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08届高三生物仿真模拟练习
08届高三生物仿真模拟练习三一、单选题1.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下方有一个细胞,其中含有8条大小、形态各不相同的染色体。欲将此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并确定该细胞处于哪个时期,下列对装片操作及确定时期都正确的一组是A.向右下方移、有丝分裂后期B.向左上方移、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向右下方移、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向左上方移、有丝分裂末期2.下图表示一个二倍体动物细胞进行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及DNA数目的变化,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两曲线重叠的各段所在时期,每条染色体都不含染色单体B.在BC段和HI段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且突变基因都可能传给后代C.在AG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HQ段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在DE段和LM段,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3.运用“人工膜技术”制作的携有单克隆抗体的磷脂微球体药物如图所示。当药物被注射到实验鼠血液中一段时间后,首先在某种癌细胞内检测到药物已经进入。据此认为,药物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A.抗体与细胞识别后诱发膜融合或细胞内吞B.药物分子透过微球体与细胞膜的简单扩散C.药物分子通过识别细胞膜载体的主动运输D.抗体与细胞识别后诱发微球体的易化扩散4、生物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生物现象决定因素群落结构A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山坡上依次分布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高寒苔原海拔高度水平结构B随海水深度的增加,从表层到200米处依次分布着绿藻、褐藻、红藻温度垂直结构C森林中,高大的乔木占据森林的上层,往下依次是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水分垂直结构D在一个池塘中混合喂养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青鱼在底层,草鱼在中下层,鲢鳙鱼在上层食性垂直结构5.最近,安徽等地出现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此病毒最早是1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的,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从患者分离出2株EV71病毒(RNA),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是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有的患者可引起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死因是肠道病毒EV71损伤了()A.大脑B.中脑C.小脑D.脑干6.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a、b、c)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种群c为自养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c三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关系磷脂分子药物抗体B.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a→b→cC.种群b被种群a大量捕食是种群b在第5~7年之间个体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之一D.种群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7.右面表格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表示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有三条食物链B.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C.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增多,鹰的数量减少D.鹰占有三、四两个营养级8.农业生产中供应作物生长的N素可以是有机肥(农家肥)或无机肥料(NH4+、NO3-),但施用有机肥具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施用有机肥不仅可满足植物对N等矿质元素的需要,而且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能量B.施用有机肥由于呈固态且需要微生物逐渐分解,因而可延长肥效C.施用有机肥可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根系生长D.施用有机肥可改良土壤的物理结构,如通气、保水能力等9.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的原理是叶绿体色素能溶解在丙酮酸中,且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B.用班氏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Cu2+在碱性环境下能与肽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水绵细胞内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D.萨克斯的半叶法实验中须先将叶片摘下置于暗处,以消耗掉叶片中原来的各种有机物10.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改变与事实不符合的叙述是A.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因素,k值将改变。B.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提高CO2的浓度,k值将改变。C.x轴为氧气分压,y轴为水稻根细胞对Si的吸收速率,在c点时,中耕松土,k值将改变。D.x轴为时间,y轴为黄色短杆菌产生的谷氨酸的量,在c点时,改变细胞通透性,k值将改变。11.根据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为提高经济效益,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应保持在:K/2水平B.K值的含义是环境容纳量,人为因素不会影响K值的大小C.只要空间足够大、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种群数量就会表现为J型增长D.J型增长模型中“λ”代表的含义是种群的出生率12.科学家在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线粒体因子——MTERF3,这一因子主要抑制线粒体DNA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能量的产生,此项成果将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根据相关知识和以上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DNA也含有可以转录、翻译的功能基因B.线粒体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不满足孟德尔遗传定律C.线粒体因子MTERF3可能直接抑制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D.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受损相关被食者捕食者鸟昆虫鼠狐狸草鸟√昆虫√鼠√狐狸√鹰√√13.右图曲线显示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流经皮肤血管的血液相对流量。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AB段下丘脑活动加强B.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D.在D点以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14.