华发才华横溢人生如梦八、、布置作业①比较阅读: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柳永《江城子》作比较,重点从“情景、事情、情感”三方面去展开。②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注】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诗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如果按词的风格划分,这首词应该属于什么风格呢?从这首词惓惓不已的思念来看,很显然这首《江城子》应该是婉约的,这种说苏词“短于情”的说法是不正确的。陈后山曰:“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于情,可乎?”所以,无论是婉约还是豪放,两种风格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就曾经写下:“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壮诗句。这也让我们对这两种风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精心校对版本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定风波》【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听听这些词句是谁写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对,是苏轼的名句。苏轼,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今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他词中阔达渺远的意境和豁达的胸襟。二、了解作者,知晓背景:《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抒胸襟。三、整体感知:1.放录音(或教师范读)2.诵读要求:读准字音如:同行xíng吟啸xiào一蓑suō烟雨读出情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读出节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跟着录音读一遍。男女同学分别朗读4.找同学朗读,大家感受一下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从词中找一下答案。——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淡化弱化了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四、重点探究、拓展1、那按照自己的理解,
本文标题:人教版-语文-高一-新课标《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398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