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鸿海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区域优化设计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鸿海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区域优化设计系别管理工程系专业物流管理班级物流08-1姓名张盼龙学号200805104143指导教师苏雅娜日期2010-12-30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管理工程系2011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课题内容性质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技术研究/软件开发课题来源性质结合教师科研课题/教师收集的结合生产实际的课题/学生自立课题设计/论文校内(外)指导教师职称工作单位及部门联系方式一、题目说明(目的和意义):二、设计(论文)要求(工作量、内容):注:本任务书要求一式两份,一份系部留存,一份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三、进度表日期内容完成日期答辩日期四、主要参考文献、资料、设备和实习地点及翻译工作量: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主管系领导签字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论文提纲一、绪论(一)国内外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现状1国内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现状2国外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现状二、鸿海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区域概况(一)公司简介(二)配送中心作业区域现状1配送中心作业区域动线形式2配送中心作业区域信道现状3配送中心进出货区现状4配送中心仓储区现状5配送中心拣货区现状三、鸿海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区域存在的问题(一)配送中心作业区域动线形式不合理(二)配送中心作业区域信道存在的问题(三)配送中心进出货区存在的问题(四)配送中心仓储区存在的问题(五)配送中心拣货区存在的问题四、鸿海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区域优化方案(一)作业区域优化的必要性(二)作业区域优化的总体思路与目标原则1总体思路2优化目标3优化原则(三)配送中心作业区域优化方案1配送中心作业区域动线形式优化2配送中心作业区域信道优化3配送中心进出货区优化4配送中心仓储区优化5配送中心拣货区优化五、预期取得的效益(一)预期取得的经济效益(二)预期取得的管理效益六、结论七、致谢八、参考文献摘要目录1绪论1.1国内外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现状1.1.1国内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现状1.1.2国外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现状2鸿海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区域概况2.1公司简介2.1.1公司介绍2.1.2配送产品类别2.1.3配送范围2.2配送中心作业区域现状2.2.1配送中心作业区域动线形式2.2.2配送中心作业区域信道现状2.2.3配送中心进出货区现状2.2.4配送中心仓储区现状2.2.5配送中心拣货区现状3鸿海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区域存在的问题3.1配送中心作业区域动线形式不合理3.1.1配送中心各作业区域连接不紧密3.1.2配送中心各作业区域货物搬运距离冗长3.2配送中心作业区域信道存在的问题3.2.1信道宽度与厂房规模比例不合理3.2.2通道安全条件差3.3配送中心进出货区存在的问题3.3.1进出货区工作效率低下3.3.2进出货区平台设计不合理3.4配送中心仓储区存在的问题3.4.1仓储区利用率低下3.4.2仓储区自动化程度低3.5配送中心拣货区存在的问题3.5.1拣货区拣货方式不合理3.5.2拣货区拣货准确率不高4鸿海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区域优化方案4.1作业区域优化的必要性4.1.1提高作业区整体效率的需要4.1.2有效地利用空间、设备、人员的需要4.1.3提升配送中心业务能力的需要4.1.4跻身物流龙头企业的需要4.2作业区域优化的总体思路与目标原则4.2.1总体思路4.2.2优化目标4.2.3优化原则4.3配送中心作业区域优化方案4.3.1配送中心作业区域动线形式优化4.3.2配送中心作业区域信道优化4.3.3配送中心进出货区优化4.3.4配送中心仓储区优化4.3.5配送中心拣货区优化5预期取得的效益5.1预期取得的经济效益5.2预期取得的管理效益6结论7致谢8参考文献1绪论1.1国内外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现状1.1.1国内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涉足物流可谓趋之若鹜,怎样正视其良莠不齐的层次性,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矛盾。整个物流配送体系是维系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权衡利弊在基于当代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世界主题,包括和谐中国在内的所有想成为地球的合格居民,就必须行动起来,投身网络化世界以适应地球的生存环境。诚然,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热点之一,我国政府对物流产业在中国的健康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20.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止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不过,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问题比较突出:我国物流行业管理多年来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使原本是一个系统资源的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若干个部门。比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管理。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化,物流企业的低效运作,使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物流业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地对物流进行整体统筹和规划,妨碍着物流的社会化进程,制约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发挥不了物流的整体效益[6].4.2物流企业基础设施不配套,自动化网络化程度低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自动化信息程度低,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等服务。在物流过程中,多数企业难以做到在预定时间送货,并经常出现断货、对客户的响应不及时等问题。