左下图表示的是pH值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右下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左图中可以知道pH=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B.从右图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活性温度C.从左图中可以知道若细胞由酸性变成碱性时的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D.从右图中可以知道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B15.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与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虽然其成分相同但用法和用量均不相同。B.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发现细胞核呈红色、细胞质呈绿色C.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层析分离后得到四条色素带,其中呈蓝绿色的是叶绿素b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用KN0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现象会更明显16.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但却导致了自然界没有的定向变异的产生B.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人为造成染色体变异的方法,它突破了自然界生殖隔离的限制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17.今年3月上旬,安徽阜阳市暴发了肠道病毒EV71感染儿童,造成多人死亡事件,并波及河南、广东、澳门、湖北、香港、杭州等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病毒容易导致婴幼儿感染发病甚至死亡主要是因为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尚不健全B.为防止该病毒传染,只要不接触感染者就可,对患者的排泄物不必进行处理C.该病毒与肠道内的大肠杆菌相比,共有的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D.该病毒与人体的关系为寄生,体液免疫可以防止其在体内扩散18.为探索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下列实验设计中,错误的是()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选出落叶和土壤B.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网兜中C.把土壤分成两组,对照组土壤进行灭菌处理,实验组土壤不作处理D.将落叶连同网兜分别埋入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19.对常染色体和X一条性染色体。观察其细胞分裂过程,不可能的观察结果是A.卵巢的某些细胞中有48条染色体B.卵巢的某些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精巢的某些细胞中有12个四分体D.精巢的某些细胞中没有X染色体20.下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B.①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D.③→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二、多选题21.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艾弗里对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进行了分离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C.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测交是提出假说的基础D.萨顿借助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肯定是科学的2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量多.下图是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肯定含有P元素B.①过程有水生成C.多肽中b的数目大于c的数目D.d表示氨基酸的多样性23.四川南充果农将广柑贮藏于密闭的土窖中,贮藏时间可以达到4~5个月之久;哈尔滨等地利用大窖套小窖的办法,使黄瓜贮存期可达到3个月,这种方法在生物学上称为“自体保藏法”。下列关于“自体保藏法”说法正确的是: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抑制自身的呼吸作用C.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抑制呼吸作用的效果越好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密封控温(1~5℃),贮藏时间会更长24.某同学向5尾体色一致的小型鲫鱼腹腔注射0.5ml肾上腺素溶液,然后置于背光处,2h后发现鲫鱼肤色变淡。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A.实验变量是肾上腺素,观测指标是肤色深浅的变化B.缺少对照组,对照组应与实验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C.肾上腺素可能使鲫鱼皮肤色素的合成减少D.为使实验现象明显,应选择肤色较浅的鱼作为实验材料25、骆驼在沙漠中,白天体温能升高到410C,晚上能将体温降至340C。研究发现,白天升高体温能减少水分流失,而且前一晚体温降得较多时,更可以忍受第二天的酷热。下列理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是A.骆驼白天体温升高可增加出汗量B.骆驼白天体温升高能减少身体用于散热的水分量C.夜晚体温低时,骆驼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D.夜晚体温愈低,第二天需更长的时间才能将体温升高到骆驼白天可达到的温度26.下图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两种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B.甲图中生长素在背光侧多,细胞伸长快,所以出现向光生长现象C.乙图中茎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能D.乙图中植物根水平生长,以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27.细胞分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A.细胞基本结构的改变B.某些细胞器的增减或消失C.全能性功能降低D.细胞核的消失或增多28.下图表示一个初始种群被环境因素分隔成两个种群后两种不同进化类型,sp.1、sp.2、sp.3、sp.4表示四个不同物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e)或(h)中,两个种群即使撤销环境隔离因素也不会融为一个物种B.从(b)到(h),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均发生了改变并且产生了质的差异C.从(f)到(g),两个种群的生活环境均不同于(a)或(b)表示的生活环境D.该图说明必须先经过地理隔离再形成生殖隔离才能进化成不同的物种三、非选择题29.(9分)颜色的变化常被作为生物实验过程中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实验人员在生物实验中碰到的有关颜色异常的现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在2ml蛋白质溶液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后,又加入2ml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均匀,溶液颜色呈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加入双缩脲试剂。在做脂肪鉴定实验时,用显微镜观察到部分脂肪颗粒位于花生子叶中的细胞之间,最可能的原因是B液过量切片时部分细胞破损。(2)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如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操作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有:①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②画色素滤液细线次数太少③滤纸条上滤液细线可能触及了层析。(3
本文标题:08届高三生物仿真模拟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453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