从而造成物流组织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低,配送成本高,客户满意度差,盈利能力低,严重影响了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目前,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管理又比较分散,物流部门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每个部门都自成体系,缺乏整体物流规划,加上大多数物流企业运营方式单一,综合性物流公司很少,使货物仓储、货物运输、货物配送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的降低和物流成本的上升,造成物流环节上的浪费,管理成本加大,因而导致了我国物流业整体效益不佳,竞争力不强。当前我国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还不高,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比较缓慢,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直接导致了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从而很难为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也很难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一体化。当前我国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比较缓慢,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较少,而且层次较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由于物流教育和培训的缺乏,能够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方案的中高级物流人才较少,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物流业未来展望客户需求进一步增长随着我国逐步向“世界工厂”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通过物流外包来满足市场急剧扩张的需要。已经外包物流的客户将会不断扩大物流需求的范围,提高物流需求层次,充分利用物流服务供货商的网络技术,挖掘物流外包带来的效益潜力。1.1.2国外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现状目前,美国物流产业的规模约为9000亿美元,几乎为高技术产业的2倍之多,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2006年,美国物流产业合同金额为3420亿美元,并在此后3年以年平均23%的速度增长;在20066年到2009年间,物流产业压减了500多亿美元,分摊到美国公司每年支出的库存利息有40多亿美元,支付的税金、折旧费、贬值损失及保险费用有80多亿美元,仓库费用有20多亿美元;整个物流业活动占制成品成本的15~20%,将近75%的美国制造商和供应商使用或正在考虑使用合同物流服务,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上升。根据美国第l5个年度物流报告,美国具有竞争性的物流企业达到1650家,市场观模在769亿美元左右,企业平均市场份额为4660.6万美元,是中国的近50倍。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有大约40家企业提供与物流相关的业务。相比之下,美国前50名第三方物流公司中有相当比例企业为上市公司。目前,物流业已成为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GDP贡献在8%左右。物流相关的公司8000多家,物流业从业人员达92万人,占全国总劳动人口的5%。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新加坡物流业充分体现了“高效”的含义,这不仅由于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还在于其各环节畅通无阻。高科技是新加坡物流业的主要支撑力量之一,而网络技术则是重中之重。新加坡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一般都拥有高技术仓储设备、全自动立体仓库、无线扫描设备、自动提存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网络技术主要包括政府的公众网络系统和物流企业的电脑技术平台。新加坡政府的“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了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换。同时,物流企业都斥资数百万美元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通过公司的技术平台,客户不但可以进行下订单等商务联系,还随时可以了解所托运货物当时的空间位置、所处的运送环节和预计送达的时间。现代科技还保证了货物的安全和物流过程中的准确性,如条形码和无线扫描仪的使用使每天多达数千万份的货物运送准确率超过99.99%。服务的专一性是新加坡物流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要原因。它们要么专门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要么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如新加坡本地的雅阁物流公司,为完成其承担的瑞典skf公司在亚太地区的专业配送服务,设立了skf专用仓库。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物流公司,纷纷把亚洲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加坡,包括全球物流业巨头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和联邦快递公司(Fedex)。这些全球物流巨子在资金、运输工具、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雄厚实力推动了新加坡本地物流业迅猛发展。同时,新加坡政联大企业,如新航、胜科集团等也都斥巨资发展物流产业。新加坡政府以讲座的形式向公司及公众介绍物流技术的最新发展,并推出了政校合作、国际交流等多项物流人才培训计划,并配合市场的实际需要推出广泛的专材训练课程。政府也与物流专业机构、协会或商会合作,推动举办物流展览会、研讨会,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德国物流业各业务领域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货物运输这一主流业务领域和其它众多业务领域遥相呼应、相互促进、协调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7年,德国物流业(Güterverkehrslogistik)营业额近2100亿欧元,同比增长11.1%,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7%以及欧盟27国(包括挪威和瑞士)物流业当年营业总额的23.3%,行业规模位居贸易和汽车工业之后居第三位,就业人数270万人,同比增长3.8%。德国业内权威人士估计,2008年,德国物流业保持7%的增长速度,营业额将达2200亿欧元。德国现代物流业虽然仅有10多年的历史,但已
本文标题:鸿海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区域优化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4834 .html